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友网|单车论坛|骑行网|自行车之家
标题:
Li Lei都这么牛×了,Han Meimei却不喜欢他 1990年代中学英语教科书的集体记忆
[打印本页]
作者:
赤鹫
时间:
2008-7-16 11:16
标题:
Li Lei都这么牛×了,Han Meimei却不喜欢他 1990年代中学英语教科书的集体记忆
Li Lei都这么牛×了,Han Meimei却不喜欢他 1990年代中学英语教科书的集体记忆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潘晓凌 实习生 薛田 余芊 发自广州、北京
2008-07-10 07:38:26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新闻
Li Lei&Han Meimei集体大猜想
点击观看幻灯图集
LiLei与Han Meimei是教科书中的主角,他们负责好好学习,关心他人,书里还有双胞胎Lily、Lucy,英国小子Jim……在众多教科书中,他们陪伴着80后读了6年中学
“那T恤能送我一件吗?”满头银发的刘道义老太太问南方周末记者,她今年70岁,退休10年,退休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外语编辑室资深编辑。
刘道义想要的是佐丹奴新推出的Li Lei&Han Meimei(以下简称LH)T恤。这款全球限量发行2000件的T恤,面向高达过亿的潜在用户——从1990年至2000年,10年间使用人教版英语教材的中学生。刘道义是这套教材的中方主编。
这套教材是中学英语教育强化日常情景对话的产物,LH是教科书中的主角,他们负责好好学习,关心他人,书里还有双胞胎Lily、Lucy,英国小子Jim……在众多教科书中,他们陪伴着80后读了6年中学。
T恤只是LH主题产品中的最新一种,其他产品包括:Han Meimei半卧在地、做性感状的作业本;“亢奋起来”的纸飞机;“三八线”胶带,可以贴在男女课桌之间,也可以贴在父母床中间;“我是狐狸精”、“正确对待男女关系”的贴纸……
LH产品基本以二人的男女关系为中心,他们不是抱着就是亲着——80后回忆、分析当年英语教材,找出了各种LH确有“一腿”的证据,最后大家焦急地成立了“Li Lei都这么牛×了,Han Meimei却不喜欢他”小组,以便考据出LH的更多男女关系。
“其实 Li Lei和 Han Meimei从头到尾就没说几句话,”刘道义听说LH的绯闻后,哈哈大笑,“我们当年都很古板,怕学生谈恋爱。”21年前,刘道义和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的格兰特先生一起,主持了初中英语新教材的编撰工作。编撰持续了3年,1990年开始在北京崇文区、四川成都等八个县市区试用,1993年成为全国(除上海外)通行英语初中教材。
“Han Meimei 就是那种小干部”
LH及那套为国内首次与国外出版社合作的中学英语教科书,对于这位退休在家的七旬老人和绘图者王惟震而言,有着80后所不理解的意义。
1981年,刚调进人教社一年的刘道义被人民教育出版社派往英国朗文出版集团考察,没呆几天,她就强烈感觉到:“中国的英语教材要提高质量,必须和外国人合作。”
中国当时刚刚开始改革开放,考察可以,合作基本不可能。
6年后,1987年,英国一家出版公司提出,愿意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汉语教材引入英国,条件是让他们给中国编英语教材。
人教出版社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迎来了引进外国教材的第一个高潮,人教社最终选了朗文集团为合作方,融入以前的课本所没有的日常交际用语,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景对话中掌握单词和语法。
中方和英方各派出一个主编、两三个责任编辑。
教材里的故事由英国人格兰特主创,家庭模式是双方一起研究,最后设计了英国的Green家庭、加拿大的Read家庭;美国的King和Smith四个家庭,四个家庭加上中国的LH,故事就开始了。
课本里 Han Meimei和Jim、Li Lei和Jim等不断重复着相同的问候,“How are you?”“Fine,thank you,and you?”
