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友网|单车论坛|骑行网|自行车之家

标题: 【Tour de Scotland】——苏格兰单车日记(更新中) [打印本页]

作者: 北纬814    时间: 2012-10-13 22:36
标题: 【Tour de Scotland】——苏格兰单车日记(更新中)
本帖最后由 北纬814 于 2012-10-13 22:38 编辑

其实当一场旅行开始时最激动的时刻也许并不是在途中,而是出发前把所有行头都堆在床上,然后一样一样装进背包的过程。
(, 下载次数: 12)

带一颗远方的心

不论在哪儿,不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有一颗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来英国之前,特意去翻了地图,英国的国土面积只是略大于浙江与江苏两省的总和。去年骑车旅行把浙江走完了一遍,苏南地区也走了大半,因而对于这样大的一块区域用骑行的方式需要多久走完心中还是多少有些数的。我不是自行车发烧友,对车的了解也只是单纯停留在基本的补胎和调调刹车。只是记得日本旅行者石田裕辅曾写过一句话,“如果你想要做一件事时,全世界都会帮你。”在这个还会被青春与冲动激起共鸣的年纪,一个大致成型的计划加上一点点的勇气,上路便是说走就走的事。

在对于旅行的概念里,我对装备、伙伴、住宿的要求都是极低的。旅行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兼于出世与入世之间,那种签到式的跟团游或者远离人群的独行者多少是感觉有些片面了。旅行的过程从某种角度说就是不断的与自然对话,与陌生人对话,继而无形中完成了与自己的对话。

之前只是潜意识里有这样一个设想,慢慢骑行走遍英伦三岛。但毕竟是在另一个国家,骑行也不比火车巴士,每一段路都需要自己亲自去完成,没有人会在路上一直帮你。之前的两个月把英国的交通规则与自行车在路上的一些约定俗成的默契都了解了一个大概,心里也多少有了底。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适合自行车的国家,城市里有专门的自行车道,若是在乡间与汽车走在同一条公路上,安全系数也是极高的。而当安全与后勤这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安排妥当后,潜意识里不断的有个声音在提示自己:该上路了。

行前午后

以前骑车旅行往往行李带多了,不过那时有货架,多装一公斤也并不在意;而在英国买了这辆二手公路车后,学校的修车摊却说他们只会给山地车按货架,无奈这回只能背一个背包,各种行李都尽可能按最小的剂量装进去。早闻苏格兰多雨,而且几日连续骑行根本没有晾衣服的时间。虽说以前在论坛上目睹过各路高人把衣服洗了系在腰间,一路冲下坡一路风干。不过想想这么NB的举动到底不适合我,于是忍痛带了4件T恤,加上袜子与一件抓绒衣,占据了背包的一半空间。

装完衣服再是药品,感冒的拉肚子的抗过敏的,还有红药水和创可贴,虽然很幸运的一直以来出行没有用上过它们,可每回仍是必备的东西,在国内骑车半路有个什么事,沿路的小镇马上就可以急诊;而在英国,看个牙医都得提前一个月预约,恐怕都已经疼死了却还连号都没拿到。

别的像瑞士军刀、充电器、日记本,大大小小也把背包塞满了九成,先前摊满一床的东西瞬间就都装在了这么个小包里。阳光照进来,钥匙躺在安静的桌面上,这种画面就如每一个将要出行前的午后一样温暖。

下楼去客厅,与合租一套房子的尼日利亚夫妇打了声招呼,楼上还住着一个伊朗兄弟,这会儿刚过中午估计他还没起床,后天他就要回国了,来不及道别,于是留了张纸条,短暂合租的十几天,亚非拉第三世界屌丝们同流合屋也算是一种缘分了。

先去学校打印了今后几天青年旅社的预订单,出来后遇见了INTO的老师,知道我准备去环苏格兰后嘴巴张成了O型。好像在英格兰人眼里,苏格兰是那种远到八竿子打不着的偏僻角落,一听去苏格兰就感觉是去西藏一样,其实从诺维奇过去火车才五小时,要是在国内没准还没晃悠出省呢。

作者: 北纬814    时间: 2012-10-13 22:41
爱丁堡的第一夜

这次行程首先是火车从学校坐到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然后以苏格兰高地为中心经斯特林、珀斯、因弗内斯、尼斯湖、威廉堡,最后返回格拉斯哥的小环线。由于学校假期有限,加上高地上的路况就如同川藏线一般不断的上坡下坡,每日的行程也受到限制,所以也不得不遗憾的放弃了北方重镇阿伯丁,威廉王子母校所在地圣安德鲁斯和西北边美丽的天空岛。有时候旅行是要善于给自己留点遗憾的,像苏格兰这样的地方,把经典的挑出来全部游一遍,是很容易审美疲劳以至于到最后“醉景”了。就如同去西藏去内蒙古,之前我们的预期总是很大的,而当突然置身于其中时往往最初会对这般景色消化不了,因为大自然的美丽总是比先前脑中的想象更加生动;但连续几日看着同样的景,兴奋感的边际效益也在慢慢降低,可能之前一个异常期待的地方如今也沦为到此一游,这对旅行来说完全是负效益的。因此刻意的去留下一点遗憾,不但给这次行程多一点慢节奏的思考空间而不是盲目赶路,而且也会为下一次故地重游找一个借口。

