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友网|单车论坛|骑行网|自行车之家
标题:
读《袁氏当国》
[打印本页]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7 23:53
标题:
读《袁氏当国》
淘得一本旧书《袁氏当国》,书的作者:唐德刚。广西师范大学岀版社岀版,2004年11月第1版第1次卬刷。
原来只当是收藏,可翻开一看,看到了我所不知道的历史故事。
书在读,边做一些笔记,我将陆续把一些笔记发上来。个人才疏学浅,有读错或误解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这个论坛好,骑着自行车游乡野山间,自由自在的生话。我先用文字加入进来吧。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8 00:14
一、突然临时大总统
翻开书,最先岀场的却不昰袁氏,而是孙文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时势真是瞬间沧海桑田,书中说(武昌起义时,中山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一家中国餐馆打工为生,收到武昌起义的电报后,乃兼程回国。……12月25日抵沪,四天之后遂以17票中的16票的绝对优势,当选为即将成立的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10日,已是45岁的中山兄此时还是一个餐馆的打工仔,他可不是在潜伏,所谓“为生”乃赖以生存也。可是到了1911年12月29日,仅仅过了2个月19天,他当上了一个国家的大总统。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8 00:31
二、有人不服
也有人不服,被鲁迅誉为首先是一个革命者,其次才是一个大学问家的章炳麟就说:(论功应属黄兴,论才应属宋教仁,论德应属汪精卫。)。章炳麟就昰国学大师章太炎,亦是清末民初革命场上的风云人物。
在他的不满中,我注意到那个“德”字出现在汪精卫这个名字的前面。“德”是一个好字眼啊!汪精卫的前面何曾出现过这么好的字,反正我以前看到的汪精卫的前面不是“奸”就是“贼”。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8 00:59
三、中山是黑马
书中说(虚位原以待袁,中山变成黑马。)
袁氏手握重兵,所以革命阵营是想把他拉过来的,但是袁世凯不来。
而革命阵营中,各个派系分别力推黄兴和黎元洪又相持不下。
新国家马上就要成立了,总得安排一个领导吧,适时孙中山到,(论革命历史,论海内外声望,论建国学理……),好了,就安排他了。
这个临时大总统由各省都督代表会选举产生,代表会由17个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的省组成,每省1票。当时中国一共有22个省。
这些开国元勋们搬抄美国的制度,书中说(美国立国之初,也正是这样的。)(……华盛顿总统也是如此这般选出的。)。可是以后的历史发展中,孙中山成不了华盛顿,国家也没那个命。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8 01:02
困了,明天继续。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8 18:38
四、好年轻的部长们
大总统有了,接下来就设立了十个部。部长叫总长,副部长叫次长。当时没有设总理一职,所以十个部由总统直管。书中有一份各部负责人的名单,我惊讶于部长们好年轻。
这个首批部长成员中,多数都只有30多岁,还有四位连30岁都不到,才20多岁。最受瞩目的外交部,次长魏宸组27岁。他的上司外交总长王宠惠也只有31岁。
最年轻的是汤芗铭,25岁,海军部次长。书中也有提及这个年轻人在少年时的一件丑事,1904年19岁的他留学法国期间,由孙中山介绍加入兴中会,事后后悔了,于是偷偷割破孙中山皮包,取走之前填写的会盟书。他也有他的理由,他说因为后来才知道孙中山是黑社会。现在孙中山昰大总统了,并任命他为海军次长,真不知他该如何面对?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8 19:10
五、有个绍兴人
有个绍兴人,交通总长汤寿潜,他年岁比较大,55岁。书中说(而汤且昰杀害女革命者秋瑾的主谋。)。
秋瑾是同盟会的成员,为革命抛了头颅洒了热血。孙中山是同盟会的领袖,他不报仇也罢了,为何还要任命汤为部长呢?