有不少人都怀疑自己患上了“and you”综合征。觉得不这样说,就“简直没办法跟外国人展开交流”。
刘道义告诉记者,Li Lei和Han Meimei是中方编撰组起的名字,不是某位编撰者为了“纪念那个谁”,而纯粹为了便于刚开始学英语的中学生发音:“Li Lei总比Li Ming guang要好发音吧。”
之所以叫Meimei,也因为觉得“中国人也是喜欢起两个字的,把名double一下,就是小名了,这样比较好听”。
刘说,Lily和 Lucy,还有那一不小心就念成“烂玻璃”的Polly等外国名,都是朗文的编撰者格兰特起的,也是故意用最普通、最好念的名字。
比起名字难得多的则是对“形象”的把握。
教材里以图画为主,每篇课文都有至少两三幅图画讲述新单词和新句子,形象全部由中方操刀,今年快70岁的王惟震就是当年的主画人。
教材绘制者王惟震家里珍藏的3幅《英语》挂画,教材里人物形象基本原则是:中国人严谨,外国人开放 (图片由王惟震提供)
“Li Lei形象好,是一个很自立的、很有信心、很坚定、很正派、很有责任心的小男孩”,王惟震连说了五个“很”,新版教材被要求赋予每个人物以性格,所以Li Lei理所当然地是一个小平头的标准形象。王惟震给LinTao戴上眼镜,让Lily和Lucy扎一头漂亮的金发,让Jim脸上长点雀斑,因为歪戴棒球帽,Jim还是当年小男生的模仿对象。王惟震说,这是从国外乐队海报上获得的灵感,那个时代“直接接触国外事物的机会太少”。
王惟震画得很慢,慢得让编辑抓狂。“画的时候就得小心,不能给孩子传授任何不良的东西。”王惟震也有自己的道理。
Han Meimei是王惟震最“小心”的形象:齐耳短发,一脸严肃,校服领口最高一颗扣子从没打开过。“就是那种小干部的形象,比较乖,功课也要好,也有责任心,愿意为大家做事”。后来Han Meimei直接被网友称为“妇女干部”。
王惟震第一次听到时,甚至有些委屈:“1990年代很多学校的女学生还不可以留长发,也不让扎马尾。”
尽管如此,谨慎的王惟震还是决定至少让MissGao出点“格”。“那个时候老师给孩子的第一印象应该是朴实”,但这位女老师,身材高挑,不但穿着裙子,还烫着卷发,颇有女人味,被当年的中学生叫作“迷死高”。
画好后,为保险起见,王惟震专门请示了领导,他没有想到领导只说了一个字:“行!”
新教材编撰从1987年启动,1990年编完初中阶段教材,在地方试用三年后,于1993年推向全国。
江苏无锡南长街实验小学英语老师田勤萍认为这套教材“很好很时髦”,当年的学生最喜欢Lily和Lucy,关系好的女生常常两两配对,宣称:“We are twins.”今天很多80后给自己取的英文名,很多也都是当年教科书的名字:Kate、Jim、Lily、Lucy。
课本用了7年,2000年人教社推出英语教材修订版,原来1000词掌握600词的要求已经过于低了,需要新版本提升难度。Li Lei和Han Meimei退出了90后的视野。“后来改成多套教材并用后,很多人还留恋原来这套。”刘道义说。
女老师Miss Gao,身材高挑,穿裙子,烫卷发,在当时既时尚又有女人味,被当年的中学生称作“迷死高”。 王惟震/图
亢奋起来
“Miss Gao再高一些,头再大一些就更好了。”王惟震眯起眼睛,盯着T恤有点遗憾地说。
T恤的设计者叫蔡凯。1981年生,2005年辞掉大学美术老师的工作,从武汉漂到北京。这款“看在1300美金份上”接下的设计,由于被要求多次修改,图案变得“不够邪恶”,他不厌其烦地在网上劝告粉丝,等他推出自己设计制作的T恤再买。
2006年8月的一个中午,蔡凯坐在工作室发呆,突然问起一个生于1983年的同事,你还记得LH吗?“不就是初中课本上那对男女么?”同事头也没抬,“网上已经在讨论了。”
上网一搜索,蔡凯被“雷”(震惊)到了。许多人正在编排LH的故事,故事中不但他俩“有一腿”,而且还有扑朔迷离的N角恋——Li Lei和英国来的Jim都喜欢Han Meimei,但Han Meimei和Lucy都喜欢Li Lei。
他们拿出了一些最经典的佐证:一次Han Meimei问Li Lei借尺子,身后的Jim“神情复杂”地瞪着Li Lei,目光中“夹杂着妒忌和羡慕”。身旁的Lucy则“委屈地低下了头”,眼眶里已“满是泪花”……而在户外摘苹果那一课里,Han Meimei边在树上摘果果,边和底下的Li Lei“眉来眼去”,害得Jim着急地大喊:“Becareful!”