(, 下载次数: 2)

上火车已经是晚上六点了,接近秋分日昼夜各半,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如果是换做六月,晚上十点太阳才慢慢下山,那时坐在火车里看英格兰平原上正在下落的夕阳,那感觉一定美爆了。才来英国两个月,北方的这片土地还是第一次踏入,看着火车沿途停靠的一个个熟悉的地名,诺丁汉、约克、桑德兰、纽卡斯尔、安尼克,夜晚的灯光把每一个小镇都隐藏的若隐若现,只能靠着先前对这些地方的零碎印象在脑海里勾勒着小城的画面。车经纽卡斯尔,繁星般耀眼的夜景让人立马有种乡下人误入大都市的感觉,靠着窗户一入神便睡着了,一觉醒来,车已开进了爱丁堡的城区里。

把自行车推下火车,凌晨的火车站还是不乏热闹,一连转了四次电梯出了车站,顿时感叹是来到了大城市,不像我们诺维奇一样站在火车站大门口就能望见不远处停着的火车,站台和候车厅都一目了然。与同车而来爱丁堡自助游的中国同学作别,大家订的不同青旅,短暂告别后便各自消失在爱丁堡的夜色里。

爱丁堡火车站在市中心,接近凌晨一点可路上还是很有人气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玉米鸡肉肠的味道,风吹来微微有些冷。拖着车走在人行道上,迎面不时有刚从酒吧里出来的年轻人,白色T恤被剪成了一道一道的百叶窗,左手叼着酒瓶在人行道的正中央走着S型,擦肩而过时没站稳不小心扶了一下我的前车把,还扭头说一声“sorry”,然后继续像脱离地球引力一般飘走在回家的路上,想想这要是在国内八成是一句“我艹”,万一你一起劲没准酒瓶就扔过来了。

跟着手机卫星地图去找那家预订好的青年旅社,可当地图上的定位红点指在了那条Cowgate路上时眼前完全是一个死胡同,莫非地图没有及时更新这儿改建了?往回走,看见路边一个穿着西装抱着饭盒蹲着吃宵夜的大叔,顾不得去深究这组极不协调的画面,便上前问他Cowgate怎么走。那大叔显然是饿坏了,正吃到兴头上却遇到我这么个迷路的,先伸手示意一下让他把那口饭吞下去,然后顺手合上饭盒放在身边的邮筒上,又伸手示意我再等一会儿,从上衣口袋里摸出纸巾擦了擦嘴,几十秒时间从一个狼吞虎咽的路人瞬间切换成了绅士模式,这才向我伸过脖子问有什么事……知道我在找Cowgate后他笑着向路边桥下指了指,我的天,原来爱丁堡的路还是错层式的,前面以为桥下肯定是河哪里想到竟又是一条路。

辗转下了Cowgate,街上不时还有人力三轮车飚过,蹬车的普遍是女孩,室外只有五六度的晚上只穿一件背心,车里拉着三个小伙,不得不感叹一下车夫纯爷们。

出发前给Cowgate青年旅社发了邮件,告诉他们会晚一点到,可等我找到青旅大门的时候Reception还是打烊了。围着青旅绕了三圈,看见边上侧门有一个女孩出来,以为是半夜Reception来换班了便跑上去问。而得知那女孩也只是从葡萄牙来爱丁堡自助游的,让我在楼下等了几分钟上楼找来Reception的紧急电话,说先打过去试试,万一不行再一起想别的办法。连拨三遍,终于把已经睡觉了的旅社前台从梦中拉起来,谢过那个葡萄牙女孩便进Reception登记入住了。

说来也怪,我明明都已经付了旅社10%订金了可在预订列表里却找不到我名字。早闻欧洲人脑子不转弯,担心着她会不会因为没有我名字不给我住了。谁知她说非常抱歉因为找不到我的信息,所以只能按照所有预订网站里最低的价格让我入住。就在我犯愣的两分钟里她找出了所有网站中的最低价格,£9.9,而我记得先前我预订时的价格是£15,真是戏剧性。

作者: 北纬814    时间: 2012-10-13 22:46
从卡尔顿山到国家博物馆

第二天七点就起了,意识还很模糊。若不是今天行程紧凑,一觉睡到下午都是轻而易举的。今天不但要逛遍爱丁堡,还有50Km的行程去斯特林。可原先计划好要去的诸如荷里路德女王行宫和苏格兰国家博物馆都要九点半之后才开门,那就先去卡尔顿山吧,在山顶看看清晨的爱丁堡全景。

