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获得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西苕溪令羽 于 2014-7-19 19:02 编辑
绍兴,是一个低调的城市,亦是我极为佩服和敬重的一个城市,虽然我之前没去过。
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生态环境,强劲的经济实力,还有那美丽的人和声音。
作为越文化的发祥地绍兴(也有认为是萧山,其实古代萧山亦属于绍兴府,且都操绍兴方言),当然会多几分敬重。
而湖州,作为古代三吴中的西吴(东吴苏州,中吴常州),在南太湖发挥着巨大的承吴作用。
虽吴王阖闾都于姑苏,越王勾践都于会稽,但吴越文化在后续的几千年中相互影响与交融。安吉虽古属越地,却深受吴越文化影响。我也一样,深醉于吴越文化。
绍兴,是一个缩略版的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生态环境优美,从而也意味着恶劣的自然生存环境,穷山恶水总是美景。但她总是低调稳坐浙老四的位置,并且劲头紧逼温州。但近几年似乎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越地经济、文化主要是在山区与海岛之间展开的,“地狭民贫”之称到南宋年间因循未改,这就迫使越地居民致力于以斗争求生存,冒险开拓进取也远较吴人为习见。越人的冒险开拓精神一直延续到晚近,有三个事例足以昭显,那就是明清的“绍兴师爷”、民国期间的“宁波同乡会”和当前出现的“温州模式”。当年的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当下似乎只剩下了没落的嘉湖地区,湖州尤甚...哎.
(觉得前些时候微信上传的那段描写湖州非常到位:低调、内敛,犹如古代未曾中第时的书生,有一种清新、质朴的气质。家学渊源,酷爱读书,写得一手好书法。家族中人外出求学,有所成者数不胜数。家境曾富可敌国,后因种种原因千金散尽,但书香门第、大户人家的气质仍随基因留存。当然也有一种没落感。)
说到绍兴就不得不说越剧,虽然我不是戏迷,也不经常听戏,但仅从视听和个人感受角度出发,相比其他几大剧种而言,还是觉得越剧好听。越剧如流水般的唱词承转的是那么柔和舒服,从发音角度来说一点都不突兀,转承的非常自然,当然这也是吴语的特点。后来在看吴语的文献中才发现还有专业的说法:连续变调.
应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盲目的大一统思想和文化沙文主义必将造成未来的叹息。
可惜的是,浙苏(南)皖(南)赣(东北)大量农村的小孩已经逐渐丧失说吴语的环境更多的是说普通话(尤其从70后的小孩子开始),很多其他地区的方言也一样,作为公共语言的普通话确实要推广,但放弃任何一种方言,真的是一种密码的丢失。
有意思的是这次在绍兴和嵊州交界的一个小山村,向三位老人(七八十岁左右)问路,居然可以和他们做交流。
这个岁数的老人更多的讲的应该是本地的方言,可见同属于吴语太湖片的苕溪小片和临绍小片还是有点相通的,
但,但过了绍兴县翻越王崇线入嵊州后交流起来就有点困难了,呵呵,其实还是蛮好玩的。
绍兴历来人才辈出,这和她长期深厚的文化熏陶不无关系,也不举例了,仅蔡公即明。当然途中也恰好途径蔡公的故乡-陈蔡镇(东白湖镇)。
好了,不扯了,开始正题,环绍!
环绍其实在开始单车时就已经有计划了,那是两三年前的事了,一直没时间去,这次在家休息,但又可能随时会被公司找,所以不想远行,找个近点的地方去走走,于是,多年的环绍计划又重新搬上台面。确实,最初的计划就是环绍,不是浙中行。
当时的计划是把环绍搞掉,然后继续向金华丽水方向前进,如果公司找我了就只有中途撤回,不找我就坚持把金华丽水台州这圈走完,然后绕回绍兴,回家。最终的结果还算不错,在离全程结束两天前(至磐安)公司有事,于是请了两天年假,完成了所有的浙中行程。
还是那句话,去了也算是去了,无论在路上你觉得这次出行是多么无聊和辛苦,但每次回味,躺在床上,路上的音乐再次响起,那一幅幅画面
再次闪过...这也值了!
(此次行程也是第一次以视频为主,还是想后面有时间制作个视频,那更有纪念意义,有些视频还是不错的(比如上竹线下山),期待中...)
环绍阶段路线:平王线-王崇线-浦溪线-上竹线-枫谷线-十赵线-车竹线-车谷线-枫谷线-陈吴线-浬斯线-石东线-上楼线
计划,和后来实际公里数差别不大,基本吻合。
【王崇线】
【王崇线垭口】
【上竹线】
【上竹线】
【车谷线】
途中小憩
经典环绍路线:平王线-王崇线-上竹线-十赵线-车竹线-车谷线-枫谷线-陈吴线-浬斯线
我的环绍路线图:D1(红)、D2(蓝)、D3(绿)、D4(褐)
浙中行总路线图
浙中行总地形图
途中拾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