但到了初一下学期——他们认为——Li Lei开始移情别恋,爱上了Lucy,因为课本上的对话变为以Li Lei和Twins为主角的居多。而Han Meimei也被默默注视自己一个学期之久的Jim所感动,两人幸福得像花儿一样开……
除了LH恋情大猜想之外,当年这套教科书里的所有人物,还包括那只叫Polly的鹦鹉,统统被翻出来八卦了一遍。
被网络打破了班级和城市的地理界限后,当年的中学生们得以分享很多曾经以为自己独有其实却有普遍性的经验。他们兴奋地发现,原来好多人都容易把Polly发音为“玻璃”,一位有才的老兄当年念“I’m Polly”时,总念成“烂玻璃”。1990年代末期就读中学的孩子更有才,把“Come and see my family”唱成“肯德基 my family”,还把Han Meimei翻译成“韩美眉”。他们发现,烫卷发、穿裙子、胸部颇具规模的MissGao曾被他们不约而同地评为“最有女人味的老师”,人称“迷死高”。
“大家像是找到了组织,尽情地晒当年的回忆,与集体记忆相关的主题产品会很有市场。”蔡凯说。
刘道义当年怕孩子早恋,刻意不让Li Lei和Han Meimei太多交往,反而引发了80后对虚拟人物关系的幻想(蔡凯/图)
2006年10月,在《城市画报》举办的创意市集上,蔡凯和同事将网络时代造就的课本文化引入商业领域。他不喜欢课本上的LH形象,因此改造了他们。“我以前讨厌的LiIei和Han Meimei都改头换面,重新做人了。”
当印有LH大头像和相拥照的作业本、贴纸往摊上铺开,立马惹来厚厚一圈围观者。这些印刷质量粗糙,标价10块钱一本、50块钱一套、总共200套的作业本,两天之内被抢购一空。几乎每个围上来的年轻人都会眼睛一亮,发出尖叫,“天哪!这不是Li Lei和Han Meimei吗?!”
2007年,已经决定辞职做独立设计师的蔡凯推出了LH第二代产品,还参加了当年的大声展。“我很兴奋,这是我破坏青春期生活方式的一个好机会。我设计了5个产品,每个产品都有我上初中时的回忆、不满和隐忍。”他说。这套包括尺子、三八线、情书、检讨书和贴纸在内的办公室用品,无论从质量还是设计上,远比一年前更时尚,进一步淡化了他们身上的80后青春期印记。
“网络把我们的结集单位无限放大了,一个个创意被网络聚集起来后,像通了电一样强大闪亮起来。”蔡凯说。
许多90后也成了LH的粉丝。一个刚上初一的小男孩,在蔡凯的淘宝铺子里买了一卷三八线,号称要贴在老爸老妈的床的中间。一位上海中学女生,一口气买下所有贴纸,准备把印有“很黄很暴力”的贴纸贴在手机背面。
蔡凯出现在各种时尚休闲类杂志的机会也多了起来。2008年4月,佐丹奴香港总公司开始征集一年一度的“没有陌生人的世界”主题T恤设计,他们邀请蔡凯以LH为形象,设计其中的一款情侣装。带着他业已申请注册商标的LH和80后的青春期集体记忆,蔡凯在时尚经济产业开发上渐走渐宽。
此时,另四个80后的“TheLi Lei&Han Meimei’s”乐队正好成立一周年。2007年8月30日,当他们站在MAO——这个云集国内知名摇滚乐队的舞台上,一脸青涩地唱起“Polly之歌”时,台下见惯大场面的滚迷们发出一片尖叫,“真牛X,这支歌都能被你们翻出来!”
当年那套英语教科书里选刊了很多歌曲,都是朗文出版公司的格兰特创作的,其中就包括“Polly之歌”。 这个“对音乐也不是特别擅长”的英国人的音乐作品并不被刘道义等中方教材编撰者欣赏,“因为不好听”。当初用这些歌曲,只是因为用它们就没有版权问题。而如今,它重出江湖,并且大受欢迎。此外,LH乐队还计划将教科书中的所有曲子重新翻唱。
主唱Icier还给乐队名作了注脚:它是对中学英语的怀念、致敬及反抗。其实,这个毕业于清华大学英语系的25岁女孩和她的三个成员念初中时,在表面上中规中矩,一点也不“反抗”,他们都乖乖地穿着和Han Meimei差不多的校服,或是理着Li Lei一样的小平头;了不起学着Jim的模样,把头上的棒球帽稍微歪到一边;中学毕业后,都顺利考入国内和香港一流名校。“就是因为以前想坏,但没机会坏,坏不起来,现在就补偿一下,坏一点。”Icier说。
《人教英语》同人漫画版里,Miss Gao不是主角,但作者还是不忘表现她娇好的身材(出木杉太郎/图,请作者见报后与本报联系,以付稿酬)
找到组织
一次偶然的机会,蔡凯在网上认识了杨柳,她就是那篇分析LH之间“有一腿”、流传最广的帖子的作者。在蔡凯看来,这名香港大学新闻系2004级本科生属于超级闷骚型——每次考试都拿第一,每次比赛都拿名次,高考后拿全奖去香港念书,今年再拿全奖,将赴美读Master。可比起其他若干年后才追忆似水年华的同龄人,这个1986年出生的女孩在初中时就开始YY(意淫)两人的关系了,在她的教科书里,Li Lei被她画成了印度人,而坐在 Han Meimei后面的Jim被涂鸦成复仇之神。她老早就“看出”,一直暗恋着Han Meimei的Jim,对总是找她借尺子的Li Lei怀恨在心。
