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友网|单车论坛|骑行网|自行车之家

标题: [打印本页]

作者: 老爸    时间: 2012-4-6 11:29
标题:
远征(摘自498-501页)远征时的气候    你在远征登山时,必须成为业余的气象专家,因为你的安全与成功紧紧系于大自然的心情起伏。当你到达登山区域,不妨找其他的登山者以及当地居民谈谈,这样可以对当地的气候型态更加了解。找出目前的风向,打听有没有下雨和暴风雨的可能。到了山上,要虚心学习天气的型态。你的气压高度计可以当做睛雨表使用,以找出气候变化的迹象。    你也可以从云层里找线索。卷云(像兔子的尾巴)警告你,二十四小时之内会下雨。荚状云(有如戴著帽子的云)表示会有强风。迅速飞低的云层表示坏天气就要到来。如果你爬进了云层,可想而知会遇到强风、能见度甚差。(参看第二十三章,对于高山气候有更多的介绍。)事实上,在高山峻岭上,通常都有暴雨狂风相随,你要有这种心理准备。如果能够,要静心等待暴风雨过去,因为在恶劣天候时下山的风险太大了。如果你们看来会被困住好一段时间,就要开始实施食物配给。    好天气也会带来问题。如果天气炎热,阳光辐射会因冰川而变得更为强烈,结果可能造成雪桥崩塌、冰川裂隙移位,冰崩的机会也会增加。如果碰到这种情形,最好在夜间爬山,因为这时候温度最低,冰雪状态也最为稳定。高海拔地区的健康隐忧    许多种类的登山(包括远征登山在内)都会把你带到一种你开始觉得不舒服的海拔高度。由于高山上的氧气减少,每位登山者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氧气减少,通常会导致高山病症,严重的可能演变成高山肺水肿和高山脑水肿而危及生命。冻伤也是另外一种危险,虽然不只高山地区才有。    学会如何防范这些状况,并且在这些状况发生时能够辨识、治疗是很重要的。请翻到“紧急救护”,对于这些问题有诸多讨论。同时请查阅紧急救护手册、专题文章,或是向熟习登山的医生请教,以获得更详细的资料。高度适应    和高山病症对抗的最佳方法,就是防患于未然,而首要的预防措施就是慢慢往上爬。我们的身体需要时间来适应高山的环境——虽然每个人所需的时间不一。    上山的速度要不疾不徐,平均每天上升海拔一千英尺。如果你必须来回搬运,这或许表示每两千英尺就得宿营,这样你用一天的时间搬运,隔天移营,每两天爬的高度就是海拔两千英尺。如果适当的宿营间隔是三千英尺,你可以一天搬运,隔天移营,第三天休息,三天爬的高度总共是三千英尺。除非你已经适应得很好,否则尽量不要逾越这个限度,而且急进之后,一定要安排时间休息。    要避免高山病症发生,流质的食品举足轻重。不要以你每天喝进的固定饮水量为依据,要看你的排尿量和颜色而定。一个很好的经验法则是∶尿液必须量多而清澈;暗浊的尿液表示你喝的水不够。事实上,登山者在海拔高处会失去胃口,会发现他们吃喝下肚的量比应该的要少,这表示菜单多变化是很重要的——菜单的食物和饮料必须让每位登山成员都能接受。最好不要喝酒,因为酒会加速脱水。    到了海拔一万八千英尺以上,大部分的人无论适应与否,都会感到萎靡不振。尽量在高海拔处少做停留,要常常回到高度较低的地方恢复。有个很好的老忠告∶高处爬山,低处睡觉。我们的身体在出力的时候比休息时适应得更快,在高度较低处恢复得也比较快。远征登山对于这些理念应该善加利用∶把物品运到高处的营地,回到较低处恢复体力,然后再往上爬。校译者注释:关于高度适应的每日上升高度,根据个人经验可确定为600~800公尺。远征的哲学    在远征队伍并肩登山的这几个星期之内,所有的成员在旅程中,都需要一种藉以生活的共同准则。有个很好的准则可以简约成为你和队友之间的三个承诺:尊重大地、照顾自己、务必返家。    远征旅程的每一天当中,你们都有机会把大地的美丽与健康置于自己眼前的适之先。在林间起营火、在原始林地宿营或是把笨重配备丢弃不管或许很容易,可是如果你已经做过尊重大地的承诺,你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事情。    而如果你和队友承诺过要照顾自己,你就等于是对团体做了自我依赖的承诺。其实在这方面你们或许别无选择,因为你们很可能离救难队、直升机、医院、甚至其他的登山团体都很远。你们可以防患未然,事先对远征时可能面对的紧急状况,做周密的考虑,并且设定计划以免这种情况发生。万一必须用到计划,你会很高兴已有妥善的计划可用,而如果用不到,你也会感到庆幸。    最难信守的或许是第三个承诺,因为这个承诺可能和你想攻顶的炽热欲望相冲突。说得坦白一点,这其实就是当你面对生死关头时,承诺要以安全的方式登山,并且牺牲登顶的梦想。可是,远征登山的目的就是让你在一种非常艰苦的情境下,扩展能力极限、考验自己,因此每个人、每支队伍务必要确定自己可接受的风险程度在哪里。这个决定又衍生出许多日常的决定,例如登山的速度要多快、要携带什么装备、什么时候该改换路径、什么时候要下撤。在安全堪虞的情况下,大部分的登山者都宁选安全返家,而不愿勉强继续往顶峰迈进。问题是,你该如何定义“安全堪虞”呢?如果你确实找到了适合自己远征之旅的“安全堪虞”的定义,不啻是信守了第三个承诺。远征配备清单范例(团体配备)遮护用品符合远征品质的帐篷、雪桩和(或)营帐钩泡绵。建造雪地掩护所的工具大型雪铲(供铲除多量雪之用)、小型雪铲(做修整之用)、雪锯(切割块之用)登山配备登山绳索:五金工具∶雪地及冰地用(尖钩、雪钩、冰用螺丝钉),攀岩用(冰栓、带弹簧的岩锲)、钩环、活动钩环、固定绳,额外的登山配备(备份冰镐或工具,多带的冰爪)厨具炉具∶炉子、屏风、炉垫、燃料容器、燃料过滤器、火柴盒(或)丁烷打火机煮具∶锅子、锅垫、防热手套、泡绵/刷子、调味碟、大调羹、雪袋工具修理箱修理帐蓬的工具箱~接合帐蓬支条的铁片、多带些帐蓬支条。修理炉具工具箱修理冰爪工具箱~备份螺丝钉、接条、系带。