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获得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Samson小忙 于 2017-6-26 23:48 编辑
首先要和关注丝路信使比赛的骑友们说一声抱歉,这一天的推文来的比较晚。长距离的比赛不光考验的是信使们的毅力与体力,同时也更加的考验随行媒体与其他工作人员的一个现实状况。昨天因为骑行计划的临时调整,组委会决定将两天的赛事压缩成一天。信使们完成了245公里的骑行挑战,其中比赛路段41.5公里。来自“大秦铁骑”的骑友们早早的就等候在潼关,一路为信使们保驾护航至千年古城西安。按照临时调整的计划,今天丝路信使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将在西安进行一天的休整。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记者了,在结束西安“大秦铁骑”举办的丝路信使见面会后,记者和其他媒体的朋友外出游走,简单的领略了一下这座千年古城所带来的文化底蕴。 在这其中,对一座城市的熟悉了解,似乎更能懂得一座城市背后骑行者的骑行态度以及对于这项运动的热爱。 ——小忙
今天是丝路信使比赛进行的第十天,可以说是这场赛事举办以来,最为轻松的一天。全天以休整为主,上午去了依维柯公司对后勤车进行了维护保养,中午7位信使与来自西安当地的“大秦铁骑”的粉丝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见面会。 最近和不少城市前来迎接的骑友们进行了一个简答的交流,其中也发现了一些比较感动的地方。很多骑友和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以前我们参加的比赛都是怕不怕挑战赛这种,可是他们都没有融合本土元素,凸显本土文化,说白了就是洋产物。我们第一次听到丝路信使的比赛,为自己国内能够举办这样的赛事而感到骄傲。”这也是为什么记者会用上从“大秦铁骑”看丝路信使比赛的重要意义,这个标题。 带上“标签”的丝路信使,能带来多少感动? 说实在的,作为一路跟随的媒体人员,每当看到当地的骑友们前来迎接的时候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相信丝路信使的全体工作人员也和记者有着同样的体会,丝路信使比赛进行到今天,也被贴上了各种“标签”,其中最多的就是“亚洲最长自行车赛事”、“古丝绸之路的复兴”、“泰州—昭苏”、“2017最具本土文化的自行车赛事”。其实每当听到这些词汇的时候,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仅仅只有7个人的比赛,对于一个自行车赛事而言,实在是少的可怜,可就是这7名信使,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一路为宣传推广骑行文化、丝绸之路,贡献出来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不难看出,被带上“标签”的丝路信使,更加完整的呈现在了所有的骑友面前,从以往简答的“一场长距离的自行车赛事”,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在这场赛事背后所包含的内涵细节。对于赛事的推广与播报,记者也能够体会到更多的一些感动。每天在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下进行不间断的骑行,对于信使们而言都是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极限挑战,就目前来看,每一位信使的性格以及各自所擅长的路段让不少粉丝们也开始熟知。在19天后,到底哪位信使能够成功圈粉无数呢?拭目以待! 从“大风!大风!大风!”看当地骑行文化。 对于“大秦铁骑”的印象,可是说是在这1500多公里中遇到的一个比较“出众”的骑行组织。一路上我们也看到了许多的骑友们,对于每一座城市骑行的发展,记者也有自己的一些理解。每一座城市的骑行文化都受到当地的政治、经济的影响。简单的来说,我国的骑行文化还是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在这其中,当地人均收入和路况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用“大秦铁骑”来举例,他们一系列独特的文化:骑行服、文化衫、骑行小帽、手环、徽章、车牌…所有的物品上都带有其独特的LOGO。而今天所举办的特色的丝路信使见面会,更是让信使们见到了大秦铁骑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强大的团队意识。 记者老家在浙江杭州,曾今在山西太原读书。对于每一个地方骑行文化的不同,也是深有感受。在这一路的比赛过程中,更是接触到了不同的骑友们,也让我个人对于这场赛事的举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感谢这一路的相随,这一面旗帜的引领。 从江苏到安徽到河南到现在的陕西,一路走来,感谢已经陪伴过的老铁们,期待尚未见面的骑友们。丝路信使的比赛,对于所有的骑友而言,就像是一面旗帜。我们需要一场这样的比赛,带有本土文化的赛事,才能够聚集起一批真正热爱骑行的骑友们。 第一年的赛事,可以称为创赛年。很多细小的纰漏,不成熟的规划,我们都可以吸取经验、教训,为下一年的举办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同时逐步进行改进。但是“丝路信使”这面旗帜的意义与精神是永远不变的。最后,感谢众多骑友们对丝路信使的关注与推广。
写在最后: 明天我们将从西安出发,前往宝鸡。全程173公里,比赛路程133公里。早上6:30将从丝绸之路的群雕广场发车,休闲荣誉骑行12公里。更多丝路信使赛事资讯,关注中国骑友网微博、微信公众号。 不光是信使们和工作人员需要休息,后勤保障车也需要进行检修,目前已经有1500+公里的行驶距离,图为信使们在依维柯的合影。 丝路信使西安站,大秦铁骑粉丝见面会,来自陕西西安的大秦铁骑有着自己独特的骑行文化和超强的团队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