原因是:书中说(这次武昌起义,各省纷起响应,原是基于清政府墙倒众人推的形势,同盟会所出的力量只是一部分,可能还不是主要的部分。),这个民国政府(……它就显然昰个新旧杂组的“拼盘”了。)。
今天路过轩亭口,对着牌楼拍了一张照片,心中想到秋瑾_死不瞑目。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8 19:15
秋瑾就义时的图片,截屏于老电影。
[
本帖最后由 黄昏雨 于 2009-8-8 19:22 编辑
]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8 19:29
今天路过轩亭口拍得照片。
昨日已立秋,今天亦可谓秋风秋雨愁煞人。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9 17:17
六、孙中山无意当总统
他是想当总统的,但他没有当总统的实力,所以心虚。
孙大总统都已经就职了,仍几度电报给袁世凯,促他反正,表示自已随时让位。袁世凯手握强大的北洋军,国家稳定非袁不可,而不是非孙当总统不可。
当袁有点心动了,由同盟会成员占多数的临时参议院通过的暂代宪法的《民元约法》,其中把政府的模式由美式总统制改成了法式内阁制。内阁总理统领各部,直接向国会负责。这样把总统这个职位架空了,这昰同盟会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请袁来当个虚位元首,位高权空。
临时参议院由各省每省选三名代表组成,它取代各省都督代表会,是全国最高立法机构。
一方面屡屡请袁世凱过来当大总统,一方面又把总统制改成内阁制,革命阵营并不信任袁世
凯。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10 18:23
七、袁世凯的经历
袁世凯成名于朝鲜。在甲午战争1895年之前,朝鲜是清朝的藩属国。袁世凯22岁弃文从军,从驻朝清军的一名普通士兵做到清朝驻朝鲜的最高官员__总理交渉通商事宜全权代表,领三品衔。在朝期间,力战日本人的侵略,维护清朝的宗主国地位,立下很大功劳。其军事才能被李鸿章所赏识,开始平步青云。
袁世凯成就于小站练兵,组建了一支现代化的新军…后来发展成北洋六镇。这支军队从训练到武器装备,统统搬照德国军队的模式,并聘请了大量德籍教官,战斗力很强大。且这支军队只有袁世凯指挥得动。小站练兵奠定袁世凯的实力。
袁世凯扬名海外于山东。1898年12月,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当时山东也爆发了义和团排外运动,袁是带着新军前去就任的,之后便对山东境内的义和团展开了全面镇压。在现代化的炮火面前,刀枪不入的拳民瞬间灰飞烟灭,维护了山东的安定。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并得到慈禧支持的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地区如火如荼,但是在山东却被很快镇压掉了。袁又加入南方诸省的《东南互保》,既阻止了义和团排外运动,也避免了八国联军入侵,使清朝半壁江山躲过了两场浩劫。从此,西方列强开始注意这个手握重兵思想开明的实权人物了,袁也成为了一个他们可以接受的清廷官僚。
1901年李鸿章去世,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1907年进入清廷权力核心军机处,任军机大臣。
1908年光绪、慈禧一下子都死了,溥仪继位。(袁49岁,被摄政王载沣开缺回籍,几遭不测。),袁世凯的实力让清廷感到是一种威胁,就罢免了他一切职务,还差点暗杀了他。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廷要镇压,就得用北洋军,但这支军队只有袁世凯能指挥,得请他出山。袁就这样乘着革命的东风东山再起了。
11目袁岀任清廷的内阁总理大臣,军、政一把抓,权倾朝野。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10 18:30
