骑友网|单车论坛|骑行网|自行车之家

标题: 关于喜玛诺 [打印本页]

作者: 涅槃    时间: 2010-6-17 09:54
标题: 关于喜玛诺
禧玛诺集团公司简介 Shimano公司在1921年由Mr. Shozaburo Shimano 成立于日本Osaka(大阪)州Sakai市。经历80余年的发展,其子公司遍布全球17个国家,成为一家以专业制造和销售自行车零件、钓鱼具、滑雪板和高尔夫用品的跨国集团公司

在追求创新及优良质量的精神下,Shimano 产品很快的推广到世界各地且受到高度肯定。凡是Shimano 厂牌的每项产品都是质量的保证。

   1973年Shimano 第一个跨国工厂(SPL)在新加坡成立后,因为90年代初亚洲经济发展的激励下,Shimano 产品需求急速成长,促使新加坡厂(SPL) 营运范围推展到世界各地,且设立工厂于马来西亚、印度、中国各地;在1998年Shimano意大利(SISA)成立后,Shimano 企业正式跨向欧洲市场

Shimano 品牌已被全世界公认为高质量且创新的品牌,虽然如此,Shimano 追求高质量的精神始终不变。在自行车零件及钓具生产技术上赢得领导及创新的角色,这些头衔都归功于Shimano 高质量产品及创新的设计,帮助骑自行车的人及钓客尽情享受休闲运动时的乐趣。藉由多年研发制造经验,Shimano 也开始从事生产自行车及钓具以外的运动器材

虽然Shimano 跨越了新产品的领域,然而我们仍维持追求高质量的宗旨,帮助消费者健康快乐地享受户外活动。如果您是位山地自行车的爱好者,Shimano 零件不仅能改善您爱车的性能且带给您更多骑车的乐趣。透过特殊减少压力的设计下,消费者不论在上坡或下坡都能得到最大的舒适感。在Shimano 生产设计下,每项零件无论在功能及平衡感上都经过全盘的考虑和设计,提供骑车者最轻松最舒适的感觉。搭配Shimano 零组件的自行车不仅使用在运动休闲上,更是兼具实用及效率的交通工具。当您骑上搭配Shimano 零组件的自行车,您将强烈感受到它的不同

1921 Shozaburo Shimano创立禧玛诺钢铁厂,着手生产禧玛诺飞轮。 1931 开始出口禧玛诺飞轮业务。1940 改组为股份公司,同时改名为禧玛诺钢铁股份公司。 1951 改名为禧玛诺工业股份公司。 1956 着手生产禧玛诺变速器。 1957 着手生产禧玛诺内装齿轮式3速后花鼓。1960 开发冷锻技术。在日本首次研制成手把控制式三速花鼓。 1965 在美国纽约设立禧玛诺美利坚联合公司。1967 开始生产Skylark变速器和自动连接器件。1970 于日本Yamaguchi辖区成立禧玛诺Yamaguchi股份公司。 新组建的渔具部开始生产鱼杆和卷轮。 1972 在西德杜塞尔多尔夫设立禧玛诺欧洲公司。发表自行车赛车零件DURA-ACE系列。股票在大阪第二部上市。 1973 成立了禧玛诺新加坡公司。公司股票同时在大阪和东京第一部上市。 1974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成立了禧玛诺销售联合公司。1978 在美国成立渔具部销售办公室。 1980 发表禧玛诺AX空气动力赛车系统件系列。1981 发表“1-2-3变档”齿轮转换系统。 1982 发表山地自行车组件DEORE XT系列。 1984 发表SIS和新的DURA-ACE系列。禧玛诺杯钓鱼系列比赛开幕。 1986 合并禧玛诺美利坚公司和禧玛诺销售公司在加利福尼亚Irvine成立新的禧玛诺美利坚公司。 1989 皇太子殿下Naruhito亲临日本Sakai总部视察。1990 成立禧玛诺马来西亚零件公司。 1991 在日本Sakai建立禧玛诺自行车开发中心。公司名改为禧玛诺股份公司。于印度尼西亚成立P.T.禧玛诺 Batam。 同年禧玛诺RE-EX横贯日本MTB大赛开幕。并发表山地车零件禧玛诺XTR系列。 1992 于日本Sakai开设禧玛诺自行车中心和自行车博物馆。同年在中国江苏省昆山市设立禧玛诺昆山自行车零件公司。1995 禧玛诺股份公司直接接管禧玛诺Yamaguchi和禧玛诺渔具销售公司。1997 发表自动换挡的Auto-D后花鼓。同年建立物理运动部。1998 公司通过ISO 9002认证。建立意大利制造工厂。 同年Dura-Ace自行车赛车零件系列发表25周年。1999 发表禧玛诺航空变速系统。同年发表公路赛车轮圈组。2000 通过ISO14001/9001认证。发表数字化集合智能自行车零件概念。禧玛诺并入法国的Ets. Bertin的发行商。2001 建立禧玛诺捷克共和国分厂和禧玛诺上海分公司。2002 建立禧玛诺台湾分公司