胶带~Duct,Filament,Ripstop等修复用胶带。工具~标准以及Phillps、Allen螺丝起子、小钳子、小铁丝剪、挫刀。。针线盒~各种针和线;多种厂子、黏扣、环扣、D型环;黏扣;纤维布块(Cordura,Ripstop);平滑的扁带。其他~铁丝、补助带、背包环扣、备份阻雪环;补贴用布条(供可吹胀的泡绵垫漏气时使用)。急救箱大部分的远征队伍都会携带一个包罗种类繁多的急救箱。除了一般的急救物品、医生建议的药剂外,急救箱里还应该包括以下的药物∶医生处方的药品~视目的地不同而异,不过应该包括抗生素、强力止痛药、止泻药、泻剂、医治高山病症的药(DIAMOX、DEXAMETHASONE)。成药~视目的地不同而异,应包括止咳药、肠胃药、温和止痛剂(阿斯匹灵、Ibuprofen)。其他的团体配备标杆、气压高度计、地图、罗盘针、无线电通话机、无线电话、厕所设备(塑胶袋、橡胶手套)。远征配备清单范例(个人配备)衣著以人造纤维制成的内衣裤、隔绝垫、羽毛衣物、防风挡雨的外衣(包括上半身与下半身)、塑胶靴超大雨鞋与(或)靴套四肢用品∶手部(有内里的手套、有隔绝作用的手套、厚手套);足部(内层袜、有防水效果的袜子、抗蒸气袜子);头部(带头套的大衣、太阳帽、面罩、毛帽)。其他∶大头巾、太阳衫、防晒或羽毛靴。睡眠配备睡袋、野营袋、防湿气的内层、可吹胀的泡绵垫、密闭的泡绵垫。登山配备冰镐、附有冰镐皮套的坐式安全吊带、胸式安全吊带、冰爪、个人钩环和绳环、攀升器/普鲁士绳环、滑雪杖、头盔、大容量背包、雪鞋或雪屐、雪撬以及供拖拉的配备、衣物袋。其他配备雪崩通讯器、太阳眼镜、护目镜、多带一付根据医生处方配的眼镜、瑞士刀/可放在口袋的小刀、头灯、宽嘴水瓶。个人卫生用品卫生纸、尿壶、牙刷、梳子、化学洗(擦)剂、防晒剂、护唇膏、爽足粉、耳塞。个人娱乐照相机、软片、书本、杂志、个人音响、扑克牌。
简体版《登山圣经》之八:领导统御

领导统御学习成为领导者    领导的责任是一种负担,不过也是一种可以获得极大回报的工作。藉由领导的机会,经验丰富的登山者,得以将他们多年来学得的各种知识传授下去∶如何为队伍设定平稳速度?如何观察地形、挑选路线?如何因应各种艰险。登山是因为我们爱山,并不是出于必要,登山领队协助他人得到这种活动的乐趣,这点回报就够令人心满意足了。    你或许从来没想过要扮演这个角色,但是随著经验日丰,你曾发现领导他人几乎是无可避免的事,只是程度多少而已。一个登山队自然会指望最干练的队员给予指引,尤其是在危机时刻,因此,你应该事前先想想,万一突然被寄予重任时会怎么做。    如果你向往领导角色,那就要特意找机会跟随心目中能干的领导人一起去爬山。仔细研究他们;观察他们如何筹备登山活动、如何做决定、如何与人共事。自告奋勇提供你的协助,这样就能够参与这些事务。历练丰富的领队都说他们凡事都先想在前头,预先看到可能发生的问题而后未雨绸缪。这种心理上的预做演练,是培养未来领导者的绝佳训练。你应该养成为整个登山行动和整个团体考量的习惯,而不只为你参与的那部分著想。要有领导者的思维,这是第一步。    仔细观察大家尊敬的领导者总是会有收获,可是如果你过度仿效,或许就不对了。一个团体一定要相信它的领导者是真诚的,因此每个人都必须培养自己的风格。领导不见得简单,可是应该很自然。如果你保守拘谨,不要强迫自己变得外向活泼。只要有高明的技巧、信心、对整个团队的福祉真心关怀,任何人都能当个成功的领队。    如果你是头一次当领队,要选一个你能力游山刃有余的登山活动。或许还可以邀请一位你能够信赖而且优秀干练的朋友参加。多花点时间筹备,请那些较有经验的队员提供意见。务必要授权给他人,这样才能利用他们的技巧;不要一直强调这是你头一次当领队,这样只会折损大家的信心。    第一章的登山守则,是你在做领导决策时一套很好的准则。这些守则带点保守是有意的,因此遵循这些守则或许会牺牲某些登顶的机会,但是绝不会牺牲性命。历练丰富的领队或许能够根据自身的经验,修正其中一些守则而依然能保安全,但是不可能严重背离,因为这些守则都是安全登山方面常识的具体规范。每个人都是领队    每个登山队都负有双重任务∶让团队以安全的方式向目标迈进,以及凝聚团体向心力,而每一位队员在这两个任务上都是全程参与的夥伴,换句话说,每个人都得负起领导的责任。所谓个人领导,举例来说,就是知道团队的情形和进展;有没有人落在后头?到处问问有没有问题、为他人加油打气、主动帮忙。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团体的决策过程。每个人的经验对整支队伍来说都是资产,但是如果藏在心里不说出来,就犹如没有开发的矿源。    营造一种相濡以沫的氛围,是一个领导非常重要的工作。队员必须知道,他们的同伴关心他们,而且愿意帮助他们。你应该积极参与,成为团队的一份子∶帮忙搭营帐、拿水、携带绳索、请人分享自己的零嘴。士气是无形的,可是会让一支队伍力量更大。士气常常是登山成功的决定因素,而且每每是让登山之旅愉快的决定因素,而士气攸关每一个人。    无论什么情况,只要队员一分散,登山队的力量就会减弱。要尽量保持警觉,看看同伴在哪里,并且将协助大家走在一起视为己任。如果你打前锋走得很快,别忘了不时要回头望望。如果你走在队伍太前头,要停下脚步让大夥儿赶上你,然后好心点,让他们喘口气再继续走。    寻找路径时也要参与。仔细研究登山指南和地固,这样你才会熟悉前往目的地的路途和登山路线。如果行进时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这支队伍走失的机率就小得多。要常把地图、指北针、路线说明的使用视为己任,这样你就能心里有数,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你也要为自己的知识、技巧和准备工夫负起责任。在投入之前先对这次登山之旅探究一番,确定这次活动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用品和装备都要准备妥当;如果你对这次登山是否适合你或是该带些什么配备存疑,事前就要问清楚。