天津小站练兵时的袁世凯。
这个面相也不象是个坏人,……奈何从贼。
[
本帖最后由 黄昏雨 于 2009-8-10 18:32 编辑
]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10 18:38
这是莫里循拍的新军照片。
[
本帖最后由 黄昏雨 于 2009-8-10 18:40 编辑
]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10 18:58
这也是一张莫里循拍得新军照片。
还有一张慈禧葬礼上新军的照片,我没有能从网上找到,那张照片里可以凊楚地看到新军已没有了辫子。可以证明在辛亥革命前,新军已剪掉辫子了。我曾在电视上的记录片中看到过一眼。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11 09:01
八、袁世凯的权谋
袁世凯大权在握,却没有镇压革命。书中说:(袁氏知道,革命派只可养,不可剿,剿则兔死狗烹。)。
因为袁世凯的暖昧,所以革命阵营多次向他招手,请他过来。你在清廷不就是总理大臣吗,你来,我们让你当大总统。
袁世凯如果倒向革命阵营,清朝立刻完蛋。袁世凯如果带领北洋军全力镇压革命,清朝不会亡,要亡也要等袁死后再说。
革命阵营与清廷的对立,都是为了一个国家。前者为了建立一个新国家,后者为了维持一个旧国家。而袁世凯站在两者之间,书中说:(不论做皇帝,还是做总统,都少不了他一份。)。完全是为了他个人的权谋。不忠不义。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11 09:48
九、不流血的政变
把自已摆中间的袁世凯,用自已的方式解决问题。他一方面派唐绍仪去跟革命阵营议和,一方面向清廷的太后谎称民军如何如何厉害,这仗打不了,如赞成共和,将来民国政府会优待皇帝。
小皇帝才6岁,什么也不懂。垂帘听政的隆裕大后才三十多岁,胆小得要命。书中称为:(孤儿寡母),(三百年来的孽,却要她母子独当之。),甚为可怜。
此时,革命党也来助袁世凯的危言耸听,京城内刺客横行。其中彭家珍炸死清廷主战派良弼,全城震动。剌客们连袁世凯也炸,只是炸不死他。革命阵营里派系林立,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和袁讲和的。
接着,身处前线的湖广总督段褀瑞率领50位清军将领通电全国,迫清帝退位。段是袁的人,袁的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1912年2月12日,皇帝溥仪正式下诏退位。
对于袁世凯的这个做法,书中多有肯定之辞。书中说:(他能把有两千年传统的帝制政体,在两个月之内就不声不响地和平转换掉,也箅是效率惊人了。);(袁的稳健的做法~慢慢搞他个不流血的宫廷政变,也未可厚非。)。
随着溥仪退位,才当了1个月13天临时大总统的孙文在南京宣布辞职,参议院改选袁世凯继任。这些进程是袁与革命阵营早就达成的议和内容。其实袁世凯最想要的是禅让,但形势做不了这个。于昰他退而求其次,逼溥仪退位,自己去当共和的总统。虽然现在那个总统是虚位元首,但是白已手中有军队,不会虚。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11 09:51
溥仪大约在这个年纪登基。
[
本帖最后由 黄昏雨 于 2009-8-11 09:59 编辑
]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11 09:57
溥仪大约是在这个年纪退位的。
以后历经被冯玉祥赶岀皇宫,祖坟定东陵(慈禧墓)、裕陵(乾隆墓)被孙殿英军队炸开盗空,投靠日本人做满州傀儡皇帝,被苏联军队俘虏,作为战犯在苏联被关了5年,押解回国后再被关了10年。
1967年10月17日因尿毒症病逝。
这位末代皇帝,一生命运多舛。
[
本帖最后由 黄昏雨 于 2009-8-11 10:42 编辑
]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11 10:47
隆裕太后,头脑简单的女人。清朝到她手里终于彻底玩完。
[