卡尔顿山就在女王行宫的北边,也是爱丁堡人比较喜欢去的早晚锻炼的场所。清晨街上空荡,手机定位系统貌似也还没睡醒,半天过去了还停留在诺维奇。而街上根本找不到一个可以问路的人,无奈只能仰头环顾一圈,看着前面那座不高的小山,不管怎样就先当它是卡尔顿山了。一路没有指示牌,因此一路都在怀疑中不快不慢的踏着车,上山的路完全是搓衣板,颠了200m果断下车推,心疼这公路车脆弱的外胎啊。上到一半,看到山顶那座类似巴克农神庙的建筑,回忆起这就是先前攻略上看到的国家纪念碑,没错,就是卡尔顿山了。

来到山顶,草有半人高,国家纪念碑只有几个柱子支撑着,200年前因为建的时候预算透支没钱了,所以到现在还是在建工程,也算是个奇葩。这里俯瞰爱丁堡的全景视角并不算太好,首先也是因为高度不够,不过来这儿完全也是奔着它的名声,不管怎么说也算是完成了一个愿望。

(, 下载次数: 13)

(, 下载次数: 2)

(, 下载次数: 2)

(, 下载次数: 3)

一看表时间还尚早,国家博物馆离这儿也不远,便下车步行过去。爱丁堡是一个旅游城市,几个著名的地方都会聚集着大量世界各国的游客。因而像国家博物馆还是选择趁早去,等到一过中午旅行团队一进入,那逛馆的心情就会大打折扣了。准点开门,大规模的旅行团队还没有那么早来。国家博物馆的大门并不显眼,低调的与周围的建筑浑然一体,而且免费参观,不像国内景区那样刻意的围起来收门票。而馆内却一点都不低调,按着苏格兰历史分馆展出,各个展厅错落有致,自然的连接着,恢弘却不失精致。

每当进博物馆时就会压力很大,归结成一句话就是看不懂。因此像大教堂、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这类高雅的地方向来是避而远之的,因为一旦装逼不成就可能沦为二逼了,还是等慢慢肚子里有点货后再去。这次执意要来国家博物馆也是因为想看几样东西,苏格兰玛丽女王的墓、杰克•斯图尔特的F1赛车,还有瓦特发明的第一辆蒸汽火车。

作者: 北纬814    时间: 2012-10-13 22:51
(, 下载次数: 13)

(, 下载次数: 2)

(, 下载次数: 1)

(, 下载次数: 12)

(, 下载次数: 2)


作者: 北纬814    时间: 2012-10-13 22:53
寻找华莱士

这次出行前,特意在图书馆泡了三天,把苏格兰历史与英国历史像泡方便面一样烫了八成热,揣着这点零散的新鲜的底蕴便跳上了北上的火车。在这之前,对苏格兰的最初印象和最后记忆便是高二那年语文老师给我们放的《勇敢的心》,那回是印象中第二次能一动不动坐着看完一部两小时以上的电影,第一次是《哈利波特》。除了梅尔吉布森的个人魅力,印象最深的便是那一首首苏格兰风笛的曲子。以至于那年暑假电脑里就循环播放了两首歌,The south wind and The level plain。而几年后我才知道,这两首是属于爱尔兰风笛,爱尔兰风笛与苏格兰风笛有着显著的不同,它的曲子悠扬而婉转,而苏格兰风笛旷远而凄凉,站在苏格兰的高地上,顿时便能领悟了这之中的缘由,连绵的高地犹如连绵的孤独与凄美,配上并不是那么晴朗的天气,这一切便是苏格兰风笛无声的创作源泉所在。

不得不说《勇敢的心》是对我影响较深的一部片子,以致于一直保存在笔记本里,虽然可能每隔数年才会去打开回味一遍,但只要存在电脑里便会感觉很放心,很踏实。这回来之前,特意又去重温了一遍,看着这片即将要踏入的土地,兴奋的心情不言而喻。

原先还想着把这篇的标题写成《寻找华莱士》,后来一想这文艺气息也太浓了一点,不符合我且停且行的旅行基调。关于自助旅行的那几本畅销书,基本也算读过,小鹏的《背包十年》步子是过于快了,写书的时候感觉他的文字并没有静下来,时间与空间上的转移快过了心跳本该有的节奏;日本人石田裕辅的《不去会死》有一个精彩的上半场,可看着看着后面却慢慢变了味,但不可否认在骑车旅行的书里,这本算是与我比较合拍的;朱兆瑞的《三千美金,我周游了世界》是我最早接触的旅行书,他的MBA式旅行的观点是我对于自身旅行观的最初构架,经济型旅行是一种智慧的旅行,它不是苦行曾式的穷游,而是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阅历运用不多的钱去获得更为独到的的经历与对世界的认知。与他相似的还有谷岳,他们不是盲目的去流浪去逃避现实的压力,而是带着动机带着思考上路,那些路上的各种奇遇虽有偶然的成分,可这种出行方式实有它必然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在同龄人里,比较喜欢8264论坛上认识的一个男生,虽是90后但已然出了书赚了版税,靠着写书赚的钱与沿路赚一点零碎的收入继续骑车在路上。他的出行就显得十分理性,但内容不失精彩,虽然以后再怎么不可能像他一样生活在路上,但也不忘在如今风华正茂的年纪时为他叫一声好。
作者: 北纬814    时间: 2012-10-13 23:00
本帖最后由 北纬814 于 2012-10-13 23:03 编辑