无论什么时候,一旦觉得事情应付不来,就要讲出来。艰难的路段最好请人协助,甚至放弃不爬,也比发生危急情况要好。要为团体以及它的福祉著想,而你在这方面的贡献就系于你为领导所做的准备——或许说是系于你最好的准备。筹组、领导登山之旅的检核清单登山之前▲调查路线:△翻阅指南书籍和地图。△和曾经爬过这座山的人谈谈。△确定这次路线的技术要求程度,以及是否有什么特别的问题。△预估队员所需的登山技术程度以及体能状况。△决定登山队伍的最佳人数。▲确定装备的需求:△个人装备∶衣物、靴子、食物、露营设备、冰爪、冰镐、头盔、其他专业用的配备。△共同装备∶帐蓬、炉子、登山绳、重型设备。△分配营帐、厨具以及登山配备探查到达山区的路途。△开车路线∶确定前往山区的道路是否开放。△健行路线∶查看路径状况。△问清楚是否需要入山证或是预做登记。▲拟定登山行程:△预估。△开车所需的时间和公里数。△健行到高处基地或是路线起点所需的时间和哩数。△攀达顶峰所需的时间。△回到车内所需的时间。△查询气象预报和雪崩现况。△留一张行程表给留守的人。登山途中▲最后再查询一次气象预报和雪崩现况。▲需要时向公园或森林管理处登记。入山起点处▲检查装备△个人装备∶确定每个人都带够了食物、衣物、必要装备;装备不全的队员不应该继续行进。△共同装备∶备份营帐、炉子、绳索、重型设备。△必要时要重新分配团体的共同装备,使每个人的负重平均些。△讨论计划∶攀爬路线、宿营地点、时间表、可能碰到的灾害。趋近山区时▲大家尽量走在一起。讲好在特定的时间或地点会合,尤其在交叉路口。▲决定绳队的分配。攀爬途中▲订出一段缓冲时间。▲各绳队的间距要近得足以沟通。出山时▲指定一个人“殿后”。▲指定一段时间后大家会合。▲务必要确定没有人留在山口,除非所有人都出了山,所有的车辆都已发动。

简体版《登山圣经》之九:紧急救护

紧急救护    居家的时候,你会遭受到意外和疾病的侵袭,登山时也不例外。然而,登山者必须有能力在远离专家协助之下处理状况,对受害者提供“紧急”救护。除了日常的一般伤害和疾病外,高山的环境、在野外登山时对于体力的要求,也为登山者的健康带来了新的变数。    境界最高的登山者,能够在高山环境中将生命危害减至最低,同时尽量避免置身于风险之中。而对于登山队的成员来说,宁愿事先技巧地避开危难以免成为受害者,也不要在灾难发生后成为治疗伤害的专家。    虽然大家都知道事前防范很重要,不过任何一位登山者,都可能成为需要紧急救护的病人:而即使是登山队中的紧急救护专家,也可能成为山难的受害者。因此,最好是“所有”的队员都能接受紧急救护的训练,例如美国红十字会所开的一些以登山情境为对象的急救课程。心肺复苏术(CPR)是高山上最重要的紧急救护技巧之一。由于CPR最好是透过实地演练来学习,所以本章并不准备介绍CPR的过程。红十宇会以及其他的机构都有提供CPR的学习课程。    为了让你对紧急救护技巧保持熟练并且加强最新知识,定期复习这类课程是必要的。请注意,这一章并不能取代紧急救护的训练,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紧急救护方面的处理方法,我们建议你参考附录B“参考书目”所介绍的一些文献。高山病症    高山环境所呈现的灾害大部分都是可以预知的。下面列出一些高山病症在经过导因引发后,对人体所造成的情况。    环境导因/整体状况(有可能影响全身)、局部状况(只影响到身体某些部位)    热/热衷竭/抽筋中暑*    冷/体温过低*    /冻伤、浸足症*    紫外线辐射/晒伤、雪盲    高海拔/急性高山病症/高山肺水肿*、高山脑水肿*    闪电/灼伤、眼睛或耳朵受伤    神经受损/心肺停止跳动*、昏迷*、休克*        蚊虫咬伤/由于叮螫而产生的过敏反应*、由于叮咬而传染的疾病/局部疼痛、红肿    被蛇咬/一般中毒反应*/局部组织受损注∶*表示紧急或是有生命危险的状况。脱水    人体失水的速度因人而异。人体会由于排汗、呼吸、排尿、腹泻而丧失水份。你或许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流失了多少水份;譬如说,冬季登山的人可能由于流汗等原因导致严重的水份流失,可是他们自己觉得根本没流多少汗。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在有效维持水份均衡力面,也多少扮演了一个角色。另外,很多药物也会影响你身体维持水份均衡的能力,例如改变排汗、口渴程度或是排尿量。     对于高温、寒冷所引起的疾病会(包括冻伤)以及高山病症,维持良好的流质摄取是很重要的,不但可以减少得病的机率,同时也可使你的整体生理功能大为增强。    出门登山的时候,体内水份充足是很重要的。你应该在出发前十五分钟喝一杯水或是等量的饮料。上路之后,以每二、三十分钟喝一至一杯半的速率,继续摄取流质。这种速度有助于你维持正常水份,同时又不至于让你由于喝水过多而胃胀,不要靠你的口渴感觉做为什么时候该喝水的凭据;在你觉得口渴之前就要喝水。如果你一天当中并没有感觉到必需定期排尿,或是你的尿液变成了不正常的暗浊色,你就是水没喝够。    运动饮料在高山环境下不一定需要,不过能让你人口的流质饮料更可口些。如果喝果汁,应该至少稀释百分之五十,以免腹泻。至于因流汗而流失的电解质(体盐),你可以吃些有盐份的小点心以为补充。热抽筋    如果你在持续出力之下,失水过多或是电解质失衡,肌肉很可能会抽筋。休息、按摩、慢慢将抽筋部位的肌肉轻轻伸展开来,多半都有助于舒缓,最重要的是补充水份和电解质。如果你在登山全程中,一直补充流质和电解质,热抽筋是可以避免的。热衰竭    如果你体内的热度累积得比发散的多,高温有关的疾病就可能趁机而入。就登山者而言,身体热度会由于极度费力或是暴露于炎热的环境下而上升。    