本帖最后由 黄昏雨 于 2009-8-11 10:50 编辑
]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12 12:34
十、袁任命首届内阁
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大总统,定都北京,他不愿去南京。
根据《临时约法》,袁任命唐绍仪为国务总理,负责组阁。
唐绍仪在14岁的时候,就由清政府官派赴美留学。读美国学校,寄住在普通的美国人家庭里。在美连续居住达7年之久,已经是一个很西化的人了。
唐与袁曾都是驻朝官员,后来也随袁在小站练兵,深得袁世凯的信任。
书中也列有一份首届内阁的名单,部长们年纪也比较年轻,但没有二十多岁的了,最年轻的是宋教仁,农林总长,30岁。
也有个绍兴人,教肓总长蔡元培。书中有两个词出现在他的名字前(德胜于才,好好先生)。
书中说:(这个唐内阁不用说是袁大总统的钦定内阁。其实权如外交、内政、陆海军、财政和交通,都清一色地掌握在袁记人物手中。)。
因为手中有军队,所以《约法》规定的虚位元首,一点也不虚。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12 12:40
身穿礼服的袁世凯,面容明显老了。
[
本帖最后由 黄昏雨 于 2009-8-12 12:41 编辑
]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12 13:22
十一、唐总理突然走人
1912年6月15日,当了不到3个月的国务总理的唐绍仪突然弃职不干了。与袁大总统实在难以相处。
30年来的情谊就在不到3个月里全部玩完,一个原因,就是屁股决定脑袋。以前唐等于是袁的跟班,自然是袁指东是东、西是西了。当唐坐上国务总理这个位置后,就不同以往了。依法国家是内阁制,唐总理是最高行政首长,而袁总统依法不过是个虚位元首,国家的象征而已。
但昰这个政府实际运作起来,却是袁总统是实权,而唐总理形同虚设。从大赦令、向六国银行借贷,到任命高级官员等等,都是袁总统一人说了算。依法须经总理副署的文件、法令,只有袁总统大笔一挥,就下达执行了。内阁中袁记的部长们也绕过总理直接向总统请示。
唐绍仪是非常气愤的,堂堂国家最高元首怎么可以这么没有法制观念,无法无天。书中说:(唐绍仪就只有微服出京,宣告失踪,溜之大吉,一去不返了。)。
这真是中国宪政史上一个大笑话,中华民国的首任总理,一个所谓内阁制国家的阁揆,突然离职,没有请辞、没有移交,居然还化装离京玩失踪。可见唐绍仪对袁世凯有多大气愤,你无法,老子也无法,走了,你自个玩吧。
这唱得那一出啊,他以为小孩子过家家。袁是军阀,你怎能和袁一般见识,还学他无法无天。留美7年,算是白学了,西弍民主政治的风范一点也没学到。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12 13:56
这就是中国共和史上的首位内阁总理。
他晚年死于非命。1937年12月日军占领上海,此时唐绍仪正寓居在上海,他把妻子儿女都送往香港,自已却留了下来。
国民政府多次派人劝说唐,劝他离沪,但唐不从。当时日本人有个“南唐北吴”计划,企图说服唐绍仪、吴佩孚岀任伪政权的首脑,并设立了一个叫对华特别委员会的机构进行计划的实施,由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负责。
1938年9月28日,土肥原贤二在唐的女婿岑德广陪同下,到唐宅与唐绍仪密谈。国民政府得到军统情报后,判断唐绍仪要当汉奸了。为了保住其晚节,遂决定暗杀。
1938年9月30日,军统的暗杀人员潜入唐宅,用利斧将唐绍仪砍死。唐时年78岁。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13 09:04
十二、宋教仁组党,孙中山修路。
书中说:(宋教仁是个搞行动的理论家和有野心也有理论基础的组织家,少年气盛,不忍不让……)。
正是宋教仁,一手把同盟会扩大并组建成了国民党。
1912年8月25日,国民党在北京成立。
孙中山自辞去临时总统的职务后,一直全国四处游历、讲演。后来袁世凯请孙进京,他于8月24日抵京。正好第二天参加国民党成立大会,被选为理事长,但孙力辞。后改由宋教仁代理,宋是国民觉首任党魁。
