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友网|单车论坛|骑行网|自行车之家

标题: 人文摄影.....是个怎么样定义?(摘) [打印本页]

作者: DAHON    时间: 2009-1-14 22:09
标题: 人文摄影.....是个怎么样定义?(摘)
也许我们不能科学的说出'人文摄影'的定义,但我深信优秀的人文摄影师的目光是和谐纯净的,在那目光背后,是一颗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心…
而能真正看懂的人,必定有着同样的目光和心灵…

人文摄影的图片分类:

目前为止,基本上把片子分为:民俗资料片和民俗人文片。民俗资料片注重客观记录,用于卖给学者,留学生什么的。民俗人文片偏重主观感受,留给自己。其实这两者在很多时侯在形式上无太多区别,关键是怎么看待这个片子,如何使用这个片子。需要强调一点,一张照片一旦落入民俗或人文的范畴,仅靠图片本身是不行的,必须要有文字。此时文字会很大程度上决定它是资料片还是人文片。这一点有别于那些沙龙摄影或专门参加比赛的片子。

先撇开人文与民俗的关系,而是来看民俗与纪实的关系,民俗是否属于纪实的一部分?

以往讨论某种摄影形式、类型等,都离不开画面的表现形式。但是能否从主体(被摄者)与客体(摄影者)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呢?

以主体来作为参照点,客体的位置有高中低三种,客体相对于主体的位置不同,就决定了不同的摄影形式/类型/属性等。

从纪实来看,客体相对于主体是中间的位置,就是与主体是平级的,也就是客体无意去干涉或者影响主体,只是一种所谓的“客观”的记录,是不带个人主观色彩的摄影。

而人文摄影呢?客体应该高于主体,客体对主体有种关怀的心态(即使谴责主体也是关怀的一种表现),有种试图改变主体的态度(不管实际是否能够做到)。人文摄影可以通过自己拍摄的画面来引导和引起人们对被摄主体的关心或者挂念,是一种带有个人比较理性的主观色彩的摄影。

然而,现在比较流行的“观念摄影”、“行为艺术摄影”等都应该算人文摄影吗?

我认为是。严谨点说,他们是人文摄影的一个分支。许多世界名作都是摆拍的。我印象比较深的1幅是1个几十人的模拟战争受伤的场面,惨不忍睹有如炼狱一般,乍看以为是真的,细看很奇怪,其实是摆拍的。商业目的摄影当然同时可以是“人文”的。《新周刊》每期有“每周娇点”,其实就是一些尚未成名的靓女写真。一个愿摄一个愿意被摄,反正老百姓喜欢看。里面有拍得很糟糕的,也有拍得很“人文”的。比如有一期肖全拍的一个深圳模特我认为真是棒极了,肖全把本来天生丽质的小姑娘拍得很纯洁,但又把她放到一个大社会文化的背景里。肖全的文字也很漂亮生动,他谈到小姑娘的理想是开个麦当劳(还是咖啡馆?忘了),谈到当这个美丽的小姑娘过马路时,奔驰里的绅士淑女很欣赏地看着她主动给她让路。这个是“人文摄影”吗,当然是。

人文摄影的本质就是关注人的生活状态的摄影活动.要反映人的本质特征,包括生存状态,精神追求,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等.民俗摄影属于人文摄影,人文摄影属于纪实摄影,它们追求的都是真实.我认为人文摄影师不管用摆拍等方式去干涉被摄者,还是纯粹的记录,只要画面能传达所要传达的信息,这照片本身就是人文摄影的作品.

人文的定义: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人文还应该有文明的成分,总说某某地方人文环境比较好,其实指的是某地方某方面比较文明.人文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是整个社会现象的总和.所以人文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人文就是以人为本位,所反映出来的东西一定是人,关怀的是人,尊重的也是人.

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一是指以人与自然为对象的世俗文化的研究;二是指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强调以人为“主体”和“中心”,尊重人的本质、利益、需要及多种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其主流是市民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和禁欲主义的新文化活动。

人文科学:在欧洲原指人类利益关系的学问,区别于神学。后含义几经演变,一般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也包括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

至于人文地理的概念,人们大概都认同。但人文就更宽泛了。人文大概有地域文化、阶层文化、历史文化······也说不好,有大学设有“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或系,他们应能说好。
人文照片大概应是研究性的,陈述某种或某些价值的,须摄影者长期体验和思考而积累成专题,在这里摄影才还其手段和工具的本质。观看这些照片的人开始是不会注意它的影调、质感等形式要素的,而是一下子就被其内容吸引。而这正是这些照片技艺高超所在,是纯属运用技艺不为其所累的表现,是摄影的最高境界。至于这里热衷的器材拜物教,润与不润、透与不透······不在同一个范畴谈论。

人文摄影:

“人文”这个概念是很有广度和深度的意义,包含历史、天文、地理、哲学、文学、艺术、考古、语言、科学等等,加上“摄影”就更热闹了。

说“人文地理”恐怕人人皆知,单讲“人文摄影”这一名词,其概念感觉即明确也糊涂。摄影的绝对作用是可视性,是一种手段、过程、保留的方法,相机则是工具,人眼是雷达式的探索仪,思想是灵魂。但但这些东西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很和谐地所拥有。反映这个世界的、能够有社会效应的“人文摄影”的大作,其难度可能不大,但一定不小。因为对每个人而言机会是不平等的,重要的是时间、空间内的事件无从把握.....个人认为“人文摄影”—---只有通过摄影实践才能够总结出内涵和外延,慢慢地实现她的定义......

