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友网|单车论坛|骑行网|自行车之家

标题: Flash升级将让网络视频提早步入高清时代 [打印本页]

作者: aaron    时间: 2008-2-4 11:53
标题: Flash升级将让网络视频提早步入高清时代
最近,美国Adobe系统公司对于Flash 9.0播放器进行了升级,其中支持了H.264编码,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Youtube在内的视频网站供高清视频内容的步伐来得更快.
据报道,此次Flash播放器的审计中,Adobe公司支持H.264编解码,AAC音频格式,此外还支持了图形硬件加速功能.
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网络高清视频的时代即将到来.之前,Youtube开始将网络视频大批量转向H.264格式,这也是苹果公司Quicktime和各种硬件播放设备所支持的格式.网络浏览器中也可以看到1080线的高清视频.


业内人士还说,硬件图形加速也将改进视频播放,用户不仅可以观看Youtube的高清视频,甚至可以全屏观看高清视频.

  据悉,Adobe同时还升级了面向Linux操作系统的播放器,这是第一次让视窗、Linux和Mac OS X操作系统的播放器同步升级.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最大的遗憾是Flash CS3软件还没有开始支持播放器中的新功能,Adobe公司也没有给出升级这一软件的时间表.

  众所周知的是,视频网站一般支持用户上传多个格式的视频文件,然后他们将会统一转换,并通过Flash流媒体服务让用户播放.

  此前,Youtube网站的华裔创始人陈士骏曾经对媒体表示,Youtube即将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内容,不少媒体将“高质量视频”解读为“高清视频”.

你是不是也觉得,在线观看的画面还不够清晰?
Flash播放器刚刚升级到9.0.115,可以播放最新推出的清晰版视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现在,花1分钟升级Flash播放器到9.0.115版
只需点一下鼠标,系统自动完成下载安装,方便快捷。
立刻升级
提醒:升级完成后,请关闭所有的浏览器窗口,然后重新打开你想要看的视频,升级就会生效!
作者: aaron    时间: 2008-2-4 12:00
标题: 什么是视频H.264和视频FLV?
  一、H.264简介

  H.264是ITU-T的视频编码专家组(VCEG)和ISO/IEC的活动图像编码专家组(MPEG)的联合视频组(JVT:joint videoteam)开发的一个新的数字视频编码标准,它既是ITU-T的H.264,又是ISO/IEC的MPEG-4的第10部分。H.264和以前的标准一样,也是DPCM加变换编码的混合编码模式。JVT(JointVideoTeam,视频联合工作组)于2001年12月在泰国Pattaya成立。它由ITU-T和ISO两个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有关视频编码的专家联合组成。JVT的工作目标是制定一个新的视频编码标准,以实现视频的高压缩比、高图像质量、良好的网络适应性等目标。目前JVT的工作已被ITU-T接纳,新的视频压缩编码标准称为H.264标准,该标准也被ISO接纳,称为 AVC(Advanced Video Coding)标准,是MPEG-4的第10部分。H.264标准可分为三档:

  基本档次(其简单版本,应用面广);

  主要档次(采用了多项提高图像质量和增加压缩比的技术措施,可用于SDTV、HDTV和DVD等);

  扩展档次(可用于各种网络的视频流传输)。

  H.264标准压缩系统由视频编码层(VCL)和网络提取层(Network Abstraction Layer,NAL)两部分组成。VCL中包括VCL编码器与VCL解码器,主要功能是视频数据压缩编码和解码,它包括运动补偿、变换编码、熵编码等压缩单元。NAL则用于为VCL提供一个与网络无关的统一接口,它负责对视频数据进行封装打包后使其在网络中传送,它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包括单个字节的包头信息、多个字节的视频数据与组帧、逻辑信道信令、定时信息、序列结束信号等。包头中包含存储标志和类型标志。存储标志用于指示当前数据不属于被参考的帧。类型标志用于指示图像数据的类型。VCL可以传输按当前的网络情况调整的编码参数。

  二、H.264的特点

  H.264和H.261、H.263一样,也是采用DCT变换编码加DPCM的差分编码,即混合编码结构。同时,H.264在混合编码的框架下引入了新的编码方式,提高了编码效率,更贴近实际应用。H.264没有繁琐的选项,而是力求简洁的“回归基本”,它具有比H.263++更好的压缩性能,又具有适应多种信道的能力。H.264的应用目标广泛,可满足各种不同速率、不同场合的视频应用,具有较好的抗误码和抗丢包的处理能力。H.264的基本系统无需使用版权,具有开放的性质,能很好地适应IP和无线网络的使用,这对目前因特网传输多媒体信息、移动网中传输宽带信息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尽管 H.264编码基本结构与H.261、H.263是类似的,但它在很多环节做了改进,现列举如下。