热病主要有两种,热衰竭是其中比较温和的一种(较严重的是热中暑(Heat Stroke),会在下一节讨论)。为了降低体温,皮肤的血管会膨胀(而且会有非常明显且与排汗有关的失水现象),因此循环到脑中以及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会降低到不正常的程度。结果导数了类似于昏倒的现象。罹患者可能出现以下某些(甚至所有)征状∶皮肤湿冷、昏眩、虚弱、恶心或许脉搏也会加快。    热衰竭的治疗包括休息(双脚抬高,头部稍放低,最好在阴凉处),以及喝很多的流质和电解质。    有些人似乎特别容易热衰竭,例如∶年纪较大、服用干扰排汗药物、特别不适应炎热气候、脱水过多或缺少盐份的人。热中风    热中风,有时候也称为中暑。属于一种紧急状况。中暑的时候,人体会由于累积了大多的热而使得核心器官的温度升高到危险的程度(华氏一O五度,甚至更高)。中暑的征状包括∶心理状态改变(意识模糊或是无法配合,慢慢陷入昏迷)。脉搏极快。头痛。虚弱。皮肤热烫而泛潮红。(有时候皮肤是干的,不过不一定。)    最可靠的征状是心理状态的改变。中暑时必须立刻处理,虽然病人可能无法合作。将病人扶到阴凉处,把雪堆到他头部和身上,或是用蒸气冷却法(把水泼到身上、头上以及不断吹风)以降温。等到体温降到华氏102度,就不必再继续降温。不过,要继续观察病人的温度和一般状况,因为这种不稳定的温度会持续一段时间,体温有可能会再度升高,这时又需要再度为他降温。如果病人的呕吐反射能力和吞咽能力没有受损,可以给病人喝冰凉的流质。    中暑的病人能否迅速恢复,将体温调节为稳定状态并继续全程的登山,颇成疑问。失温    和热衰竭或热中暑正好相反,如果你发散的体热多于你所累积的热度,和寒冷有关的疾病就会趁机而入。当人体核心器官的温度降至华氏95度(摄氏35度)下时,就会发生体温过低的现象。和中暑一样,失温也是一种必须立刻处理的紧急状况,否则病人可能会丧命。    失温,是由于人体为了保持核心器官的温度,而使血液无法流到皮肤的表面和四肢。我们的体温会在环境影响下经由蒸发、幅射、对流、传导而降低。穿著湿衣物、暴露于寒风中,会使得体温过度降低的风险大为提高。失水也可能是这种风险的导因。    失温通常是由于长期暴露于寒冷的环境下,而不是因为极端的酷寒而起。一般而言,比起明显的危险情境(例如暴露于冰悬崖上,一阵零下30度的寒风吹过来),华氏50度的绵绵细雨加上强风更可能引起失温。    失温的征状,会随体内核心器官温度降低的严重程度而有极大的差异,例如,发抖似乎是轻微的失温(体温在华氏90到95度之间),因为人体希望藉由发抖所牵涉的肌肉运动而使体温回暖。如果失温的现象愈来愈严更,身体就会停止发抖。经微失温的征状有∶不停颤抖、双手摸来动去、蹒跚跌倒、心理功能迟钝、不合作或是封闭自己的行为。失温的病人通常不会去注意这些早期的征兆,而如果你怀疑有人体温过低,不妨要那个人假装前面有高空绳索,以脚跟对脚尖的直线步法走上十五英尺,如果那人协调失衡,会经由这个测试看出来。    如果是严重的失温(体温在华氏90度以下),身体不再发抖,可是肌肉和神经系统功能会愈来愈差,而且愈来愈明显。病人虽然或许还能保持平衡,但可能已无法走路。他的肌肉僵硬,动作无法协调,除非已经恍惚或是其实已经昏迷,否则会做出意识不清或是不理性的行为。随著体温愈来愈低,几乎连呼吸或脉搏都无法观察到了。这时候病人的瞳孔或许会胀大。    由于严重的失温,病人看来可能有如死去一般,你绝对不能放弃救治他的努力,除非病人在施行显然正确的心肺复苏术之后依然没有生命迹象,而且身体“变热”了。要记住那句老话∶“人除非身体温热而死亡,否则就是没死。”恢复体温的工作要谨慎为之,并且视状况需要,同时或按著施行心肺复苏术或协助换气。    失温的治疗要由避免发散更多的体热开始,让病人不再暴露于寒冷中。将病人移出风吹和湿冷的地方,把湿的衣物脱去。如果是轻微的失温,穿上干衣物并且挡住风寒吹袭或许就已足够。如果病人的呕吐及吞咽能力无损,可以让他喝点流质,然后再吃一点有糖分的食物。虽然高山的老习俗完全相反,认为必须喝温热的饮料,但在经微失温的情况下,温热饮料没有那么重要,只要供应流质即可。(想想看∶把一汤匙的温水倒进一杯冰水里,并不能让杯子马上热起来。)失温应该持续治疗,直到病人恢复排尿为止。某些情况下,光靠这些措施并不能让病人恢复体温,或许需要某个队员以身体(必须是热的)直接接触,才能让他暖和过来。    至于严重的失温,让病人“慢慢回暖”是很重要的。如果可能,尽速将病人后送到医院去回温。失温的病人必须小心搬移,以免无意间让大量的冷血从表皮的循环回流到心脏,这可能会导致另一个问题∶心律失调。突然加温而休克也是另一种危险。    如果当场进行回温措施在所必行,将热水瓶包在厚手套或是袜子里,然后放在病人的腋窝和鼠蹊处,因为这里的大血管最接近身体的表层。找一位身体温热的队员在睡袋(或是其他的干爽绝缘物件)中以体对体的方式直接接触病人。如果病人陷入半昏迷,不要喂他喝水。和中暑一样,严重失温的病人,即使核心器官的温度回复正常后,还是必须时时观察,因为身体调节温度的机能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并不稳定。失温的预防和下面几点常识有关避免弄湿身体,或是湿了之后要赶紧弄干。避免暴露于寒风之中,或是赶紧闪避。避免或杜绝产生失水现象的可能。(在寒 冷的情况下,身体或许会透过排尿而排出 一些液体,因而导致脱水。)适当的隔绝湿冷措施。    登山队的成员一定要知道什么时候攻顶之旅必须叫停。身体发抖的时候绝对不能轻忽。由于失温会干扰登山者的判断能力和知觉,通常你必须不断叮咛才能让发抖的队员穿上比较保暖的装备,时时观察每个队员的状况,可以防止衰竭的发生。    失温这种由于寒冷而引起的疾病会影响到整个身体,其他和寒冷有关的疾病(冻伤和浸足症)则对于人体只有局部的影响。