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友网|单车论坛|骑行网|自行车之家

标题: 摄影大师布列松(图文,ZT) [打印本页]

作者: 汉唐    时间: 2005-6-11 12:55
标题: 摄影大师布列松(图文,ZT)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汉唐    时间: 2005-6-11 12:55
出生于1908年8月22日巴黎富家子弟,排行老大,年少时的布列松对绘画有兴趣,20岁放弃家族事业去念艺术,1930年以箱型相机开始摄影生涯,两年后拿着135相机走遍法国,科特迪瓦,波兰,捷克,和德国等地拍摄。1937年娶第一任老婆,是日本舞蹈家,1970年再婚,生下一女。

布列松的一生,本身就是一张经典照片。他生于富商之家,但没有继承父业。二十岁开始主修绘画,学的是超现实派。当他游罢非洲返回法国的途中,在法国马赛发现了一台小型的徕卡相机,从此展开他的摄影生涯。早先他在非洲科特迪瓦游历时,曾当过猎人,而捕捉猎物讲求准确,这也许影响了他日后提出的「关键时刻」(decisive moment)摄影理论。他认为摄影布局不应该有任何修饰,而摄影师的任务就是把握瞬间即逝的重要一刻。

拍摄西班牙内战,以及二次大战期间征召入伍担任摄影兵,战时及战后拍摄法国战俘返乡让他在报导摄影界出名。1947年加入另一名战地摄影家卡帕
(Robert Capa)以及塞摩尔(David Seymour )创立马格兰摄影通讯社。

布列松曾说,「一个人不管做什么,眼睛所见和心灵间一定存有某种关系联系着」,「闭着的眼睛看见内在,张开的眼睛看外界的世界。」他不屑经过安排的摄影,他认为,摄影者应该精准且迅速的拍下当下的人事时地物,只使用莱卡135小型相机拍摄,而且几乎都使用标准镜头,偶尔用35mm或者90mm焦距的镜头﹔布列松只拍黑白照片,而且只使用自然光源,他曾说,将拍摄主体置于人造光源下,无异就是毁了这张照片﹔他也反对事后的裁剪照片,认为构图不佳的照片即使经过裁切也是于事无补,也破坏了照片原来传递的意义。

布列松只用完全手动的莱卡相机拍照,而且绝大多数作品使用标准镜头。他厌恶自动相机,因为「就如同用机关枪猎杀松鸡」。布列松的摄影中心概念是「决定性的瞬间」(the decisive moment),也就是将事物本质完美表现出来的那一瞬间。他在1952年出版的同名摄影集序言中,引用17世纪作家红衣
主教莱兹(Cardinal de Retz)的话「世上凡事皆有其决定性瞬间」。他以决定性瞬间的摄影风格擅长捕捉平凡人生的瞬间,用几分之一秒的时间抓住事务的表象和内涵,并成为永恒。

布列松的镜头拍过无数名人,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印象派画家马蒂斯,拍过游手好闲的法国哲学家沙特,甚至拍过遇刺前几分钟的印度圣雄甘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电视尚未普及,摄影新闻大行其道,世人都透过诸如「生活」杂志所刊登的照片目击世界大事,布列松是这段时期的个中翘楚。

一九四○年,纳粹德军占领法国,他被关进牢房,三年后成功逃狱。这些经历对他日后影响尤甚。战后,他与同好创立梅格兰摄影通讯社(Magnum),拍过不少激荡人心的新闻图片。印度、中国、日本及美国都有他的足迹。印度圣雄甘地逝世、中国领导人毛泽东的革命、英王乔治六世加冕典礼,都曾是他作品的主题。

不过,布列松在一九七五年的一次专访中说:「我不是记者。我只是到处闻闻嗅嗅,再测量一下当地的气温而已。」布列松的作品艺术感与摄影触角并重。他凭着绘画根基,将底片视为画纸,作品的构图完美而自然。摄影师贝利形容他的作品,「充满人文主义……及对人的关怀。」

布列松利用其丰富的摄影技巧,以莱卡相机特殊的观景窗及精确的预估,捕捉人物在事件发生时,连续动作中的最高潮,成为三○年代「纪实摄影」技术的极致。布列松曾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绘画及哲学,他的摄影生涯在一九三一年展开,随后于墨西哥举行过个人作品展,成为自由摄影人;布列松还曾于一九四五年导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俘返国的纪录片《归途》。

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2004年8月2日在法国过世,享寿95岁。布列松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摄影家之一,他提出「决定性瞬间」概念,认为摄影就是在几分之一秒的瞬间,将事物的内涵和表现同时呈现,并且融入生活中。
法国总统席哈克发表声明指出,法国失去一位「深得全球敬仰的摄影奇才」;布列松生前老友莫里斯则形容布列松是二十世纪最出色摄影家之一。