孙中山不愿当党魁,因为他更愿意去修铁路,他说要为中国延长铁路至20万里。袁总统任命孙中山为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理,于是孙乘着袁送给他的豪华专车去巡视全国了,看看哪里需要延长铁路。书中说:(等到后来孙、袁交恶,当局要清查铁道公司的帐目,始发现铁道一寸未建,而视察公帑却浪费百十万两。)。孙中山也FB得够可以了。
相比孙中山游山玩水一篇讲稿走四方,宋教仁的国民党在新一届国会选举中获得392席,赢得绝对多数席位。依法,新一届政府的阁揆就是宋教仁了。
宋教仁满脑子的责任内阁制,无视袁世凯的权力欲。书中说:(宋的主旨是要产生纯粹的政党内阁,总统不负责任,国会应先制宪,再依法选举总统。)。
他如此强硬。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13 09:13
民初最具民主政治思想的人,他就是宋教仁。
[
本帖最后由 黄昏雨 于 2009-8-13 09:16 编辑
]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14 10:45
十三、宋教仁之死
1913年3月20日,上海火车站月台,正准备赴京的宋教仁被刺客枪击打中腰际,次日身亡。
后查明凶手是个失业军人,叫武士英。虽然没有抓到他本人,但从他住的旅舍里发现一张应挂馨的名片。于是逮捕了应桂馨,并从抄出的原始文件中获悉,应的背后据使人是北京内务部的秘书洪述祖,而洪又受命于国务总理赵秉钧。
书中以“水门案”、“江南案”,来形容“刺宋案”。从法律角度讲,说袁世凯下令杀的,没有证据。可能是手下人体谅领袖苦心,主动出手干的。如果做得天衣无缝,领袖必万分感谢,升官发财。一旦岀了问题,也不关领袖什么事。而“刺宋案”的结果,领袖还是被拖下水了。
似乎也有可能是因为宋的党在国会选举中赢得绝大多数,赵秉钧为了保住相位,派人杀了宋教仁,结果让袁背了黑锅。
书中说:(而宋逝未几,凶手遂在牢中中毒而死,未几洪述祖亦畏罪潜逃,赵亦猝毙,)。这下越描越黑了,杀人灭口。
国民党内对“宋案”的态度分成两派,一派主张法律途经解决;另一派认定袁主谋,主张起兵讨袁。孙中山是主战派,在他的力主下,所谓“二次革命”爆发。但国民党掌控的那点兵力,那里是北洋六镇的对手。书中说:(“二次革命时未迭月,革命军就全军尽没。)。
孙中山流亡日本,国民党四分五裂。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14 10:58
照片中的宋教仁好象是睡着了,其实这已经是一具尸体。
他是一个引路人,他之死,国家随即失去了通往西式民主政治的方向。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15 10:13
十四、政冶流氓
孙的二次革命失败后,国会中的国民党籍议员并未与孙共进退,袁也对人不对党,只通缉主战的几个领头人。
1913年10月6日,国民党议员占大多数的国会选举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以前的总统前都有“临时”两字,所以严格意义上讲:袁是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统。
转正了的袁总统的第一步就是过河拆桥,以乱党的罪名解散国民党,国民党籍议员统统被取消议员资格。同时又大开杀戒。书中说:(袁氏正位之后,首先大肆捕杀地上地下的国民党员,一时血腥遍地。)。
接着袁弄了个约法会议,搞了一部《中华民国约法》,这是一部在袁氏意志主导下产生的宪法。根据新宪法,还拟定了数十种一般法律。其中的一部《修正大总统选举法》,书中说:(根据这个选举法,袁世凯不特享有终身职务,死后传妻传子,悉听尊便。)。
书看到这里,我发现袁氏自“刺宋案”后,他的政治道德开始沉沦。哦!对了,新帐旧帐一起算,他不是窃国大盗吗?袁贼何曾有过政冶道德,一开始他就是一个政治流氓。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15 10:18