如果某个队友不但失温而且有冻伤,你所决定的处理顺序(换句话说,决定该先治疗哪一种疾病)是∶如果失温的情况可能致死,就必须先予以适当治疗,等到病情稳定后再去治疗冻伤所造成的局部伤害。冻伤    所谓冻伤,是人体某个部位因结冻而对血管和周遭组织造成了伤害,血管因而有可能严重甚至永久受损。最开始的时候,组织血管中的血液细胞呈现的是可逆的型态,可是后来这些细胞在供应组织养分的心血管中却凝结成了永久的块粒。皮肤伤害很普遍,这时度肤的表皮和真皮会分离开来。受到冻伤的组织冷而硬,颜色苍白或呈深黑,皮肤上可能会出现水泡。受到冻伤的组织很脆弱,绝对不能去摩擦或压揉。    对付冻伤要从治疗失温开始。失温处理完之后,你应该评估一下,看看对局部采取回温措施是否恰当或必要。答案通常是否定的。如果冻伤的部位在解冻之后有可能在旅程中再度冻住,病人应该送往医院,让他在适当的医疗环境下回温。如果身体某个部位解冻之后又冻住,坏死的组织层很可能会扩散到再度冻住的那一层界限。    如果队员的一双脚有冻伤,让这只脚保持冻住的情况是很重要的。因为一旦这只脚解了冻,病人就无法继续走路,必须由人抬著走。    绝少人会认为对冻伤应该当场采取回温措施,而如果势必要当场进行,病人必须浸泡在华氏一OO到一O八度的温水中以使冻伤的部位回温,绝不可以更热。之所以不能用热水,是因为冻伤的部位极容易被烫伤。病人应该躺下来,把冻伤的部位抬高。    回温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水泡。是否该处理因冻伤而起的水泡,迄今犹有争议。如果是黑色或蓝色的水泡,绝对不能去碰;如果水泡呈现白色或粉红色,有些人建议消毒后挤出来,因为这极水泡当中存在一种血凝结素(一种破坏组织的物质),但也有些人坚决认为不要去管这些水泡比较安全,以减少感染的危险。有开口的伤口或水泡,应该用皮肤消毒剂轻经洗净,然后用消毒敷剂盖住。如果病人对阿斯匹灵或布洛芬不会过敏,或许可以服用以减轻疼痛,并且对抗这种血凝结素。    如果你想知道治疗冻伤更明确的方法,应该请教专业的医疗人士。    当你的脚长时间又湿又凉(但并不是冻冷),浸足症就会趁虚而入。攀爬麦肯尼山(Mount McKinley)的登山者穿著防湿气的袜子,可是忽略了每天晚上把脚弄干弄暖,就是这种病痛的最佳攻击目标。同样的,日复一日在冻原上艰苦攀爬青苔沼泽地(即高纬沼),可是双脚在晚上从来不曾干过的人也可能会受到感染。这种病痛似乎是一种由于氧气分布减少(组织缺氧)而导致的神经和肌肉伤害,并非如冻伤那样,是因为血管和皮肤被冻住而起。    罹患浸足症时,症状是脚色苍白、没有脉搏,而且刺痛。发病的症状通常都发生在夜晚时分的帐篷里,登山者会被痛醒过来。    为双足回温时必须非常小心——要在仅比体温稍高的温水里浸泡——否则会产生坏疽。在回温的时候,被感染的变足会转变为一种痛苦的充血状态∶双脚红肿,脉搏低弱。或许你需要将双足稍微冷却一下才能够 缓这种充血状态。接下来那几天的复原期间,你的双脚或许还是有复发的可能。晒伤    强烈的紫外线(UV)是由太阳辐射而来,尤其在受到冰雪的反射后,在高山上没有防备的登山者很可能会被灼伤。由于过度曝晒在紫外线辐射下而受到的灼伤可能会很严重,不过这是可以预防的。某些药物(例如四环素以及糖尿病的口服药)可能会增加人体能对太阳的敏感度,因此受到灼伤的危险也会增加。    要预防晒伤,你必须先体会到有被灼伤的危险。云层的遮盖无法有效过滤紫外线,因此即使是阴天,你还是必须做皮肤的防护措施。    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用衣物把暴露于外的皮肤包起来。由于衣物的织法和纤维各有不同,过滤紫外线的效果也是好坏互见。织法紧密的衣物效果较好,虽然穿起来比较热。质地经的衣服有些经过特别处理,有过滤阳光的效果。(例如一极名为所Frogwear的质料)帽子应该有个宽帽缘,以保护你的后颈、脸部和耳朵。    如果皮肤非暴露于外不可,防晒产品可以延长你在阳先下停留的时间而不被灼伤。这些包含太阳保护因子系数(即防晒系数,SPF)的产品通常市面有售,所谓SPF,是一种估计延迟晒伤效果的指数。例如,如果某个产品标示出SPF40,应该可以让一个人在阳光下多晒四十倍的时间,才会像一般人在正常曝晒后开始受到灼伤。    选择哪种SPF系数最好,要看你个人的敏感度以及环境曝晒的严重程度而定。防晒产品通常会包含一种化合药剂(抗氨基苯酸[PABA]或是二苯甲酮,能够吸收紫外线以防灼伤。防晒剂(Sun-Blockagents)也很有用,这些药剂中包含了氧化锌之类的成份在内,可以反射紫外线。一般而言,特别敏感的部位最好不要用防晒剂,例如鼻子和耳朵,而范围较大的部位则用比较不刺激的防晒剂。流汗之后,这些药剂或许都需要重新涂抹一次。    有些防晒剂在寒冷状况下可能很难挤得出来,所以如果你隔天要在冷飕飕的清晨前往冰河,前一天晚上要考虑到你爱用的防晒剂可能会有这个问题。含PABA成份的防晒剂保存期限不长,所以购买时和放入背包准备带上旅途时,要看容器上所标示的有效期限。(参看第二章“食物和装备”,“太阳保护”一节中对于防晒剂有更多的资料说明。)雪盲    雪盲之所以发生,是由于眼睛外层受到紫外线辐射的灼伤,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问题。角膜(眼球前端透明的那层膜)是最容易受到灼伤的部位,它的表面可能会变得凹凸不平,长出水泡。如果继续曝晒于辐射之下,眼睛的水晶体也可能被灼伤。雪盲的发作时间是在辐射曝晒之后的六到十二小时之问,因此一开始没有任何征状,而呈现征状的时候伤害已然造成。干涩、感觉有砂的眼睛这时变得畏光,之后红肿流泪,接著感到非常疼痛。雪盲需要一大到数天的时间才能恢复。    雪盲的治疗包括止痛以及防止再度受伤。隐形眼镜一定要拿掉,同时必须保护眼睛不受强光刺激。提醒雪盲的人不要揉眼睛,尽量休息。为了避免眼皮的动作干扰眼睛,不妨用消毒过的敷布和护垫盖在眼睛上,每隔半天就检查一次眼睛对光的敏感度。