2003年4月,禧玛诺集团投资1500万美元,在中国天津设立禧玛诺(天津)自行车零件有限公司,简称STJ,总占地面积84916平方米

STJ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003年04月 STJ在天津正式注册

2003年10月 STJ工厂动土兴建2

004年07月 STJ一期工程竣工

2005年10月 STJ一次性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个体系的认证

2005年12月 STJ二期工程动土兴建

禧玛诺作为自行车零件的驰名品牌在全球已闻名遐迩。禧玛诺之所以在世界各地拥有如此广泛的爱好者及声望,主要是源于其指导自行车零部件生产的功能系统设计思想。禧玛诺打破了以往静态的、以单独零件为核心进行设计的思想,大胆采用了以功能零件为目的、以自行车系统的综合机能为纲的动态式设计方式,树立了其独树一帜的功能系统设计思想,创造了众多的革命性产品。不断推进着自行车的改革与进化的历程是日本公司,中文名称是「岛野」。领导该公司的岛野兄弟本身就是单车运动的爱好者

是在掌握住MTB 的系统霸主之后才真正得势。之前在公路车方面是一直受制于CAMPY 的


历年来环法赛黄衫得主都是用CAMPY 的套件,好不容易阿姆斯特朗披上黄衫后----才终于出现使用 SHIMANO套件的环法赛冠军。(事实上,SHIMANO 本可再早一年拥有使用DURA-ACE套件的环法赛冠军得主的,那就是目前效力TREK车队的名将潘塔尼... 只可惜就在潘塔尼拿下黄衫的前一年----SHIMANO 同他解约了

在今日,CAMPY 仍是公路车套件方面的代表。但登山车方面则由SHIMANO 掌握九成以上的系统霸权, CA-MPY 曾经试图反攻,但失败了,也完全退出登山车市场

SHIMANO 在公路车方面则步步攻入CAMPY 的大本营----欧洲地域及一/ 二级职业队。十年前还看不到有一级职业队会指定DURA-ACE为队用套件,但目前已有许多队伍在使用了,例如美国邮政队

本来公路车车架厂用以测试的标准是RECORD的套件。但现在也有不少车架厂是直接指名用DURA-ACE套件来测试了... 例如LOOK。因而不再是像往昔那样----车架如不适合装RECORD套件就是有问题... 而在登山车方面----目前当然是皆以SHIMANO 为主!如果一批车架无法妥善搭配SHIMANO 套件的话,那就是车架有「问题」啦!要「检讨」!... 可见SHIMANO 在登山车方面的霸业有多恐怖。在CAMPY 完全由登山车套件撤退及日本SUNTOUR 倒闭之后,这些年来要装配一台登山车而不用到 SHIMANO套件或相合系统变成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这种状况一直到SARM推出ESP 变速系统后才有改观... 但也要到去年SARM终于推出前变速器之后----一般车有才真正有可能在整个登山车套件系统中-->>可以完全同SHIM-ANO系统无关连