Royal mile上的缩影

Royal mile应该算是爱丁堡最具代表性的街道了,街如其名,它全长只有一英里,却有四条不同名称的路段组成:Castlehill, Lawnmarket, High Street, and Canongate. 沿路除了各色商店外最吸引人的还是各种卖艺的人。爱丁堡大学的学生,站在小凳上向路人弹着手风琴,前面摆着一只盆,里面有零散的硬币,她正为自己筹集着助学贷款。

(, 下载次数: 2)

(, 下载次数: 2)

High Street上的街头演说者,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I have no wife, I have no kids, I have no house. What I want to do is to make people happy.

(, 下载次数: 2)

这样出奇的乞讨方式不禁让人赞叹,把头伸进外套里,用一根铁丝固定住帽子,手也是假的,在衣服里有东西支撑着,因为长时间举着报纸很累。有路人经过了,他就会用报纸遮住脸,好奇报纸后面吗?那就在前边的盆里丢一个硬币吧,他会立马放下报纸露出真相,以示感谢。

(, 下载次数: 2)

(, 下载次数: 12)

作为一个“哈迷”,The elephent house一定是爱丁堡的必去之地。《哈利波特》的第一部就是在这座小咖啡屋里诞生的。算是沾上了JK罗琳的光,如今的咖啡屋生意爆好,不论是屋里小酌还是屋外拍照,那段青春的日子与哈利波特一起成长,因而这座小房子便寄予了我们所有的回忆与想象。

(, 下载次数: 13)
作者: 北纬814    时间: 2012-10-13 23:04
误入高速公路

从爱丁堡出来已经是下午三点半了,沿途都在修路,支起高高的隔离架与铁丝网。道路被挖成了面目全非,因而去斯特林的A8公路就格外难找。辗转了半个多小时才走上正轨,接近傍晚下班时间因此路上的车显得特别多。今天好歹也是真正骑行在苏格兰的第一天,道路两旁开始慢慢呈现出与英格兰不同的景色,山头一个接着一个,都光秃秃的,沿途少了大片的绿色草坪,而多了整片的麦地与玉米地,这么看起来,英格兰就显得整洁精致,而苏格兰却是粗犷而大气。拐上一条看上去平整一些的路,骑着骑着,匝道开始变窄了,再骑几十米,匝道没了。望着两侧急速驶过的汽车,身边也没见着其他骑车的人,一种不好的预感慢慢爬上脑袋。可这是地图上去斯特林唯一的一条直线道路啊,此时退又不舍,进又有点慌,无奈打开双跳尾灯,贴边小心的骑。

大约骑了10分钟,一辆贴着“police”的小型卡车在我身旁边减速边打着左转向灯,我明白他的意思是叫我靠边停车了。说真的当时就像见到救星一样,可能是因为之前看过许多论坛上的帖子,潜意识上也学会了怎样跟警察打交道,因此在停车之前就开始合计怎样让他们搭我一程搭出这段路。

副驾驶室里的警察摇下玻璃窗,说这儿是高速公路你不能在这儿骑。我的天,原来不知不觉的骑上高速了,可是来之前特意还去INTO问了Mark,他是爱丁堡人,还很确定的说这段路是可以骑车的,这个不靠谱的男人……情急之中,马上切换模式,发呆卖萌,对着警察装无辜装可怜。这招果然奏效,那警察侧身与开车的另一个警察耳语了几句,便下车帮我把自行车搬上了卡车,然后用嘴角示意我上车。卡车的前排原本是可以坐三个人的,可当另外两个都是接近两百斤转个身都要半分钟的胖子时,中间那个位置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坐在两警察中间,跟副驾驶室那胖子有一句没一句的搭着,这苏格兰口音真是就差给他跪了,竟然跟印度口音有的一拼,不过好歹听懂了他说这段去斯特林的A8公路都不能骑车,他们打算把我带到20km之外的小镇Linlithgow然后让我搭火车去斯特林。说来这英国的高速公路也奇怪,没有收费站没有隔离栏,就这么稀里糊涂的上去都还不知道。印象中国内只有海南岛的高速公路是不收费而且自行车可以上去的,今天在苏格兰居然也在高速公路上骑了10分钟,人生完整了……

