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获得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新疆老于 于 2013-11-12 01:16 编辑
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约7公里木扎提河北岸明屋达格山断崖上分层错落布局。石窟总体走向自西向东,绵延约3公里,分为谷西区、谷内区、谷东区和后山区四个区域。目前已发现的洞窟总数为349个,现已编号的洞窟269个,遗存壁画面积约10000平方米。该石窟始建于公元3世纪,衰落于公元8—9世纪,是龟兹石窟中规模最大,开凿时代最早、保存壁画面积最多的一处石窟。
石窟壁画题材主要是围绕释迦牟尼的事迹,包括本生故事、姻缘故事和佛传故事,从整体上反映出小乘佛教“唯礼释迦”的思想。本生故事和姻缘故事分别多达100多种,佛传故事也有60多种。此外,天相图、天宫伎乐、飞天和供养人及临时抱佛脚的故事等都是克孜尔千佛洞壁画之特色。晚期洞窟出现了“千佛”等大乘佛教内容,尤其是在飞天一图中,绘有男性飞天,这有别于飞天全是女性的飞天图,具有新的内涵,令人耳目一新。该石窟建筑上的中心柱式、绘画上的菱格图、绘画技法上的晕染和线描以及丰富的故事题材等,是龟兹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
但是,克孜尔千佛洞损毁严重,现在开放的洞窟仅有几个,壁画大多残缺不全,只有17洞窟还好一些,令人痛心。洞窟的损毁既有自然因素,更有人为的破坏,很多精美壁画被外国强盗掠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博物馆、艺术馆,特别是德国的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还陈列着大量的克孜尔石窟壁画。同时,也有国人的无知,当地牧人竟把洞窟当羊圈,在里边生火做饭,还有的把壁画上的金箔剥走,以上这些因素均是造成洞窟壁画损毁的重要原因。
建国以后石窟的保护受到重视。早在1961年,克孜尔千佛洞就被国家列为首批重点保护文物,佛洞的大规模整理发掘是在80年代中期以后,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国家先后两次拨款对千佛洞进行了岩体加固,壁画修复等抢救性保护。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讲一下历史上和克孜尔千佛洞有着重要关系的一个人,他就是著名的艺术家韩乐然。
韩乐然(1898—1947),初名光宇,吉林省延吉县(今龙井市)人,杰出的朝鲜族政治活动家、人民艺术家,被人们称为“中国的毕加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内最早的朝鲜族党员,又是东北早期建党领导人之一。韩乐然早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赴法国巴黎美术学院深造,几乎游遍欧洲大陆写生作画。1946—1947年在新疆考察佛洞壁画。特别在克孜尔石窟艺术的研究上做了开创性的工作,首创以油画、水彩等西画临摹壁画。他把传统文化与艺术相结合,把绘画与考古融为一体,创作了大量摄影、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大部分散失,部分珍藏在中国美术馆。在克孜尔千佛洞一个窄小昏暗的僧房洞窟里,他的题记仍然刻在一面石灰墙壁上,倡导人们保护洞窟和壁画。旁边还放着一个镜框,里面是他考察克孜尔石窟艺术的简介,而他却早已离开了人世。
1947年7月,正当韩乐然怀着挽救和发扬民族艺术的赤子之心,准备以更大的精力投入到考古和艺术事业时,却不幸在乘国民党军用飞机由迪化飞往兰州的途中遭遇空难,英年早逝。1953年,韩乐然夫人刘玉霞把他的135幅代表作品捐赠给国家,收藏于中国美术馆,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后,韩乐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新疆老于
写于:2013年10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