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友网|单车论坛|骑行网|自行车之家
标题: 走进南非Cape Epic 感受充满激情的山地环法赛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小胖 时间: 2018-3-15 16:39
标题: 走进南非Cape Epic 感受充满激情的山地环法赛
本帖最后由 张小胖 于 2018-3-15 16:42 编辑
本文来自:tom.com
南非Cape Epic自创立以来就是一项艰难无比的赛事,正因如此,每年才会吸引无数的山地爱好者前往南非。
距离中国直线距离超过1万公里的南非,这里让人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有《国家地理》所描绘的草原和狮群。至少在每年的三月,Cape Epic赛事的开幕让全球山地车爱好者的视角都聚集在了这里。作为国际自行车联盟UCI高级别的HC赛事,Cape Epic赛事自身的难度、南非壮丽的风景以及组委会贴心的服务都成为了这项赛事的特色。2018年3月18日,第十五届Cape Epic将继续在南非开普敦拉开帷幕。包含一场序幕赛以及七个分站赛,比赛共计8天,赛段全程658km,累计爬升13530米,可以说是很虐了。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过往十四届的比赛,老外成为了Cape Epic的主要参赛者和领导者。直到2014年,香港车手郑泽诚(肥诚)和陈方的出现,中国首队组合才踏上了号称“山地环法”的赛场。2018年,郑泽诚将继续前往开普敦参加Cape Epic,只不过这次和他搭档的不再是陈方,而是来自广西的车手凌鹰。于此同时,中国队的阵容也扩大了,另外两队是张诺和张曦浠,还有越野圈跑步大神南瓜(王军)和橄榄(孟秋渝),有趣的是,这三位都是美国闪电(SPECIALIZED)赞助的团队,而转战骑行圈的王军和孟秋渝则受到哥伦比亚COLUMBIA和佳明GARMIN品牌的青睐,并赞助了此次行程。
山地环法赛别称由来
是谁第一个将Cape Epic称之为山地车界的环法赛呢?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冠军、荷兰车手巴特·布伦蒂安斯,他曾参加过7届Cape Epic,并在2005年夺得男子组冠军以及2012年、2014年、2015年三届大师赛组的冠军。因此,在他将Cape Epic比作是“山地车界的环法赛”之后,这个说法就广泛流传,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并且,在UCI将Cape Epic纳入到积分体系之后,它也成为了为数不多的能获得UCI积分的山地多日赛。夺得冠军的车手能够得到等同于环法、环意和环西个人总冠军相同的积分—— 160分,因此,Cape Epic的地位毋庸置疑。Cape Epic共设置了5个组别,包括男子组、女子组、男女混合组、大师组(40 -49岁组)以及高龄大师组( 5 0岁以上组),所有参赛的车手必须以两人组合的方式参加比赛,所有车手可以互相帮助,这也是比赛的一大特色(在UCI组别中,如果车队一位车手退赛,另外一位车手可以身穿“OUTCAST”的骑行服参加比赛,但不能提供任何帮助以及影响比赛进程)。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成双结对”的比赛车手
难度,同样也是赛事的一大特色,除了序幕赛的25 公里外,后面接下来的赛段平均在100公里左右,每个赛段爬升高度平均为2000米左右,这对于很多车手而言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并且,身处南半球的开普敦在3月时才刚刚入秋,巨大的温差都让身处北半球的车手有些不适应。早上的温度只有1 2 °C,而白天的最高温度则达到了36°C,这可让很多还处在冬季的欧洲车手倍感不适,就好像肌肉完全没法被唤醒一样,爆发不出力量。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比赛过程中正在奋力骑行的车手们
Cape Epic有什么样的魔力?