布列松语录

“摄影构图是剪裁构图,而且,是在瞬间中决定的。”
“重要的是观察。摄影,是在很短的时间里,敏捷的表现出最重要的部分。”
“摄影,意味着在若干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同时认识出现象的本质,又能快速地把有含意的形式,严密地组合起来。这是一种使自己的头脑、眼睛、心灵同时集中在同一个轴心上的活动。”
作者: 汉唐    时间: 2005-6-11 12:57
标题: 以下是布列松大师的一些名作 (我得慢慢传,天天看电脑很难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受伤的女子》
   这幅照片是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一个受伤而只绑绷带裸睡的女子,是那么安详而不带一丝猥亵。显示了布拉弗观察事物的智慧:摄影是人们经历多年的努力结果,并且会继续开拓下去--摄影必须朝改善人的形象和生于斯的环境而努力。人和环境是多样性,且经常会改变的,我们要把观点放在上面,才有可能使影像表现永保丰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裸跑者》
   在1975年英联邦橄榄球决赛上,包括伊利莎白女王在内的英国政要聚集在主席台上。这个体型优美的裸跑者-澳大利亚会计师米歇尔‧奥‧布瑞恩正跑过球场的看台前。据报导,面对这个尴尬场面,女王差点晕过去。后来,布瑞恩以“有伤风化罪”被判三个月监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撤退》
   这是在撤退中的美国的海军士兵,邓肯别具匠心,真切的表现了当时极度的寒冷,195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朝鲜作战,冬季来临之前战况一直不错。当时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以为他们会顺利推进到朝鲜北部,他们都意想不到地受到中国援朝军队的回击。史密斯将军的话使他们的失利更加出名:“撤退?TMD!我们打错了方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温斯顿.丘吉尔》
   1941年1月27日,刚开完会的丘吉尔来到唐宁街10号的一个小隔间拍摄几张表现坚毅刚强的照片。然而,抽着雪茄的丘吉尔显得过于轻松,跟卡特所设想的领导神韵不符,于是卡特走上前去,把雪茄从这位领袖的嘴里拿开,丘吉尔吃了一惊,他被卡特的举动激怒了。就在他怒视卡特的一剎那,卡特按下了快门。这张照片在世界广为流传,成为丘吉尔照片中最著名的一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小大人》
   照片中三位美国女孩在西班牙塞维尔某个地方交谈。这张照片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美国销售第二的明信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碎镜》  
 镜子打碎了,两个孩子在拾碎片,其它的孩子则默默看着,像犯了错的大人们那样惶恐。与此同时,另外的世界则依然各自奔忙,这是1981年出版的《观察的方式》一书,68张系列街头摄影中的第14张,也是作者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铁路边的商店》
   亚拉巴马州的一个铁路边的商店,再现了美国30年代乡村富有的一面:种类繁多的瓜果和鱼,以及穿戴整齐的商店老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毕加索》
   “请看这块面包,这是面包师出的主意。它们只有四个手指,这也是它们被命名为毕加索的原因。”毕加索如此对杜瓦诺斯说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穿衣的模特儿和裸画》
   画家为他穿着大衣的女友画一幅裸画,这是在塞纳-马恩省河畔由摄影师精心安排的一个“行为艺术”,最初的目的不过是想看看周围的人对此有何反应

[img] http://www.xiangshu.com/UploadFile/Mon_0505/4_39957.jpg[/img]
《陷阱》
   一个溜狗的老人突然停下来进入了他们设计的'圈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亲战游行》
   这位穿戴整齐的游行者所佩的徽章上写着:“上帝保佑美国,支持我们在越南的孩子们。”但事实与他的期望正好相反。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战争不仅未使北越军队退却,反而让更多的“孩子”命丧异国他乡。本作品为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乡村医生》  
 1948年,史密斯被《生活》杂志派往科罗拉多州的克瑞米林拍一个工作中的医生。这次史瑞米林之行也促成了史密斯第一本摄影作品集的诞生。史密斯曾经作为战地摄影记者随美国空军来到了太平洋战争的战场。但最终,由于他的成果不受编辑的肯定,史密斯被子辞退。他认为如果使用得当,摄影将“促进改良和理解的伟大力量”,他认为实事摄影不在于事先如何安排,更重要的是其内容含能被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读者所领悟。就像这位抽着烟,端着几乎末碰的咖啡的杰瑞亚尼医生那样,史密斯也在捕捉着此际和下一时刻之间的人生的感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奥马伊拉的痛苦》
   1985年11月13日,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突然爆发,山上的积雪融化后夹杂着泥石流顺坡而下,几乎吞没了附近的阿麦罗镇,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火山爆发后的第三天,美联社的法籍摄影记者富兰克福尼尔赶到现场采访。在现场发现一个叫奥马伊拉的12岁小姑娘被两座房脊卡在中间不能自拔,她的脊椎已被砸伤,尽管福尼尔曾经当过外科医生,但此时也无能为力。只有在他拍下小姑娘那美丽而坚强的面孔的同时,不时同她交谈。希望增强她生存的力量和信心。待救护人员赶到时,她已在泥浆里浸泡了60个小时了。虽然小姑娘接受了治疗,但还是死了。福尼尔从始至终守候在奥马伊拉身边,一直拍到小姑娘下葬的最后一个镜头。翌年这组照片获第29届WPP突发新闻系列一等奖,
其中充分表现小姑娘横遭灭顶之灾时仍能保持神情镇定自若的这张被评为1985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她叫玛格丽特马瑟》
   这幅坐姿人体使韦斯顿的人体摄影达到巅峰状态,也是人体摄影最伟大的经典之一,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抽象的人体艺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最著名的吻》
   这是有关接吻的著名照片中最早的一张。面对这张在公共场合抢拍的照片,今天的人们可能会想到肖像权,隐私权这样的字眼,实际上它的确引发了一场肖像权的官司。但这并没能阻挡它在全世界流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枪》
   在纽约105街区,一个小流氓将枪直指摄影家的镜头。“他只有11岁,却学会了一切狰狞。”克莱因回忆说:“当然,他手里是一把假枪,他正玩的也不过是美国孩子街头巷尾惯玩的游戏。但在我看,这一瞬间早已不再是儿童的游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被打捞的小猫》
  这并不是一锅小猫汤。8周大的猫咪呼噜噜太想知道主人的晚餐是什么了,牠围者着面汤锅打转,直到一头载了进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时代广场的胜利日》
  当二战结束的消息传到纽约的时代广场,一位狂喜的海军士兵搂过正在身旁的陌生护士热烈地亲吻着她。照片出现于《时代》杂志,是反映战争结束后人们轻松欢乐心情的优秀作品。40年后,伊森斯塔特在报上刊登寻人启事找到了当年的这两位照片中的男女,他们已成了子孙满堂的爷爷和奶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拿手榴弹的小男孩》
   阿伯斯的风格是一种幻想世界和意识形态世界的不和谐,正如这幅照片中阳光明媚的公园和两棵梨树之间,以及优美的景致和小孩子明显的恐怖而带点残暴的表情。