台湾大部分的厂商近几年面对到 SHIMANO的新攻势:SHIMANO 大幅提升中级及中级以下套件的品质/ 产品外观/ 降低对组车厂的报价... 先由平价的 T系列发动攻势,之后是3A,在就是终极的中级零件---DEORE及TAGRA强势杀出...企图由高级到最平价的套件都能取得成车场面向的胜利

但登山车变速系统方面有SARM整合SACHS 之后的强力挑战;车头碗方面仍是一直分不到理想的占有率;炼条方面受到台湾KMC 的威胁;大尺盘组方面则前有SU-GINO与SR SUNTOUR台湾荣轮 的强大挑战,后又有台湾新瑞的TRUVATIV之强势崛起....;花鼓方面则有台湾的久裕/ 鑫元鸿/ 昆腾的竞争... 因而SHIMANO 的霸业支撑的也挺辛苦的。并不是他曾是全面性的霸主就能掉以轻心的

尤其我个人很注意SR SUNTOUR的攻势。因为他们产品颇受好评,且报价又低,产品的面向也越来越全面化... 将是SHIMANO 在成车厂的恐怖对手

SHIMANO 这几年来----对我而言有几个重大的贡献,对车友们挺有帮助的

一是:变速器的操控提出SIS/STS定位,这是的变速的失误率及精准度大为提升。(不过同时期各大厂也马上推出了相同功能的套件..... 我并不知道相关的概念到底是谁先发明的。但SHIMANO 是最早积极推动的

第二项则是:公路车的手摇!手摇的出现使的公路车更具攻击力与反击力/ 也更增加公路车操控方面的安全性,也大幅提升车手不会因为变速方面的操作而影响回转时的骑乘姿势... 手摇的出现是一件蛮了不起的事。

我记得并不清楚:SHIMANO 似乎是在1992--1993正式发表公路车8S手摇,而CAMPY 应该是晚了半年才正式发表的。不过是谁先提出这个概念的或先完成研发的

第三项则是1998年的套件中---SHIMANO发表了BB-SET的空心大管径心轴与曲柄自退螺丝。前者在结构上更能抵抗BB-SET心轴的扭曲耗力;后者则是一个相当方便车友的功能----即使外出远行也不必再带个大齿盘组推卸器组件了。

不过「曲柄自退螺丝」可不是 SHIMANO发明的,而是CAMPY发明的... 但CAMPY为何没有运用在其生产的套件上呢?我个人也不知道。SHIMANO 是好不容易等到CAMPY 在相关的专利结束到期之后才正式应用在其一/二级的套件之上。

我曾想过会不会是CAMPY 对于曲柄固定螺丝有另外的看法及坚持,以致于CAMPY 始终没有应用他们的相关发明.... 这是我一个猜想:当我使用RECORD的8S /9S /10S 的套件时,我注意到其曲柄固定螺丝相当的长,简直就是场地车用的螺丝... 而其能提供的迫紧曲柄力道恐非自退螺丝机制能胜任推卸出大齿盘组的所需力道... 这是我第一个猜想。... 第二个猜想则是:曲柄爪辐同BB-SET心轴之间的锥度的问题!锥度越小的话,两者越不易互相咬合的过紧或甚至接近咬死的状态。而SHIMANO 采用锥度小(约在2.98--2.97之间),并加上向内迫合程度的限制---->>以避免锁合时的力道过大及无限制的向内,如此一来就能使自退螺丝提供的推卸力道足够胜任了,不会发生推卸力道不够或外环螺环崩解的状况.... 当然迫合的力道或许因而较弱,但在搭配上八爪的设计来提供更多的卡合面(就类似棘轮一样的多卡合面),则大齿盘组的结实固定在心轴上并稳当的传输力道的目的也因此能妥善兼顾到了。....以上是我的猜想而已,并非同相关专业人员的讨论结论

针对传统方孔BB-SET心轴的自退螺丝----目前台湾也有厂商生产。较引起我注意的是 KUE-Q/骏铨实业 BB-SET产品,起使用的自退螺丝的外环螺环是倒牙的,可增加更强的推卸力道...离题了