等到眼睛不再极度畏光时,便可以将敷布除去,不过保护用的太阳眼镜还是应该一直戴著。    防止雪盲的方法颇为简单;在紫外线强烈的环境下,你一定要戴上护目镜或是旁边有挡阳板的太阳眼镜。紫外线波长会导致灼伤,而这付眼镜应该能够过滤掉百分之九十的紫外线。暗色调的镜片可以过滤掉反光,可是这种色调本身不能滤悼会让人灼伤的紫外线。在反射特别强烈的环境下,不妨在镜片上戴一层有偏光作用的护膜。如果你保护眼镜的东西掉了,可以用胶带或纸板临时做个紧急护目镜,用几条窄缝保护双眼。(第二章“衣物和装备”中对于墨镜有更多的资料说明。)高海拔     当登山者越爬越高,身体的运作也会随著海拔高楼而被迫有所改变。空气愈来愈稀薄,每一口呼吸中可用的氧气愈来愈少,而同样重要的是,氧气密度(Oxygen Tension,可使身体从肺部吸收氧气的功能)也愈来愈弱。身体的组织愈来愈难获得新陈代谢所需的氧气,因而进入一种氧气量减少的状态,称为“组织缺氧”。    人能会试图去适应这种剧烈的环境改变,可是适应是需要时问的。每个人在适应环境的速度和程度上的差距甚大。下面是爬山速度方面的简单定律∶1.    到了海拔一万英尺以上,每晚蚕营睡觉时多 爬的海拔高度要以每天一千英尺为限。2.    每个星期两三次,要在和前晚同样的海拔高度上过夜。    人体对于高山组织缺氧的适应方式之一,是呼吸速度加快。当你爬到高处之后,你的呼吸速度好几天都会不断加快。这样一来,血管中已分解的二氧化碳会减低(因为你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另一个对于高山组织缺气的正常适应功能,是肾脏会将更多的水份似尿液的型态运到膀胱,以使体内排出水份。这种尿多的功能会让血液浓度稍微增高。这些改变会在你爬山的时候不久就开始,并且持续好几个星期。最后,你的身体虽然由于氧气密度很低而使得血红素运送氧气的功能减弱,但也会为了增加运送氧气的能力而产生更多的红血球。这种改变称为“红血球过多”(血液里有很多红血球),会使得血液浓度大为增加,甚至会干扰某些组织的血液循环。    由于组织缺氧以及身体功能的相关变化,你工作的效率或能力在高山上都没有平地来得好。在这些生理改变之间不断饮用适度的流质,似乎是适应良好的必要条件。    登山者的睡眠品质也会被高海拔所破坏。在高山上,大部分的登山者都会失眠,晚上醒来的次数愈来愈多,深度睡眠愈来愈短。通常你在睡梦中会出现不规律呼吸的现象,有时候连醒著的时候都会∶有时候呼吸速率很低,有时候又急速换气,有如机器般循环不已。(这种交替出现的不规律呼吸称为陈施氏呼吸,一种脑或心脏病所引起的断续性呼吸现象。)这种呼吸速度上的怪异改变,似乎是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过低而引起的。至于要不要服用安眠药以减缓登山者的失眠症状,各方意见不一,因为安眠药到底会不会让高海拔所引起的不规则呼吸更形恶化,至今尚无定论。急性高山病症    住在平地的人如果走得很急,爬到海拔高度约八千到一万四千英尺时,至少有一半以上会感受到或多或少的急性高山病症(AMS)。罹患这种病症的人会出现一堆可能类似感冒、在通风不良场所里由于生炉火而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或是宿醉的不明显征状。急性高山病症的严重程度差异颇大,因此辨别病人到底是高山病症还是更可怕的高山肺水肿(HAPE)及高山脑水肿(HACE)是很重要的。所有这三种状况似乎都和身体流质由于高山气压而产生不正常的转移有关。急性高山病症的症状如下∶头痛。失眠。焦躁不安。协调失衡。脸孔及眼睛四周凸肿。咳嗽。呼吸急促。胸部有满胀感。呼吸不规则。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排尿减少。虚弱。双腿感到“沉重”。    急性高山病症从开始登山那天起就会发作,如果症状轻微,一大左右就可以复原,不过也可能会愈来愈严重。如果症状(例如头痛和恶心)继续加剧,下撤个两、三千英尺是最好的治疗。如果往海拔较低处走会让症状有所改善,就证明这的确是急性高山病症。    有些药物可以用来因应和高度有关的健康问题,你可以请教医生,看这些药物是否适合你的状况服用。例如,有些登山者在登山前连续好几天并且在到达高山后的四十八小时内持续服用Acetazolamide(Diamox)以预防高山病症发生或是防止它复发。服用这些药物可能会产生四肢刺痛、耳鸣、口味改变等问题,而且对磺胺药剂过敏的人绝对不能服用。不过,磺胺在预防、治疗AMS以及呼吸不规则方面确实有它的功效。高山肺水肿    高山肺水肿(HAPE)的发生是由于身体的水份渗入了肺部,使得呼吸功能受到干扰。肺水肿有致死的可能,存亡的关键就系于对这种紧急情况的迅速反应。    高山肺水肿的早期症状和较轻微的病症颇相类似,例如由于高山空气干燥引起简单的支气管感染而咳嗽个不停。如果是肺水肿,随著病情加剧,病人会愈来缺乏运动的力气,不但呼吸急促、猛咳,而且呼吸速度和脉搏都会加快。如果登山队带著一副听诊器,或许会听到肺部在呼吸的时候会有清脆的发泡声音。这个清脆的声响是由于肺部增加了液体的缘故。    如果任由高山肺水肿恶化下去,呼吸时发泡般的噪音会变得非常明显,即使不用听诊器也听得到。嘴唇和指甲可能会变暗或带紫,表示身体由于肺部的水份阻扰。无法将氧气轮运到动脉血液去。有些病人可能还会发烧,因此令人很难区别到底是肺炎还是肺水肿。看看病人继续登山后恶化的速度如何,是辨别肺水肿的一个线索。    高山肺水肿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下撤。如果很早就发现,下撤约三千英尺后几乎所有的肺水肿情况都会解决。某些远征队伍会携带一种手提式的高压舱,可以用来创造暂时性的模拟“下撤”情境,藉以将病情稳定几个小时。氧气的供应对于病情的暂时稳定也有帮助。不过,病人终究必须实际下撤到海拔低处。