作者: 北纬814    时间: 2012-10-13 23:05
最隐蔽的青年旅社

到了斯特林后手机很不争气的没电了,电子地图没了只能靠最原始的找路办法:问。跟诺维奇一样,下午一过六点这儿的街上就难得看到人了,街道两旁的店除了麦当劳和Subway还开着其余的都已经关了门。推着车拐过一个路口,被四五个小男孩拦住了,看上去最小的十二三岁最大的也就不到二十,其中一个手握着一把硬币上来说能不能帮他去超市里买几瓶酒,因为英国规定是不能把酒出售给未成年人的。这忙可不能帮,可看着另外两三个年龄大点的孩子都有些小混混的模样,还都惹不起。于是当时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现在回忆起来都NB到不行的办法,不管那男孩说什么,一概装作听不懂然后乱飚家乡话回应他,就算当时对着他们背诵“锄禾日当午”效果都是一样管用的,反正对他们来说这都是鸟语。噼里啪啦乱飚了几句,他们也明白了我压根不会英文,再问也是浪费时间,于是果断放弃我了。见好就收,看他们对我已经没了兴趣开始物色下一个目标,赶紧骑上车走为上计,这帮小混混还是尽可能远离比较好。

起初查过地图印象中斯特林青年旅社离市中心并不远,可我把并不大的市中心绕了两圈根本连青旅的牌子都没见着。看见一个出租车司机停车在路边,便上去问他青旅怎么走。他指了指眼前斯特林城堡的那座小山,说青旅就在山顶……来到山顶,偶有几家咖啡吧还亮着微弱的灯光,石板路上有几个背个登山包左右徘徊的人,不用说,肯定是跟我一样找不到青旅的人。来到一家卖苏格兰风笛店门口(Bagpipes),小店已经关门,无奈只能趴在窗外看着里面那些神往已久的风笛。既然暂时找不到旅社,那干脆慢慢来,先跟这风笛店合个影。调相机的时候正巧一对老夫妇走过来,搭讪了几句他们知道我正在找青旅便爽快的说可以带我过去,因为他们几年前来旅游的时候也住那儿。又是意外惊喜,于是边聊边跟着他们到了这隐藏在山顶深处的旅社。

简单办理入住,此时那几个先前找路时碰见过的朋友也都找了进来,大家相视一笑。这斯特林青旅是这几天唯一一个没有wifi的旅社,如果要上网?可以,用旅社Reception的台式机,15分钟1磅,真是想钱想疯了。入住后会给每个人都发一条床单和被子,明早离开时要把床单和被子自己拿回来,完全是自助式的。这种自助式在英国还是比较多见的,不论是KFC还是麦当劳,吃完东西得自己把托盘里的垃圾倒进垃圾桶;青年旅社里有全套的厨房用具,你可以自己买菜做饭,最后还得把碗洗了放回厨里。这样的方式节省了不少人工成本,这儿的人工费真是贵的离谱,去车店换个内胎,车胎的价格只需要3磅可换胎的人工费却要8磅,以致于咱不得不只买一个内胎然后在车店里当着技工的面自己换起来,不好意思了兄弟,哥们咱也是干这一行的。

作者: 北纬814    时间: 2012-10-13 23:06
圆梦

清晨的斯特林给人一种亲切而温暖的感觉,城市不大,有种莫名的归属感,不像是在格拉斯哥在曼彻斯特,街道繁华一眼望不到边际,只留给过路者淡淡的惶然与孤独。去了斯特林桥战役遗址与华莱士雕像,我尚且知道这遗址这雕像就如所有后来人为而建的的自然与文化景观一样,有那么一点招揽游人的故意和做作,因着历史上这点宝贵的遗产顺藤而上,打造成推广城市与推动经济最好的明信片。可我还是去了,带着强烈迫切的心情去寻找这记忆中神圣的标杆。有时候这就像追星或者认定一种食物一样,即使在别人眼里俗不可耐,可于你就像是王八对绿豆,对上眼了,旁人冷言闲语,自己却乐此不疲。不管怎么说,心中那个关于华莱士的情结,今天可以圆满了。


作者: 北纬814    时间: 2012-10-13 23:09
遇见偶像

出了斯特林,开始了今天的行程。早晨的天气并不是那么好,骑出10km就开始暴雨如注。保持着15km/h的匀速骑在乡间小道上,今天是周日,每每路过一个教堂门口便会看见举家前来做礼拜的人,往往一对年轻夫妇手上拉一个孩子车里推一个婴儿,身后跟着一条狗,标准的五口之家。这儿基本看不到独身子女,三四个孩子也是常态,再加上一条宠物狗,从来不缺乏孤独。每当看见一个大一点的哥哥推着婴儿车里的小弟弟,旁边跟着个已经会走路的妹妹,便会很羡慕他们。这样子的童年也许是每一个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永远都体会不到的吧。