到香港读大学后,杨柳发现这个有着丰富历史沉淀的繁华都市,充满凝固了光阴的记忆,比如一家叫G.O.D的连锁店,专卖怀旧产品——毛时代的痰盂、果盘,1980年代风行全国的大白兔奶糖,最近还推出了一款避孕套,上面印着过去商家最爱打的广告:“居家旅行必备”。产品很贵,买的人不少。
在一次社会学课上,杨柳发现集体回忆其实早已是社会学的一个研究分支。
集 体 记 忆(collective memory)最早是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霍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提出的,他认为:集体记忆是社会建构出来的观念,它并非某种神秘的群体心灵,而是一群人对于过去的记忆。
不同的社会群体会有完全不同的、专属他们的集体记忆,这个集体记忆对50后来说是“红袖章”,对60后而言是“李铁梅”,对70后,是“阿童木”、“机器猫”。
对于阅历尚浅、成长环境逐渐多元与宽松的中国80后而言,陪伴着他们一同成长的Li Lei和Han Meimei就成了他们缅怀青春的载体。这个载体并无灾难与伦理的沉重负担,由于多少来自于一个压抑和单调的教育气氛,被这代人补偿性的“使坏”冲动颠覆与娱乐过后,才开始认真地怀念。
1990年代后,集体回忆在香港开始广泛应用,2006年11月香港政府清拆被认为有集体回忆的爱丁堡广场码头,甚至引发了香港人反对者的游行、抗议。以致于2007年1月,香港政府提出了将集体回忆作为“是否清拆香港历史建筑”的参考因素之一。
这两年,杨柳先后目睹香港因拆除皇后码头和天星码头,引发了港人集体抗议风潮。这些已丧失了使用价值的殖民时期老建筑,和90后不再认识的LH一样,对于相伴成长的一代人而言,意义非凡。“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每个人的中学时代都不一样,但却共同拥有一个Li Lei和Han Meimei。”
今年6月1日,LH乐队参加了一场连台演出,当天的音乐主题是“让我们荡起双桨”。又一代人的青春将成往事,80后们开始回忆了。一个乐队演唱了一首“回到红白机时代”。那是一种流行于上世纪90年代、如今已被网游淘汰掉了的游戏机。曲子算不得动听,和Polly之歌差不多简单,甚至还有些粗糙。但全场人像是被喷了催化剂,尖叫、扭摆、泪奔,闹得一塌糊涂。
“为什么这些带着破坏力和颠覆性的产品那么有市场?”蔡凯说,“因为我们大家正在今天这个语境中对待那段回忆,正在消费其中的落差。一些变化发生得太快太猛,而一些记忆过了十几年仍然留在那里。”
蔡凯正忙着推出更“邪恶”的新产品,包括T恤、单肩书包,还有情趣内裤——把Li Lei和Han Meimei的大头像分别印在私处,屁股后面印上英文字样:“打我”、“咬我”等等。至少在他这里,LH将不可挽回地长大。他将推出一系列环保主题产品,因为据网友考证,Li Lei和Han Meimei生于1978年,今年已经30岁,步入而立之年了,“该让他们严肃点,承担起社会责任了。”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
http://www.infzm.com/content/14368/0
作者:
鸡冠花醋坛子
时间:
2008-7-16 12:51
太长了 哈哈哈看到这两个名字就笑个不停
作者:
天の净沙
时间:
2008-7-16 13:21
搜索了下才回忆起来...当初背书可是背的昏天黑地啊....记得那只鹦鹉蛮好玩的,初中时英语课唯一的调剂物品
作者:
小诗
时间:
2008-7-16 13:50
哈哈 好亲切呢!!!
作者:
清粥小菜
时间:
2008-7-16 14:15
Li Lei和Han Meimei生于1978年,今年已经30岁,步入而立之年了
old as me~
作者:
飞飞猪
时间:
2008-7-16 19:52
以前看到过分析这几个人关系的DD 不过实在记不起来了
当时觉得wei hua的名字很拗口 怀疑自己是不是读错了
欢迎光临 骑友网|单车论坛|骑行网|自行车之家 (https://51bik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