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
对于喜爱自行车运动的车友来说,
良好的骑行环境是安全从事这项运运的必要条件.
但就目前来说,从法律上没有相关的法规来保障设施的建设,来保障骑行者的权益
管理者从很大程度上也无视相关设施的建设
自行车爱好者还是马路上的弱势群体
作为喜欢这项运动我们,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
我们是要接受现实还是有所作为?
我想,这是关键一个分界点
由于体制的制约,由于管理者的素质,期望相关的法规尽快出台,期望专有单车道尽快建设,这无疑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
本人在广州生活三年,对于广州的绿道建设情况也比较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绿道建设是亚运会的一项形象工程,我也骑过广州的绿道,从大夫山到生物岛,从流溪河到增城,总的来说,郊区的绿道还不错,而市区的绿道则是难以骑行,当你骑过一段你会发现,这与以前报导的很多地方修建盲道的情形一样,让你哭笑不得...
骑过十字路口,
交通协客员要求你下车推行过斑马线!
广州大道与花城大道口,协管员挥旗不让你过十字路口,要么把你往五羊新城赶,要么把你住珠江新城赶,其实他的意思,是让你推车上天桥!.
就这样,广东自已经觉得为单车出行创造了很不错的环境..
再看看杭州,公共单车这么多年来深入人心,而且相比广州,基本上每条道路都有非机动车道,很多路口都有单独的自行车红绿灯,这在广州是不可想像的.但在杭州骑车的朋友都知道,在汹涌的电动车流中,每一次出行都暗含无尽的风险!
良好的出行环境需要喜欢,热爱这项运动的每一个车友来共同呼吁,争取,与推进.依赖于线上线下的组织,通过调查,通过活动,通过各种方式与尝试与管理者沟通,通过各种活动普及,宣传单车出行的环保意义.而这些行动,无疑需要各个自行车论坛,各个俱乐部的发起.也依赖于广大车友的积极参与.
文明总是在发展,社会总是在进步,而我们的行动,是希望将这个进程尽可能的缩短.
有时候我觉得,我们一味将原因归咎于管理者,归咎于民众的意识,但有没有想过,其实,部分车友自身的冷漠和木然也是挺悲哀的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