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友网|单车论坛|骑行网|自行车之家

标题: 那篇叫《兰亭序》的名作下落 [打印本页]

作者: longhua    时间: 2009-2-7 21:43
标题: 那篇叫《兰亭序》的名作下落
那篇叫《兰亭序》的名作下落
  
  唐朝初年,会稽云门寺有位老和尚智永在弥留之际,将弟子辨才叫到了自己床头。
  
  正在辨才为师傅抽泣的时候,智永郑重其事地将一个包裹严密的匣子托付给了辨才。辨才打开,发现里面竟然是东晋著名书画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辨才疑惑地看着病重的师傅。智永缓缓地向辨才吐露了一个惊天秘密:
  
  智永和尚出家前姓王,正是王羲之的第7代嫡系子孙,保管着先辈的代表作《兰亭序》。《兰亭序》是王家的传家宝,被子孙世代珍藏。传到智永手中的时候,智永少年出家,虽然酷爱书法,无奈没有子嗣可以继续流传下去,只好在死前将 《兰亭序》传给心爱的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对书法也很有研究,自然知道《兰亭序》的价值,严肃地接过了师傅的临终嘱托,发誓不会辜负师傅,无论艰难困苦都会将这件书法名作保存下去。智永欣慰地合上了双眼。
  
  辨才和尚将《兰亭序》藏在他卧室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内,小心守护,除了亲近和尚,从不给外人看。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辨才和尚保存着《兰亭序》的信息还是流传了出去,最后传到了唐太宗的耳朵里。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尤其喜爱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唐太宗广泛的征集王羲之的书法,献书者纷纷涌献,都获得了优厚的奖赏。李世民经常临习,但他梦寐以求的王羲之《兰亭序》一直没有现身。当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序》在辨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去索取。辨才和尚为了师傅的嘱托,硬是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皇帝的使者来一次,辨才和尚就推说一次不知真迹下落。辨才是咬紧牙关,就是不承认自己有王羲之的真迹在手。
  
  李世民还算是一个相当仁慈的皇帝,没有恼羞成怒,更没有发兵硬抢。李世民决定智取《兰亭序》。他派同样谙熟书法的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接近,寻机取得《兰亭序》。萧翼对王羲之书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机。辨才和尚很信任这个书生。有一天,萧翼兴高采烈地来找辨才和尚。待两人寒暄之后,萧翼郑重其事地从怀里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这些都是萧翼从皇帝手中拿来的王羲之的真迹。辨才和尚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些王羲之的作品,一时兴起,不以为然地说:“这些虽然是王羲之的真迹,但不是佳品。我这里有王羲之的代表作。”萧翼忙问是什么作品。辨才和尚兴奋地告诉他是 《兰亭序》真迹。萧翼假装不信,说《兰亭序》早已从世间消失了。辨才和尚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萧翼观看,萧翼一看,果真是 《兰亭序》真迹,大声称赞。这一次,辨才和萧翼两人畅谈书法,通宵达旦。结果辨才和尚不知不觉,昏昏睡去。等他第二天醒来的时候,辩才吃惊地发现《兰亭序》不知去向,书生萧翼也不知去向了。辨才和尚恍然大悟,方知上当。
  
   后来,辩才知道《兰亭序》进入了皇宫。他失去了真迹,内心不忍,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这就是流传最广的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到底是什么作品让李世民对它仰慕不已,并多次重金悬赏索求?《兰亭序》到底有什么魅力让这位伟大的君王神魂颠倒,千方百计要将它赚到手呢?“萧翼计赚兰亭”的故事流传很广。还有另外一个说法说萧翼假扮书生,住在庙中与辩才谈诗论字,书字,使辩才将他当成最好的朋友,骗得了辩才的信任。后来他用激将法让辨才和尚拿出《兰亭序》来让他观看。一次萧翼趁辩才外出,乘机盗走了《兰亭序》,把它献给了唐太宗。
  
  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的李世民得到《兰亭序》后,喜出望外,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他将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刻碑坚于学士院,并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也“洛阳纸贵”。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李世民守着《兰亭序》不放,一般人能看到摹本就引为荣幸。
  
  这个《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作者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地位。话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33岁的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事”。会上每人做诗,最后集结成《兰亭集》,王羲之为大家的诗集写了一篇序文,就是《兰亭序》。王羲之写序言的时候,酒醉未醒。他趁着酒兴一气写下了28行,总共324个字的《兰亭序》。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了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整部书法作品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到达了当时书法作品的巅峰。后来王羲之酒醒后想要重写。毕竟每个书法家都有超越先前作品的欲望。可惜王羲之在清醒的时候怎么写都写不出原来那种天马行空、游行自在的感觉。最后,王羲之不再希望超越,感叹说:“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他将已有的《兰亭序》看作是“神助之作”。这件作品也就被视作了他的代表作,看作是魏晋文人风度的代表作。
  
  后人评道“右军 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行书第一”,认为《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王羲之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因此,《兰亭序》成为了达官显贵、书法家和收藏家的竞相收藏的对象。《兰亭序》从它诞生开始就数易其手。《兰亭序》的珍稀可以从上头盖满帝王的落款窥见端倪,一直是收藏家们追求的梦幻逸品。
  
  唐太宗得到《兰亭序》后就爱不释手。据说他临死前,下令将《兰亭序》真迹陪葬昭陵。从此《兰亭序》真迹又再也没有在世间出现了。后世所谓的《兰亭序》大多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制造的摹本。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兰亭序》则首推“定武本”。但郭沫若先生考证世间流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没有相同之处,书体也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同。所以郭沫若先生怀疑这些摹本是隋唐时的人伪托《兰亭序》伪造的。郭沫若的考证没有得到多数史学家和收藏家的赞同。
  
  后来又有传说藏于唐太宗的昭陵的《兰亭序》随着盗墓者的掠夺,已经重见天日了,只是下落成谜。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间唐朝的《兰亭序》摹本。此本和今天流传下来的墨本各不相同,很难确定究竟原来是什么样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卷根据卷前项元汴标题“褚摹王羲之兰亭帖”,定为褚摹兰亭序。同时卷中有米芾题诗,所以也把它称为“米芾诗题本”。全卷有宋、元、明诸家题跋或观款,以及鉴藏印记215方、半印4方。其中“滕中”等2方北宋印和南宋绍兴内府“绍兴”、“内府印”、“睿思东阁”等7方玉印属真,第一后纸上米芾诗题及7方钤印也是真的。米芾诗后接纸上范仲淹、王尧臣、米芾等5家题词及钤印均伪,应当是南宋末年所临。以后接纸上的元、明诸家题识均真,但怀疑是从别处上移来配上的。
  
  近年来有消息指出,《兰亭序》真迹其实在台湾。但台湾媒体报道说,其真迹下落众说纷纭,一旦确定真迹在台湾,势必将再次掀起一波收藏旋风。
  
  《兰亭序》因为李世民的推崇与喜爱而得到提升地位,也因为李世民的原因在世间失踪了。也许正是因为《兰亭序》的真容难见,才使它充满了神奇的光芒。
       
作者:woolworth 回复日期:2008-5-29 9:30:13 

  
作者: 雪山飞狐    时间: 2009-2-7 22:17
得不到的总是好的!!!
失踪的好啊!!!





欢迎光临 骑友网|单车论坛|骑行网|自行车之家 (https://51bik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