有些登山者如果过去有过肺水肿记录,会事前服用一种nikedipine药物,可做为防治高山肺水肿的措施之一。高山脑水肿    脑血管为了因应高海拔的压力,有可能会破裂,使得脑部组织由于增加了液体而变成稠糊状。最后,包在坚硬头盖骨里的脑部就形成了肿胀。    这种致命情况的初期症状包括协调能力恶化(运动失调症)、头痛、没有精力。协调测试,也就是要病人假装前面有高空绳索,以脚跟对脚尖的直线步法走上十五英尺,是检测失调症的有效方法。病人也许还会出现恶心以及强迫性呕吐的症状。    如果高山脑水肿加剧(很可能迅速恶化),病人的思考会变得模糊不清,同时许多脑部问题也都开始出现,例如身体一侧的肌肉失去控制能力。即使是一万英尺的低海拔高度,也可能出现高山脑水肿,而要活命就得赶紧下山。有些远征队曾服用某些药物,例如Decadron,做为治疗病人的加强措施。头部、颈部、背部的伤害    往高山旷野的意外事故中,头部和脊椎骨受伤是常见的死亡原因。头部和脊椎骨受伤都有致命的可能。这种伤害常常是由于物体坠落所导致,例如岩石或冰块,或是由于登山者跌倒后,头部或背部碰撞到了坚硬的物体。而即使登山者在跌倒的时候,并没有碰撞到任何东西,突然减速也可能会使脊椎骨受伤。    头部和脊椎骨极为脆弱,因此紧急救护时,任何一点差错都可能导致受伤更重或是死亡,可是这些伤害的征状常常又很不明确,因此很难决定该采取什么样的因应措施。医护上之所以左右为难,通常又牵涉到搬移伤者安不安全、当场治疗是否必要的问题。就所有的头部伤害来说,我们一定要假设伤者的颈骨也受到了伤害(颈部伤害),除非经过彻底检查后排除了这种可能。任何人一旦颈部受伤,一定要仔细观察,看有没有伤及头部和脑部的可能。代表有头部受伤可能的征象包括∶昏迷不醒。耳、鼻、眼流血或是流出清澈液体。左右眼球大小不一,或是眼球对光线的收缩反应左右不一。脉搏缓慢,或是呼吸速度明显起伏不定。整个头部都感受到头痛。意志不集中,脑筋不清醒。被闪电击中而受伤    不只一篇研究报告指出,高山环境下每年发生雷暴雨的次数,要比海岸地区高出五倍。夏季午后是最可能发生雷暴雨——因而产生闪电——的时刻,也因此对登山者造成危险。闪电很可能在好几哩外就往前方的高地发散出去,也可能在主要云层的后面发出(所谓“晴天霹雳”是也),不过这种情况较为少见。因此,即使不是暴风雨直接罩顶,你依然有遭到闪电击中伤害的可能。    受到闪电伤害的方式有好几种∶直接击中,是指闪电在没有遮蔽的旷野中直接打中登山者;还有是电流先击中某个物体,然后传到正在附近寻找遮蔽的登山者身上;触电,是登山者手上握住的某个东西被闪电击中;地面传导Step Voltage是电流沿著地面或附近的某个东西而传到登山者身上;迟钝损伤blunt tranma,则是由于附近有闪电而被震波波及而产生。    被闪电击中后,立即发生的危险状况就是心肺停止跳动。被闪电击中的人并不会让救难人员触电,因此应该尽速对受害者检查呼吸通道、呼吸功能、循环功能以进行紧急救护。如果这些功能受阻,势必要进行心肺复苏术。将被闪电击中的受害者送医治疗是很重要的,因为即使在受害者苏醒之后,某些关乎生命存亡的身体功能或许还会有颇长的一段时间难以稳定。    闪电烧伤往往要在被闪电击中后好几个小时内才会发作。这种烧伤通常不需要治疗,因为仅在于人体的表层。然而,眼睛是电流很容易进入的地方,很可能会在闪电中受到伤害。耳朵也可能受伤;受害者对救护人员的问题不作答,很可能就是因为闪电而丧失了听觉。    在出发之前仔细研究大气状况,以免在高风险的情况下登山,有助于你避免受到闪电的伤害。如果你在旷野中被雷暴雨困住,尽量找遮蔽的地方,遗憾的是,帐篷并不是很好的保护所。帐蓬的金属支柱很可能会导电,所以在帐篷里要远离这些支柱以及湿的东西。不要去摸金属物品,例如冰镐、钩,也不要穿戴金属物件,例如冰爪。尽量不要站在高大的孤树残株旁边,或是山脊顶、了望高台上。不要站在伐木开垦出的空地中间,否则你自己会成为附近最高的东西而变成避雷针。如果你人正在森林地区内,在一丛丛小树或是矮树林间找个较低而干燥的地力,蜷曲著身体或是跪下来以遮护自己。蜷曲在你的背包上也可以让你多一层保护,以免闪电击中地面而传导给你。(图19-21)(第二十三章“高山气象”,对于雷暴两有更多的说明。)肠胃不适    在你登山途中,由口接触到粪便而受到感染是肠胃传染病最常见的原因,会引起腹泻和肠胃绞痛。而粪便的来源往往就是登山者本身;上过厕所后手没洗干净,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有些攀岩路线或许已经被先前登山队的排泄物所感染,而在攀爬冰河时,队员处理登山绳索的时候也可能导致感染,因为绳索拖过的雪地、冰地上很可能已经受到感染。水壶和食物也可能被不知不觉中弄脏的双手所感染。休息时,登山者往往群聚一处,不过在你把点心袋递给队友,请他们将手伸入袋中拿取之前可要三思;最好把食物倒在他们手上比较保险。某些情况下,肥皂和水都是难得的奢侈品,这时候清洁双手的药剂和小纸巾都可以用来减少手的感染。    动物的排泄物也会带来风险。很多啮齿类动物住在我们所攀登的岩壁上,因此登上悬崖时,双手就可能碰触到老鼠的粪便。在吃东西之前要将双手洗净,蚕营地点尽量避开啮齿类动物的巢穴。把食物、饮水盖起来,以免这些动物夜间跑进去偷吃、碰触。    贾第鞭毛虫病(Giardiasis)在美国颇为普遍,尤其是西岸。这是一种经由饮水传染的疾病,山一种原生动物(Giardia Lamblia)所导致,这种原生动物会以胞囊形态从受到寄生感染的动物身上传染出去。贾第鞭毛虫病的潜伏期很长,大约是被吞入腹内之后的一到三周不等(平均是一个半星期)。通常你会等到完成山野之旅回到家之后,才会有症状出现,这时你或许会有爆发性腹泻,同时感到腹部绞痛、肠胃胀气、呕吐。三、四天之后,情况逐渐好转,转变为一种令人不舒服的亚急性状态,排便呈油腻的软泥状、轻微的肠胃绞痛、打饱 等等。这种病症的治疗通常要遵照医生的诊断。