进入小镇Dumblane,沿街停满了车,开始以为是附近有个大教堂人们举家来做礼拜,后来骑过了一整条街,道路两边除了车以外还慢慢聚集了不少人,在雨中也不撑伞,穿一件冲锋衣站在路边翘首等着什么。好奇心驱使我停下来,找一个还算面善的奶奶问她这儿发生了什么事。听到奶奶的回答后我傻了,瞬间有种幸福来的太快有点不知所措的感觉。原来这儿是英国网球名将安迪•穆雷的家乡,穆雷上月夺得了奥运会网球男单冠军,前几天又夺得了美国网球公开赛的冠军,今天他衣锦还乡,再有个把小时就要到了,所以全镇的相亲们都聚集在路口迎接他回家。

(, 下载次数: 1)

(, 下载次数: 1)

记得09年上海大师赛的时候还看过一次穆雷的比赛,虽然不是我最喜欢的选手,但能有幸见到当今网坛最炙手可热的运动员,还是在他的家乡,还是以这种方式,这一切的渊源便把这次偶遇烘托的格外深刻。如果不是上午起晚了,没准我在人群聚集前就已经骑过了这段路;如果不是天下大雨,我也不会骑进小镇潜意识里想找一个避雨的地方。缘分这个东西,说不清。

镇上人们得到的消息是穆雷会在中午12点到镇上,现在还有半个小时之差,人们脸上没有焦急只有兴奋。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打个招呼后便开始谈论各种关于穆雷的话题,有的说他小时候来我家喝过咖啡,有的说他与自己的孙子上同一个幼儿园。我是夹在人群中间唯一的外国人,凭借对网球多年的爱好自然也能说出很多关于穆雷的话题,周围的人很惊讶也很感兴趣,也许这更多的是一种从一个外乡人嘴里听到自己民族英雄时的自豪吧。穆雷的爷爷如今在小镇上开了一家眼镜店,旁边的奶奶开玩笑说,“那是全英国最贵的眼镜店!”本想去那儿逛逛,谁知他爷爷知道孙子今天回家直接关门打烊了……

12点整,穆雷还没来。又过了20分钟,依然不见人影。旁边的奶奶说“Maybe the plane can’t land because of the rain.”我说“Maybe Andy lost the way in his hometown.” 奶奶告诉我,先前小镇Dumblane的名声并不好,因为发生了几起案件,而穆雷的成名慢慢改变了小镇在英国的口碑,如今他已然成为了苏格兰的民族英雄,小镇也因他而沾光。

半小时后,路口的人群一阵骚动,接着一辆帐篷巴士开进了小镇,本以为穆雷会在车顶跟大家挥手打招呼,谁知巴士停了下来,穆雷一个人下车从人群的最前端开始,一个一个跟大家握手拥抱。有些是穆雷儿时的玩伴有些是他的长辈,此时穆雷完全是一个镇上的普通孩子,见到老友时还会夸张的拍一下对方的肩膀,见到熟悉的长辈时也会长时间的拥抱。眼看着就要走到我身前了,果断上前卡位,跟人家非亲非故的,拥抱就算了,还是握个手吧。人群排了将近一公里,穆雷花了近2个小时跟人们握手拥抱,巴士紧跟在后面,穆雷的家人在帐篷车的车顶跟大伙挥手。没有拥堵和骚乱,整个过程充满了有节制的热情与秩序,这一点也是体会最深的。

(, 下载次数: 12)

作者: aaron    时间: 2012-10-14 05:27
不错哦
作者: 风云1    时间: 2012-10-14 09:36

作者: 张小胖    时间: 2012-10-14 09:57
哇,不错不错{:soso_e179:}
作者: 港湾夜色    时间: 2012-10-14 16:02
很好很强大。
作者: 赛潘安    时间: 2012-10-14 16:33
楼主没穿裙子啊,这。。。。。。
作者: 菜车in闻堰    时间: 2012-10-14 16:33
不错不错~
作者: GG_Bond    时间: 2012-10-14 16:38
再加上华莱士那段。 可以写一本书了!  厉害厉害!
作者: 北纬814    时间: 2012-10-14 16:42
aaron 发表于 2012-10-14 05:27
不错哦

把西装提到头顶遮住脑袋,双手在下边衣服里控制铁丝,西装的两只袖子有铁丝牵动着做上举和放下的动作。
作者: 北纬814    时间: 2012-10-14 16:43
赛潘安 发表于 2012-10-14 16:33
楼主没穿裙子啊,这。。。。。。