SHIMANO 第四个贡献就时推出四连杆机制的V-BRAKE! 在DISK BRAKE还不普遍的时候,后避震车的后煞制动力道一直是出现不足的状况,而 SHIMANO于1994--1995年推出XT的四连杆机制V--BRAKE解决了不少后避震车的困扰。其所能提供的制动力道远超出悬吊式煞车系统;并且BRAKE SHOE的换装及调校更佳的方便;再者由于其本身的制动力够强,所以煞车LE-VER可由三指式施力变成两指示的施力----这使的操控BRAKE-LEVER变的更轻巧/更敏捷/ 能多调回一只手指来操控变速及把手

当然主角是V--BRAKE,是他强大的动作力矩提供的强悍制动力。而四连杆机制则是提供煞车皮与煞车面能在第一时间就完全的贴合... 但虽是SHIMANO 先发表了四连杆机制的V--BRAKE----并不代表V型BRAKE是他们发明的。谁先发明的呢?我个人也不知道。但是,夹器上应用四连杆机制是太雅康培台湾厂先发明的,但他们只申请台湾地区的专利!而岛野公司事后却申请到日本方面的专利。幸好台湾是世界组车的超级重镇之一,若太雅康培公司真要抓的话----台湾地区的组车厂依法是不能使用SHIMANO的四连杆机制V-BRAKE的。因而两家公司达成默契:互不追究,各生产各的四连杆机制V--BRAKE... 太雅康培也因而推出VC-767与更改良的VC-777...不过只有VC-767有上市,VC-777却突然变成违法的咚咚,不能出货了!因为 SHIMANO背叛默契,偷偷的提出新的专利申请:叫做「 V型夹器的四连杆机制....」!太雅康培公司就傻眼了,因为他们只能产「四连杆机制的悬吊式煞车系统」了----谁会去生产这种废物或下单订购这种废物呢?所以VC-777根本就无法出货接单或销售了... 唉~可怜

第五个贡献就是:公路车的「双轴三片是煞车夹器机制」。这方面我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先提出来的,但的确是 shimano先发表的,我个人在1989--1990的产品年度就使用到 600的双轴三片式煞车夹器,其真的更能提供左右制动力的平均,以致在突发状况时的偏向甩尾状况减低许多

当然早在1987之前就有CAMPY及SHIMANO发表的中拉式煞车机制,企图解决左右力道不平均的状况。但共通的缺点是制动力道反而弱了些/且CAMPY的机制挺复杂的,保养不易并且过重了些;而DURA-ACE的系列的中拉式机制的煞车之力道就更差了,且造型被当时的公路车审美观排斥

SHIMANO 的东东并不是完全由日本的生产线负责。链条方面本来在新加坡有生产线,但因台湾桂盟/KMC的强大竞争... 所以SHIMANO最后将HG-50及以下等级的链条交给KMC来OEM,去年开始更逐步地将IG70与HG72也都交给KMC生产了,而KMC除了接到这种大单之外,其并未放弃自有的品牌来作为交换。如今KMC 已是世界第一大自行车炼条厂啦

HG92及CN7700/CN7701这个一/二及链条则仍是由日本的生产线负责。

飞行甲板及煞车皮也都是由台湾厂商代工的。轮组方面除第一级的轮圈是由日本ARAYA承制之外,其它的轮圈则是由ALEX代工... 这之间也是牵扯到ALEX自行车开发的轮组有相当大的威胁力而达成的妥协吧

事实上ALEX的轮圈品质本就很强,且竞争力十足。连轮圈龙头MAVIC 都感受到压力----因而曾一直努力的想招安...而负责SHIMANO一/二级轮组之轮圈的ARAYA其实在SHIMANO轮组结构的要求强度下---一开始表现是不合格的。但后来仍是交由他们制造的原因:或许是问题其实出在SHIMANO 自身低估了钢丝在轮圈上的向外拉扯力道吧!? 也或许是ARAYA本身进行改良了... 也或许是岛野先生念着老交情所致

岛野先生是很念旧的,在我看来台湾的SHIMANO 总代理三斯达公司表现并不怎么样,但因岛野先生的念旧重交情,所以三斯达直受到很大的眷顾...

