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友网|单车论坛|骑行网|自行车之家
标题: 摔车也是一种训练,你学会了吗?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小胖 时间: 2014-8-6 14:52
标题: 摔车也是一种训练,你学会了吗?
出来骑,总是会摔的!既然要摔,最好是有准备的摔!
摔车,一般分为主动摔车和意外摔车。主动摔车就是在预计到已经无法控车的情况下,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后果,有意识的按照自己意愿造成的摔车,一般来说这种摔车的后果最轻。意外摔车就是在自己完全没有准备、意料之外的情况下发生的摔车,这种情况下的摔车,如果车手没有经过训练形成下意识的保护反应,造成的后果一般较为惨烈。
下面针对几种情况谈主动摔车的紧急处理办法和技巧。
首先,摔车的时候一定要淡定,任何惊慌失措只会让你更痛,严重的会让你根本感觉不到痛。
技巧一:人车分离“软着陆”
一般来说,如果有足够的安全空间,在你从陡坡上急速滑落而无法控制时,主动摔车会尽量保证前后刹车的最大有效制动,滑开一个脚踏,从更安全一侧,重心后移从座垫后移滑脱离自行车。中心完全后移,视情况同时或渐次松开双手,用脚轻蹬脚踏,人就从车子的后方(同时松手)或侧后方(渐次松开双手)与单车分离。此时,便能安全的跳离车子或者可以将车子倾倒,把单车蹬开,保护好头部和胸腹部,人体蜷缩顺势作侧滚翻,尽量减少体表大面积擦伤的可能性,此时,人一般在单车后面翻滚。此即人车分离的主动摔车。
人车分离,人体落地之前,四肢应该作为头部、躯体落地之前的缓冲,四肢的作用类似于弹簧,“软着陆”是最理想的状态。
人在单车侧后位分离:腕关节和肘关节保持合适角度的弯曲可防止摔落时造成的腕骨损伤或锁骨骨折,千万不要尝试用伸直的手臂来试图支撑身体落地,这必然造成腕骨或者锁骨骨折。
摔车过程中,你的头部和胸腹部是最重要的,保护你的头部和胸腹部不受重伤是你此时的唯一目的。经典的侧翻,此时请注意蜷缩四肢,以防后部单车砸你,翻滚中似乎想不起来要保护脑袋,所以头盔是必备的。
练习:找一块软垫或草地,然后用弯曲的双臂和一侧肩膀(头部偏向着地肩部的另外一侧)做前滚翻或连续几个前滚翻。先练立定翻滚,然后用慢跑速度做前滚翻,甚至跳跃式的前翻,直到形成下意识反应。一般来说,熟练的前滚翻,肯定就会侧滚翻了。动作熟练之后,可以在高速摔车时救你一命。多练习还可以让你避免膝部、肘部和腕部等关节部位的重伤!
技巧二:自行车盾牌--人车一体滑行
如果你前进的方向有致命障碍物或者是悬崖,你预计无法控车的情况下(一般都是高速下坡)刹死后轮,并向内侧转弯,让车子后轮抱死飘移打横,内侧的脚在地上拖以取得稳定性(类似于技术性过弯)如图:控制后刹使车子滑行在正确位置,向内侧倾倒单车,人车一体滑行,尽量保证留在车上久一点,单车作为盾牌撞击障碍物,因为自行车是可以修的,所以利用车子做为保护自己的一道防线,以抵挡树木、石头及其他自行车对身体的伤害,车子所撞到的每一样东西都会减缓车手滑移速度,如果车手是主动摔车,受伤通常不严重。如果外侧是悬崖,则人应尽量减少翻腾,人车一体的滑行会极大的加大与地面的摩擦阻力,可以阻止你掉下山崖,毕竟,擦伤总比丢了性命好。
练习:可在平坦且硬质的泥土上,或者草地上练习这项技巧,当车子在你身体底下滑行时,控制好车把,并尝试用你的内侧脚使滑行停止。
技巧三:巧用惯性救人命
人体的摔出方向始终是与自行车的拐弯方向相反的(直线路段除外,如遭遇前轮卡死或抱死,人体将向前空翻)。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在主动摔车时,就可以通过控制单车的行进方向来决定人体的摔车方向。比如在窄路上,右侧是悬崖或障碍物,我只要将单车向右急拐,由于重心的改变,人体自然向左了,将车子推蹬向障碍物,反作用力会将你的身体弹回跑道。当然这是绝处逢生的一招,快速灵敏的反应和惯性理可以救你一命。
练习:草地上向障碍物方向猛转向,人车分离,落地翻滚!
主动摔车已经谈了,意外摔车呢?有什么经验交流吗?答案是肯定的。经验就是:当你的练习到了完全熟练,并且完全是下意识反应,完成主动摔车保护的动作!奇怪的是:不管主动摔车还是意外摔车,摔车的时候人的意识最不容易想到、最不容易保护的就是脑袋,因此头盔是必要的!没有谁看见过摔车照片是抱着脑袋的吧!再强调一下摔车时千万不要试图用手、手腕、胳膊来支撑身体。它们化解不了摔车的力量,两下较劲,通常断的都是它们。
如果我们遵守了以上要则,就可能避免摔车或少摔车,在发生摔车时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将摔车伤害降至最低。
作者: 金色天鼠 时间: 2014-8-6 14:55
作者: 小包 时间: 2014-8-6 15: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單單單丹 时间: 2014-8-6 16:08
学习,以后骑车摔也要摔得安全,将伤害减少到最低
作者: 美拉 时间: 2015-3-30 02:16
摔过几次,还有下意识的跳车。多感受,骑得多会更有自我保护意识
欢迎光临 骑友网|单车论坛|骑行网|自行车之家 (https://51bike.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