穿了一回,没好意思放,哈哈。。。
作者: 北纬814    时间: 2012-10-14 16:52
慢慢走近高地

高地是这趟行程的核心内容。前两天,一直在高地的外沿转悠,偶尔有几个山头但谈不上延绵,沿途的小镇与小城也很多,却谈不上荒凉。印象中的高地是像《勇敢的心》里那样站在一个垭口俯瞰周围几十里没有任何村庄与现代建筑;或者是《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站着的那座崖壁,褐色是主旋律,空灵与旷远。许多去过的朋友跟我说,高地没有一点意思,而且她们把小镇Inverness当做高地的核心,去高地就是去Inverness。这其实是很遗憾的,Inverness只是高地的首府,或者说的独到一点是苏格兰最北的城市,可若是把城市作为每一次行程的焦点那便是触碰到了旅行的大忌。在旅行中认识别人,也许城市是一个不错的媒介;但如果想在旅行中认识自己,最好的方式还是在路上。

一早起来,同房间的其余旅行者还在熟睡,蹑手蹑脚打包完走出房间,早餐在厨房里有,自觉交上两磅便可以随意吃。拿了点面包果酱,再加几块糕点,今天的行程是五天里最长也是海拔爬升最多的,必须得吃饱上路。吃完,习惯性的拿着水壶去接自来水,英国的自来水都是直饮水,唯独不足的就是水质硬,容易掉头发。而走过厨房看见桌上的果汁,想想今天终于可以改善水源了。

背着包去前台退钥匙,走出门后又回进来,把先前忘记的早餐钱补上。来英国后这点是感觉跟国内很不一样的,人变的更诚实,更自觉,而且很容易相信别人。也许是这个大环境给的影响,有时我很恐惧这样的变化是否是好的,因为成为习惯之后回国也许会有很多的不适应。

小镇Pitlochry的天飘着小雨,严格的说从这一刻起,我开始慢慢接近高地。

(, 下载次数: 0)

自拍神器。。。
(, 下载次数: 0)


作者: 兔巴锅    时间: 2012-10-14 16:56
真心羡慕啊
作者: 北纬814    时间: 2012-10-14 16:57
尾随拖拉机

吸取前天的教训,今天坚持走着画有自行车道图案的小路,几次不小心拐上了高速路口,立马反应过来调转车头。距离今天的目的地Inverness有将近150km,况且今天的风景都是在路上,免不了不断的停车拍照,预计总共骑行时间会在12个小时左右。而且在同学那儿得知,今天她们跟团去的四十多个同学下午也会到Inverness,若是到的早没准还能碰见呢。

最先的30km还在小镇间的乡村小路上骑行,偶尔身边有汽车经过,不多却至少显得有人气。在国内一个人骑车旅行时,若是路上无聊了就会物色一辆电瓶车,然后跟在后面尾随10km。电瓶车速度总在25km/h左右,不算太快也在自行车可以承受的速度范围之内,因此许多独自出行的骑友会选择跟骑电瓶车,因为长时间按自己的节奏,骑着骑着可能就会越骑越慢了。可问题是,英国几乎就找不到电瓶车。偶尔见到两轮的还是那种哈雷摩托,油门一踩直接把汽车抛在后边。可苏格兰的乡村里有一样完美的代替品——拖拉机!当我意识到我可以跟骑拖拉机时它已经开到我前面百米之外了,胸中热血一涌几阵猛踩便追了上去。拖拉机的时速并不快,估计也是25km/h左右,从速度上来说是完美的领队与导航。可跟骑了1km,发现拖拉机有着不得不让人放弃的硬伤,噪音和尾气。无奈,靠边停车,目送拖拉机继续向前开去。

不得不说苏格兰就是为了骑车旅行而建的国家,骑行的软环境真是无可挑剔,乡村、高地、河流和两旁的树,如果是坐在车里不免有点浪费空气的嫌疑。可这里也有着另一个无法弥补的硬伤,那就是沿路没有厕所。这里不比国内,在国内时沿路找一个僻静的角落就可以释放内存;而在这儿,沿路的电线杆和小房子前都装着探头,因此不敢就地解决,况且,这儿曾经是威廉•华莱士洒过热血的土地,若是今天洒上些其他液体那也太亵渎自己的偶像了,只有忍着。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作者: 北纬814    时间: 2012-10-14 17:04
杳无人烟的50km

小雨一直是上午的主旋律,头顶一块乌云跟我同方向移动着,本想骑快一点骑出这片乌云,却被它超过。不管怎么说,至少天空是晴了一会儿。天晴的高地无疑是美丽的,尤其是雨后的晴天,空中挂着双彩虹,天空的蓝色与云的白色简直纯到不行。上午开始骑入了‘National cycle network’,相当于一条国家自行车廊道,在高速公路左边几十米远的山湾里开辟出一条碎石泥路,半米左右宽,全长近50km。这注定是最为寂寞的50km,至始至终没有遇见一个人或一户人家,中途遇见过两头牛和一群羊,也忍不住停车跟它们打声招呼。这50km也算是这两年印象比较深的一段路吧,当你真正置身到一个没有任何人类文明足迹的区域时多少还是会有点焦虑的。以前在陌生的城市或乡村骑车,即便再陌生至少还可以用语言沟通,语言的保障可以消除不少不安与陌生感,可当连语言都已经无能为力的时候,才真正有一种独自旅行的意义。以往的‘独自’只是身体上的,而这儿的‘独自’却是身体和精神上共同的。