花鼓方面:SHIMANO 在马来西亚有生产线。主要是生产中级以下的花鼓

EDAL方面: 原本公路车都是交给LOOK承制,虽有一些小修改,但仍是算LOOK系统的。1998年推出自己的SPD-R系统挺让人激赏的---轻量化却不影响强度/ 7700的特殊本体倾斜使的回转及施力都更加顺畅/ 转点也改良了LOOK系统稍微偏高的缺点... 不过类似构造的踏板---其它厂商也推出了,例如台湾维格的R4...(R4应该没有对SPD-R构成什么威胁,不是R4的战力不够,而是在 PEDAL这个面向本来就一直是百家争鸣的局势,除了LOOK系统与TIME系统的占有率较高之外,大家都差不多啦!)

登山车方面:SHIMANO的SPD系统当然是最大的主流。而且其一开始就大量授权许多厂商制造,企图取得登山车卡踏系统的霸权... 结果霸权是取得了,但利润是台湾的VP及WELLGO与台万赚得比较多,不是 SHIMANO 获得真正预期中的利益。因而这几年陆续解约啦!但---SPD系统在排泥性等方面本就不甚理想,评价远不如TIME的MTB--PEDAL... 所以台湾的厂商另谋出路也没什么大损失的。WELLGO推出M-7及M-9;VP推出M01及M03与M30;FASTEN佳坊推出C31B...这些款式的排泥性与打烂仗能力都较旧一代的SPD(747/535...)等更优良

当然啦!SHIMANO的SPD系统也同样在新一代作了改良。重点放在本体的机制与外型如何能更佳的顺利将积泥挤压出或不会滞留在卡入的部位----例如:M959 /M545/ M324,而M536/M424/M515则没什么改良,仍是M545/ M324,M536/M424/M515则没什么改良,仍是如同旧一代的SPD差不多的本体结构与卡入机制...

SHIMANO的车鞋: 听说啦!都是掌控在一个美国设计师手中,由他负责研发的。制造则应该都是中国和韩国的鞋厂代工的。1999-2000与2001-2002的一/ 二级车鞋的碳纤鞋底表现令人欣赏因为力道的传递速度快,所以不会有力道集中在某一区域直袭脚底的现象

SHIMANO 能成功----在我看来有几个原因:A...其可不是好运地搭上MTB崛起的流行风潮的!...正当其它大厂还在观望或不屑初萌芽的ATB与MTB市场及风潮时,SHIMANO 可是毅然地投入大量的经费参与这些面向的推广与普及活动咧!不能说是他们赌赢了,而是该说SHIMANO 有远见的成功理性运作,扩大了自行车的参与人口/ 也提振了已在衰退的自行车市场,也造就自己的霸业及精品地位与普及版零件的系统规格霸业。(不然想一想,在公路车方面----1993的年鉴中可是先介绍CAMPY的前三级套件之后,在介绍SUNTOUR的前二级套件之后... 才开始介绍SHIMANO 的DURA-ACE套件... 但现在没这种情况了

SARM/速连 的ESP的系统目前已有完整的煞变把/前变速器/后变速器/8S与9S飞轮组/煞车系统.... 已是一套独立于 SHIMANO系统之外的完整组合了。但其前变速器不耐用;后变速器易瓦解这些状况得克服!若能克服的话,加上其变速机制原本1:1的所具有的高烂仗能力... 相信会在中级或以上等级的战场带给SHIMANO极大的挑战
作者: 青藤走狗    时间: 2010-6-17 10:11
呵呵
作者: 吐鲁番    时间: 2010-6-17 10:16
先顶了,有时间静下心来再看
作者: 涅槃    时间: 2010-6-17 10:47
回复 3# 吐鲁番


    厚道啊   好人啊
作者: 涅槃    时间: 2010-6-17 10:48
回复 2# 青藤走狗


   




欢迎光临 骑友网|单车论坛|骑行网|自行车之家 (http://51bik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