我觉得,在通常意义上的人文摄影进入了关注'弱势群体'的误区,但为什么会有这种误区?我想是因为人们都喜欢一些非主流的东西,和悲剧性的效果.撇开“人文摄影”,单说影视作品。大家也许关注到成功的影视作品往往都有这样的要素:或者动人的故事,或者非主流的主体,或者是2者的结合。而那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就没有那么有视觉冲击力了.于是就变的不“人文”了,但时间久远,一旦这些主流现象成为历史的时候,人们又开始怀念这些人文来.

人文摄影似乎是个很大的题目,但“人文”究竟只是加在“摄影”前的定语。摄影最初的目的,无非是保留图像和传达摄影者的所见。那么,传达的是什么呢?黄色的迎春花传达了春天的生气勃勃,广袤的草原传达了阳光与土地的味道,镜头对面的眼睛呢?当照片被放在第三者手中时,他看到的是被摄者的思想,还是摄影者的思想呢?

我认为人文摄影作为一表达方式,照片传达的应该是摄影者的思想,或者摄影者想传达给观者的他们看到的思想。对于人文摄影作品,我的理解是:图片反映具有社会或者族群意识性质的人类个体或者群体的生理基本特征、所处社会或者族群环境、意识、对“价值”的取向;历史;文化;基本经济结构;产业或者作业结构;所处地理以及自然环境、居住环境;宗教或者其信仰;教育;科学认识、发展程度。
人类的活动这个范畴其实很广,有生产劳动。民风习俗,有思想的活动,有战争与和平,有反映贫困,也有反映奢华等等,一切人类的活动,利用摄影纪实的这一特性将他们记录下来,摄影者要如何记录这些东西,如何将要表达的东西表达给观众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里有这样一段:“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造境、写境,都只是一种手法而已(当然这种手法的高下对作品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是摄影者想表现的思想。有人似乎认为,拍几个穿少数民族衣服的人,就“人文”了。那也着实太看低这两个字了。

而所谓“人文摄影”,应该就是摄影者通过器材和技术所表现的、被摄体背后的社会意义,是摄影者的思想和思考。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这种表现又谈何容易呢。

我们通常所拍的“人文”片,确实属于人文的范畴,但是却不能确切的称其表达了人文,顶多称之为或多或少主观性质的个人报道摄影作品,因为我们真的很少在拍摄前花多少时间去多方研究、考察、观察我们所拍摄的“人文”性质题材。人文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宽泛的概念,要较完整的表现“人文”性质,牵涉多方的学科、观察和考察,这也是NG或者Discovery拍一个专辑之所以要耗费那么多时间和金钱的主要原因。

人文摄影中摄影者和被摄者的关系

我也一直在想,人文摄影中摄影者和被摄者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有人说,摄影者的位置应该高于被摄者,带着关怀和试图改变主体的心态去拍摄。这句话是否有可斟酌之处先不说,摄影史上我知道有不少拍摄肖像的摄影师也是这样做的,比如丘吉尔那幅著名的肖像,摄影师拍摄了很多次都不满意,最后走上前去,把首相嘴里的雪茄抽了出来,丘吉尔诧异以后就是愤怒,这一瞬间被拍了下来,成为不朽之作。

卡蒂埃-布列松,他的原则是不干扰被摄体的情况下抓住决定性的瞬间。他是把自己放在与被摄体平等的位置去思考的,他的作品如果按照被摄者和摄影者的关系去解释,应该归于纪实一类吧,但是他在作品里表现出了自己对被摄者的看法。比如在他的作品集A Propos De Paris里,他拍摄的巴黎的上流社会和下层平民的手法是不一样的,至少在他选取出来放入影集的作品来看,他要表现的感情是不一样的。这就延伸到另一个问题:是否加入个人感***彩。

拍摄时常常难以避免不加入个人的偏好和个人的感***彩。就象同是拍摄伊拉克战争,如果选题是美军在伊拉克,有人可能拍摄美军英勇善战的一面,有人拍摄美军在战争中沮丧的一面。这就已经表现出了个人感***彩。

纪实和人文的区分其实非常模糊,至于“关怀”和“影响”之类的,我觉得不足以成为区别两者的标识。而人文摄影中摄影者和被摄者的位置关系,也不能成为作品好坏判别标准.

总结:

“人文摄影”显然是一个中文词,它没有对应的英文翻译。英文中有documentary photography, street photography,cityscape photography这样的分类。不过我觉得,就人文摄影所包括的范围来看,它对应的英文概念应该是photojournalism(纪实摄影)。中国摄影起步不早,故借鉴西方的概念也就成了自然。

曾经看了篇关于“摄影与撒尿”辨证关系的文章,被朋友套上了“人文摄影“的“黄尿”标志”,幽默的来有点意思。原话是“……整天往高的地方狂飙,完了还不忘在大草原撒尿。尿完了地上赫然出现了两个黄黄的大字“人文”……”

其实,无所谓人文不人文,想拍就拍,跟撒尿似的,只有医生才可以化验尿属于那个类型,至于尿尿的人嘛,只能撒出自己的尿或者有点象别人的尿;至于怎么撒,撒的质量如何,那就靠自己了……

用一句调侃的话来总结:世界上原来是没有“人文摄影”的,是人们说多了,“人文摄影”就出来。
作者: 阳光    时间: 2009-1-20 21:14
好深奥




欢迎光临 骑友网|单车论坛|骑行网|自行车之家 (https://51bik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