http://www.xiangshu.com/UploadFile/Mon_0505/4_39967.jpg

《刺杀肯尼迪的凶手被枪杀》 
  “奥斯瓦尔德出现了。我举起照相机,察觉到有人从人群中挤出来。他向前迈了三步。我按下快门,我直到听到了枪响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当人们向鲁比扑过去时我照了另一张照片,可是闪光灯不起作用,又来不及充电。”我一直为第一张照片感到担心。我有没有过早地按下快门?差不多过了两个小时我才能够从监狱里下班回办公室去把照片洗出来,快门没有按得过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你先请》  
  猫咪米特和狗大狗托森正在决定谁先下嘴。金花鼠吉姆万万没有想到,主人刚离开家自己就要变成这两个“朋友”的晚餐。它们三个都是马克家喂养的宠物。在主人面前,它们似乎是亲密无间的伙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苦难的眼睛》  
   1948年冬至1949年春,布列松先后采访了中国的北平、南京、上海等城市,这张愁容满面的男孩照片,是在南京市民买米的队伍中抓拍下来的,照片揭示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和苦难。布列松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摄影家。著名的美国杂志摄影家协会主席B.格林曾说:“看上去,布列松的摄影好像是漫不经心随手拈来,但实际上他是很有构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玛丽莲‧梦露》  
  此照之所摄,是60年代美国好莱坞著名女明星玛丽莲‧梦露。虽然布列松是在梦露不经意时抓拍了此照,但从这暂留的瞬间里,还是抓住了模特的天生丽质和娴雅风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布列松习作》
  这张照片的题材并不重大,但却是布列松的一幅脍炙人口的名作。表现一个男孩,两只手里各抱一个大酒瓶,踌躇满志的走回家去,好像完成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照片中的人物,情绪十分自然真实,显示出布列松熟练的抓拍功夫。抓拍是布列松一生所坚持的基本手段,他从来不去干涉他的拍摄物件。

[ Last edited by 汉唐 on 2005-6-11 at 01:11 PM ]
作者: 路边飞    时间: 2005-6-11 13:10
偶喜欢
作者: 汉唐    时间: 2005-6-11 13:16
标题: 布列松其他一些作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Last edited by 汉唐 on 2005-6-11 at 01:23 PM ]
作者: jjdj    时间: 2005-6-13 19:53
喜欢这样的摄影的手法!喜欢他的作品风格有意思呀!
作者: 下雨!!!    时间: 2005-6-14 09:46
无法说清的感觉
作者: 阿四    时间: 2005-6-19 22:51
看上去很随意

其实很花心思
作者: 夏天行    时间: 2005-6-21 22:29
我存下来漫漫看》》》》
作者: 瑶寒星    时间: 2005-6-23 15:04
这些图片真的很漂亮,好美啊,有一种脱俗的感觉!
作者: 逍风    时间: 2005-6-23 15:26
楼上的,搞得好像很专业似的.
作者: 依然是我    时间: 2005-6-25 16:44
呵呵,逍风难得来此,请坐请坐




欢迎光临 骑友网|单车论坛|骑行网|自行车之家 (https://51bik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