从2004年创办至今,Cape Epic在经过短短的十几年就变成了世界顶级赛事,这其中跟赛事的难度以及组织方的细致安排有很大的关系。
从媒体的角度而言,Cape Epic的接待工作是完美的。赛事的影响力已经波及到全世界,因为全世界各地的媒体都可以申请来到现场报道比赛,因此负责媒体接待的一个小组就达到了10人,各自分工不同,电视媒体对接、摄影记者对接、文字记者对接,各项工作都完成得很细致。负责摄影记者的Media Host总共有两人—— 特里·科布斯(Terry Kobus)和莱拉·卡普夫(Leila Kopff),他们并不是正式的员工,而是志愿者。参加过前三届赛事的特里,虽然年事已高,但他又割舍不下Cape Epic而成为了比赛的Media Host,一做就是10年。而来自法国的莱拉则在开普敦居住了11年,作为自行车运动的爱好者,她也已经连续三年成为了Media Host的志愿者(在组委会的规定中,志愿者如果要在未来参加比赛可以优先获得资格)。他们主要的工作非常的琐碎但又很重要,转场时间安排、护送媒体到达拍摄点,赛事信息发布等等,事无巨细。在媒体中心,每次转场之后,组委会都会安排两位相机技师负责摄影记者器材的清洁、维护工作,简直就是细心到令人发指。
(, 下载次数: 0)
特里·科布斯(Terry Kobus)
(, 下载次数: 0)
莱拉·卡普夫(Leila Kopff)
从赛事角度来看,每年参赛的差不多有650支车队,总共1300位车手,再加上工作人员,媒体人员的住宿安排,工作人员都需要安排好转场后起终点设施的搭建、约2000顶帐篷的拆装、洗车区、机械保障区域的拆卸与搭建,这可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工程。在8天的赛事中,一般两三天就需要转场,所以当我们早上从起点出发到达终点时,终点所有的设施都已经安排好,并且2000顶帐篷也已经就位。当车手们陆续达到终点之后,你可以看到各种指示牌,车手们只需要将车放至在洗车区即可,接下来便可去移动的洗澡间、卫生间、按摩帐篷、休息帐篷进行洗浴和放松。虽说帐篷住宿的条件很简陋,但设施却非常齐全,井井有条。举个例子,即使是移动的卫生间,都有专人负责,只要一个人上完厕所,工作人员就会进行打扫,保证干净的环境。所以,Cape Epic赛事的条件看似简陋,但并不艰苦,甚至会令人享受。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看似简陋实际很舒适的现场设施
判断一个赛事是否成功,我们通常会关注很多细节方面的问题。每一个赛段都会设置两至三个补水点,而当我在补水点后面拍摄进行补给的车手时,两个工作人员正在表格上细致地记录补给的数量,例如水、能量饮品以及有多少车手补充能量饮品到水壶中......在与工作人员的交谈中,他告诉我虽然记录的数量会有误差,但能够大概记录车手补充水、可乐还是能 量饮品,这样可以让组委会有更直观的数据来做好补给工作。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车手们在补给站接受补给
毫无疑问,赛道设置 、难度是赛事是否具有吸引力的一大重要因素,但随时而来的各种细节同样能决定这个赛事是否能成功,能否让车手们享受比赛,这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从2004年至今,Cape Epic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山地多日赛这绝对不是吹牛皮吹出来的。
名额来之不易
Cape Epic是完全开放的赛事,UCI级别的车手大约在100队左右,其余剩下的大多数都是业余组别的车手。不过,Cape Epic的比赛名额并非想报就能报上的,每年赛事的参赛车队大约在600支车队左右,逐年增加。拥有UCI执照的车手拥有一定数量的参赛名额,而业余车手如果希望参加2017年的赛事,那么他们就得通过网络与众多参赛者一起争抢100个早鸟名额(Early Bird)。 这就好比上海代拍车牌的黄牛一样,眼疾手快心不慌,否则还是等待接下来的“大乐透彩票”吧。南非当地的车手以及国外的车手必须在规定时间之前提交报名申请,然后通过大乐透抽奖的方式来决定哪些车手获得参赛名额。举个例子,Cape Epic的参赛名额争夺就好比是上海车牌拍卖方式与北京车牌摇号方式的结合。数万人争夺 100个参赛名额,没有成功的话就等待摇号。
还有一些名额则是留给了媒体、慈善机构以及志愿者。媒体可获得一定数量的参赛名额,既可以参加比赛,又可以报道比赛,这绝对是不错的体验,而这也成为了我的下一步的目标。慈善机构也拥有一定数量的名额,可在其网站上进行参赛名额的售卖,所得收益归属慈善机构进行运营以及公益活动的开展。最简单的获得参赛名额的方式就是成为赛事的志愿者,可以得到一个参加下一年度赛事的名额。
还有一个需要衡量的就是参赛的报名费,这绝对是一笔非常大的支出。南非本地车手的报名费用是67,900南非币(两人),而国外车手则通过美元结算,需要缴纳5,490美元的费用(两人),相当于一个人的报名费就要18,000人民币。如果你住不惯帐篷,你也可以申请酒店住宿。同时,你也可以申请机械服务,每当比赛结束之后,技师就会清洗车辆,重新保养整车的各个位置,而车手在第二天的比赛就仿佛骑上了一辆新车。当然,这些所有的服务都是明码标价的,相对应的服务就会收取相对应的费用。这些费用支出值得吗?你可以听听来自香港的车手郑泽诚的说法,“参加Cape Epic的费用支出大概在3、4万人民币,包括报名费、酒店住宿、车辆维护等等,但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支出。就好比今年的比赛,我和队友就只要享受比赛就行,每天都能有好的睡眠,赛事出发前就好像骑上了一辆新车,完全不用担心车辆哪些配件出问题而影响比赛。上一次参赛我们就没有选择车辆维护的服务,所以每天回到帐篷营地后还要对车辆进行检查、零件更换,特别辛苦还影响睡眠。”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正在接受维护车辆
用车手的说法就是“花钱自虐”,但又过得很开心,绝对是人生当中非常有纪念价值的回忆。在他们看来,参加Cape Epic绝对是对自己身心、意志的一种考验。是的,不逼自己一把,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 下载次数: 0)
欢迎光临 骑友网|单车论坛|骑行网|自行车之家 (https://51bike.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