  1、多种更好的运动估计

  一是高精度估计

  在H.263中采用了半像素估计,在H.264中则进一步采用1/4像素甚至1/8像素的运动估计。即真正的运动矢量的位移可能是以1/4甚至 1/8像素为基本单位的。显然,运动矢量位移的精度越高,则帧间剩余误差越小,传输码率越低,即压缩比越高。在H.264中采用了6阶FIR滤波器的内插获得1/2像素位置的值。当1/2像素值获得后, 1/4像素值可通过线性内插获得,对于4:1:1的视频格式,亮度信号的1/4 像素精度对应于色度部分的1/8像素的运动矢量,因此需要对色度信号进行1/8像素的内插运算。理论上,如果将运动补偿的精度增加一倍(例如从整像素精度提高到1/2像素精度),可有0.5bit/Sample的编码增益,但实际验证发现在运动矢量精度超过1/8像素后,系统基本上就没有明显增益了,因此,在H.264中,只采用了1/4像素精度的运动矢量模式,而不是采用1/8像素的精度。

  二是多宏块划分模式估计

  在H.264的预测模式中,一个宏块(MB)可划分成7种不同模式的尺寸,这种多模式的灵活、细微的宏块划分,更切合图像中的实际运动物体的形状,于是,在每个宏块中可包含有1、2、4、8或16个运动矢量。

  三是多参数帧估计

  在H.264中,可采用多个参数帧的运动估计,即在编码器的缓存中存有多个刚刚编码好的参数帧,编码器从其中选择一个给出更好的编码效果的作为参数帧,并指出是一帧被用于预测,这样就可获得比只用上一个刚编码好的帧作为预测帧的更好的编码效果。

  2、更精确的帧内预测

  在H.264中,每个4?4块中的每个像素都可用17个最接近先前已编码的像素的不同加权和来进行帧内预测。

  3、统一的VLC
  
  H.264中关于熵编码有两种方法。

  统一的VLC(即UVLC:Universal VLC)。UVLC使用一个相同的码表进行编码,而解码器很容易识别码字的前缀,UVLC在发生比特错误时能快速获得重同步。内容自适应二进制算术编码(CABAC:Context Adaptive Binary Arithmetic Coding)。其编码性能比UVLC稍好,但复杂度较高。

  三、H.264的应用

  SONY最新推出了Sony PCS-1 机顶视频会议系统,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数字电影、数字广播、数字有线电视、宽带内容服务、家用录像设备、网络广播、网络会议、IP监看等领域均可使用这一系统。SONY本身就是一家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公司,因此在电子方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要实现SONY的产品与其它产品的互通性,需要采用H.241 网络传输,而不同提供商之间则可采用H.264实现彼此之间的互操作性,比如在容量交换、IP上载荷格式等方面均可应用H264。

  Flash MX以前,flash 中的视频文件得导入是一帧一帧变成位图。结果导致文件巨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随着Flash MX的推出,Macromedia 公司开发了属于自己流式视频格式——FLV。

  这种格式是在sorenson公司的压缩算法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sorenson 公司也为MOV格式提供算法。

  FLV格式不仅可以轻松的导入Flash 中,几百帧的影片就以两秒钟;同时也可以通过rtmp 协议从Flashcom服务器上流式播出。

  简单地说,H.264就是一种新型的视频编码格式,它是目前MPEG-4标准所定义的最新、技术含量最高的视频编码格式之一。绕过那些晦涩难懂的技术名词,一言以蔽之,H.264的优点在于更高的数据压缩比,在同等的图像质量条件下,H.264的数据压缩比能比当前DVD系统中使用的MPEG- 2高2~3倍,比MPEG-4高1.5~2倍,在MPEG-2需要6Mbps的传输速率匹配时,H.264只需要1Mbps~2Mbps的传输速率,技术优越性很明显,这一点和当年DivX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H.264在HDTV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尽管作为后起之秀,昂贵的硬件解码回放设备导致 H.264在家电市场尚未普及,但是PC用户已经可以提前体验到它的魅力了。
作者: aaron    时间: 2008-2-4 12:10
标题: 编码软件下载
http://mediacoder.sourceforge.net/dlfull_zh.htm
作者: 雪山飞狐    时间: 2008-2-4 20:46
正在升级~~~

作者: hzf588    时间: 2008-2-8 10:55
看看是不是有这么神奇




欢迎光临 骑友网|单车论坛|骑行网|自行车之家 (https://51bik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