自行车廊道偶尔也会贴着高速公路,暴雨又下起来,把相机藏好后也一直冒着雨前行。尤其是在雨大到直接冲刷着墨镜完全看不到前方时,看着急速驶过的车辆,心里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行程,这样骑车出来究竟是为了什么?也许就是多一种体验,在平常永远没有机会体验的东西。

平日里我们总显得很拘谨,坐着时不能摇晃腿吃面包时不发出声音,而在路上的时候就显得极为随意,在木桥中间席地而坐,看溪水从身下流过。只要你愿意,甚至可以就地躺下,木质的桥面温度很柔和,阳光照在额头上,闭上眼睛真是不想继续再走了。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作者: 北纬814    时间: 2012-10-14 17:08
去威士忌酒厂喝一杯

被雨淋了大半天,加上高地的妖风一吹,双手在车把上微微有些冻僵的感觉。身上有些许湿气,雨水从头盔的缝隙里流进头皮,冰冷的雨滴浇在脸颊上。找了一个屋檐下停车,用手机地图搜索周边是否有超市,苏格兰的高地威士忌声名在外,此时若是能买到,既可以暖身,又不枉来高地走了一遭。地图显示在周围并没有超市,却有一处比超市更令人激动的地方——Dalwhinnie威士忌酒厂。苏格兰威士忌有四个主产区,北部高地是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区域,产量占了总数的70%。威士忌酒厂遍布高地各个隐秘的地方,因为酿酒以大麦为主要原料,因此酒厂都建在最适宜大麦生长的区域。Dalwhinnie酒厂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个,位于高地的中央,每日来参观品酒的游客也络绎不绝。

走进酒厂,正好赶上一批印度的游客在参观,讲解员带着大伙儿徜徉在酒厂的历史之间,吧台里一个工作人员正在往小杯里倒着免费品尝的威士忌酒。恕我肤浅,没兴趣跟着讲解员继续游走在酒厂的陈列馆里,转身来到了吧台,这风雨交加的下午,先来一杯暖暖身才是王道。吧台小伙给了我一杯五年陈酿的威士忌,大概一两酒,酒精度46%也并不算太高。先抿一口,唇间略有点麻,但这只是瞬间的感觉,入口之后还是比较温和的。吧台上放着一杯凉水,习惯上英国人会加一些冰块或水在威士忌里,不过那些真正喜欢威士忌的人还是愿意喝纯的。

一小杯下去,胃里顿时有了些暖意,印象里这是旅途中第二次有这样类似的感觉,上一次是08年和好友半夜爬泰山,凌晨三点在山顶被冻成傻逼时掏出备好的白兰地暖胃。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作者: 剑仔    时间: 2012-10-14 19:52
有意思的旅行!
作者: 牛尖一角    时间: 2012-10-14 19:57
拜膜中,向往中
作者: 钱塘    时间: 2012-10-14 20:54
余秋雨老师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无非是时间、空间的差别,时间上其实差别并不大,差别大的在于空间,。。。。”感慨到秋雨老师的这话,非常羡慕楼主与我的空间差别,呵呵,感谢楼主,奉献给大家一次不多的骑行经历!而且,楼主的文字表达能力非常出彩,把好多骑行者想说而又表达不完整的文字悉数呈现了出来,谢谢!!!
作者: 北纬814    时间: 2012-10-14 22:38
钱塘 发表于 2012-10-14 20:54
余秋雨老师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无非是时间、空间的差别,时间上其实差别并不大,差别大 ...

喜欢你的最后一句话,能够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是我最希望的。
作者: 灰机    时间: 2012-10-16 01:18
钱塘 发表于 2012-10-14 20:54
余秋雨老师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无非是时间、空间的差别,时间上其实差别并不大,差别大 ...

文笔不错,图片美丽,一部完美的骑行游记。
作者: 东郭先生    时间: 2012-10-17 21:05
心境不错,风景不错,天气不太好。
作者: 风吹草低    时间: 2012-10-18 09:03
写得好,风景不错,向往这样的旅行
作者: Su    时间: 2012-10-18 09:19
羡慕啊

呵呵。  

楼主大片,期待更新
作者: 大嘴猴    时间: 2012-10-18 09:45
大片啊。
作者: 乍暖...    时间: 2012-10-18 11:10
{:soso_e179:}很好很强大
作者: 标子    时间: 2012-10-18 12:12
很给力的么,,有机会我也很想去欧洲骑行的




欢迎光临 骑友网|单车论坛|骑行网|自行车之家 (http://51bik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