某些国家以Tinidazole来治疗,不过这种药在美国尚未获得政府的许可。在美国,是用其他多种药物来治疗贾第鞭毛虫病,例如疟涤平(Quinacrine)、Metronidazole等。    要预防贾第鞭毛虫病以及其他经由饮水传染的腹泻,就要注意饮水卫生。所有会入肚的水,包括洗碗、刷牙的用水都必须纯净(参看第三章“露营和食物”过滤技巧一节,对于多种纯净用水的方法有详细说明。)    如果你要前往卫生及净水措施堪虑的地区登山,我们建议你先向医生请教,哪些抗生素和抗腹泻的药物能够预防感染。然而,服药不如小心饮食。避免吃生菜、不热的肉类海鲜、没煮过的水果、蔬菜,以及自来水、冰块;要坚持饮用煮沸过的水、瓶装的饮料,吃适当煮过的肉类、蔬菜,去卫生口碑好的餐馆。    对于大多数伴随腹泻症状的肠胃感染来说,在旅途中的治疗方法都包括流质和电解质的适当补充。如果你同时感到恶心呕吐,这可能很难做到。你可以将电解质补充包溶入一公升的水,拿给腹泻的病人喝。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关键还是在于补充流质;给病人喝含多量盐份的可口食物和汤汁。水泡    山野行进时最怕水泡。这些皮肤下面的小泡,里面满是透明或带血的液体,或许是导致行进中途叫停的最普遍的疾病相关原因。小水泡通常是轻微感染和不适的来源,较大的水泡则可能引起剧烈的疼痛,而且一旦破裂,会导致严重的感染和溃烂。    水泡常常是因为新靴子或是不合脚的靴子而引起的。你的皮肤不断摩擦到袜子和靴子的内里,就会产生水泡,而如果你的靴子太大、绑得太松,袜子堆成一团或是有皱摺,就会发生这种摩擦。靴子内里的表面有任何不平之处,或是小树枝、小石头跑进去,也许都会在那一点上产生压迫和摩擦。湿气会让皮肤变软,因此湿的靴子或袜子会使水泡更容易产生。    为了预防水泡,靴子必须合脚。在穿著去远程旅行之前,要慢慢而完全地适应它。最容易长水泡的地方是脚背、脚趾上、脚踝后面。如果你是容易长水泡的人,不妨把这些易生水泡的地方贴上绒布护垫(Moleskin)或是泡绵垫(不过不要贴太多,以免产生新的摩擦点)。让双足保持干爽,穿的袜子要适当而合脚。    水泡开始变得明显的时候,通常是一个红点,而后对热敏感的局部面积会愈来愈大,程度也会增加。有红点的时候要立刻检查,采取防范措施。拿一大片防水的塑胶胶带或是绒布护垫贴在红点上(图19-3a)(其他产品如Second Skin及Dr. Xcholl's Molefoam也很适用)。尽量不要拿有黏性的小绷带条(例如OK绊)贴在红点上,因为这些绷带条没有黏性的部分会鼓起来,和已经很敏感的皮肤产生摩擦。    水泡一旦成形,除非极为必要,否则不要弄破,以免长水泡的部位受到感染。几天后你的身体会把水泡里的液体重新吸收回去,之后就痊隆了。如果你必须继续前行或是继续进行当初让你长出水泡的任何活动,要把水泡贴住以免破裂(图19-3b)。贴上一层类似空心甜甜圈的贴垫,深度要够,以免水泡受到压迫。换句话说,甜甜圈贴垫必须比水泡更深、更宽。贴垫要好好贴妥,以免移位。    在极少数的情况下,你或许会决定要把水泡里的液体挤出来。这种情况可能是你由于甜甜圈贴垫太突出而无法穿上靴子,也可能是由于水泡充血受压后,让你觉得痛得受不了。如果非挤出不可,先用肥皂、清水把水泡部位洗干净。划一根火柴把针消毒过,然后把针头插入水泡的边缘。轻轻把水泡里的液能挤压出来,然后敷上一块消毒贴垫。    如果水泡自己破了,将这个部位洗干净,贴上绷带,而后仔细观察有没有感染的现象。惊惶失措    登山的经验可能令人心旷神怡、返老还童,却也可能让登山者产生面对压力的反应。在极端的情形下,例如发生严重的意外事故,几乎每个人都必须应付自己和彼此的焦虑,甚或惊慌。或许就会发现,某件颇富挑战性或是艰难的动作要求,在队员间引起的焦虑反应会比你当初预期的还要强烈。这的确令人气馁,尤其当你们在悬崖上才爬到一半的时候。然而,你必须有能力去处理这些反应,而不是受他们感染,自己也变得动弹不得。    有些人对某些登山时的现实情境很容易产生强烈的焦虑感,例如惧高或是害怕封闭的空间。这种倾向在某些时刻会爆发为一种惊慌的反应,例如大步跨过岩面,或是挤入一块险岩时。如果你变得惊慌失措。或许就会举步维艰,拒绝继续往前走。你或许会产生急速换气(呼吸急促)的现象,或是无法辨识某些对你来说其实是很容易的动作是否安全。你会暂时丧失评估全盘情势的能力,你的身体动作拙笨而充满恐惧,发生意外的机会也因而增加。自我冷静的技巧有助于舒缓这种情况。有个自我冷静的方法利用下面这五个步骤∶1.    认清楚惊惶反应的原因(只不过是生理的肾上腺在你体认到有危险时的反应)。2.    下决心去克服惊惶的反应。3.    重新将精神专注于缓慢而稳定的深呼吸上。(或许可以用一种心理想像来加强效果,例如想像每次呼气就是把烦恼吐出来。)4.    按部就班,认清楚你的安全行动有哪些选择方案。5.    在这些方案中择其一,而后贯彻实行。    如果呼吸急促为你带来困扰,试试这个老伎俩∶把气呼吐在一个袋子里,以增加你所吸进的空气里的二氧化碳浓度,因为二氧化碳可以减缓呼吸的速度。把心神重新放在有用的肢体动作上,也是个很好的策略,以免惊慌的情绪有如雪球般愈滚愈大。如果你的队友能够冷静并且就事论事地催促你采取自我冷静的技巧、维持一种对你有信心和支持的氛围、并且在适当情况下指出大伙儿可以选择折返,或许最有助于你稳定惊慌的情绪。
作者: 熊猫假行者    时间: 2012-4-7 08:16
没人理的帖子,我来消灭零回复
作者: 横店美利达    时间: 2012-4-13 12:26
看完有点累
作者: 老爸    时间: 2012-4-13 12:34
呕娜恰力我
作者: 君惠老豆    时间: 2012-4-17 09:35
5了里地怪7力




欢迎光临 骑友网|单车论坛|骑行网|自行车之家 (http://51bik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