国家遇人不淑,竟托付于这样一个政治流氓。
[
本帖最后由 黄昏雨 于 2009-8-15 10:20 编辑
]
作者:
单车静默
时间:
2009-8-29 03:37
找了半天,刚下载到手机,看完了再跟你切磋
作者:
z水边
时间:
2009-8-29 18:40
广西师范大学岀版社岀版的很多书都不错的。
作者:
路边飞
时间:
2009-8-31 08:50
记得以前谁说过 孙中山和袁世凯 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孙在同盟会时期,要求入会者发毒誓摁手印发誓对他个人效忠,一付黑道老大做派。
唐绍仪是袁一手提携上来的,一直跟了他几十年,有知遇之恩,被袁视为自己的军师,才放心让他做总理。无奈唐是庚子赔款时的留美幼童,自由民主那一套从小耳濡目染深入骨髓,没想到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华大地搞这个,理想主义一发不可收拾,正儿八经的干起来,让袁大佬头疼不已。
袁的大半生一直是无敌神勇的,奈何最后小站出身的各路军阀都不听使唤了,段祺瑞之流借着民心想篡大佬的位子而已。袁以知人用人著称,收揽人心那一套绝对强,就是封官给钱那一套,最后钱给完了,官封到顶,那帮家伙也想着要做总统过瘾了。
袁称帝实在是大总统太没劲了,跟他想象的完全不同,一边受国会制约,一边地方军阀坐大税赋收不上来,中央政府只是个空架子,不得不向小日本借钱才能过日子。还不如当年在大清朝时候权力大行事效率高,对于危难之时的国家还是得用中央集权那一套,那就恢复帝制吧,袁那时候到底还是经验少啊,要搞个人独裁只能想到帝制那套,后来蒋公某公就聪明多了,变着法子忽悠你们。
作者:
路边飞
时间:
2009-8-31 09:11
袁大师不是什么好人但也不至于要担万世骂名,可惜这骂名是不可能摘掉了的。
理想主义者王莽还被唾弃了2000多年呢
历史中有几人能被翻案啊,曹阿瞒是个特例。
对了,基于现实政治的考量,蒋公近些年一直在被翻案ing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31 15:32
边飞兄也读此书,有独特的见解。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31 16:59
十五、二十一条
我在读这本书之前,对袁氏的印象主要是两个:一个是他昰窃国大盗,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二是他是李鸿章第二,签了日本人的《二十一条要求》。
但在书中述说的二十一条,不是一个“签”字那么简单。
趁着其他列强陷入欧战,日本人于1915年1月18日向袁世凯提交了二十一条要求,声明如果中国不答应,日本军队就要海陆并进。
袁世凯两难,如果答应日本人的二十一条,那中国就变成了日本人的殖民地。如果不答应,日本军队入侵,一样让中国论为殖民地。我真纳闷,一个鼻屎大的岛国上一个性变态的民族,军队怎么会那么强大?
书中说:(但是对这“二十一条要求”,日本虽强迫袁政府绝对保密,但是袁也知道,中国唯一的自救之道,就是把这些要求向世界曝光。后来顾维钧化装进入英、美使馆……消息一岀,举世哗然。)。这有点跟李鸿章学的,以夷治夷,日本人搞二十一条想独霸中国,列强知道了自然会向日本人施压,决不允许日本人吃独食。当然强烈的民怨也可以成为与日本人交涉的筹码。
书中说:(回忆笔者在读小学时代正值九一八事变爆发,海内外各界人士,要求对日抗战之沸腾情绪,亦正如“二十一条要求”之时也。我记得国文老师要求我们背诵陈布雷为蒋介石所撰的《告国民书》说:“可战而不战,以亡其国,政府之罪也。不可战而战,以亡其国,亦政府之罪也。”我们师生在国文班上集体啜泣之往事,至今记忆犹新。)。国家弱到这种地步,面对日本人入侵,打是找死,不打是等死。
而在“二十一条”的谈判桌上,袁政府采取拖延战术,慢慢地谈。书中说:(这样一拖拖了四个月,日本人无可奈何,只好自动把条件减少,以免夜长梦多,引起英、美的阻扰,但昰中方还在继读请坐、喝茶、研究、还价。)。
1915年5月7日,日本人提交了一份最后通牒,不签即开打。
1915年5月25日,袁政府签下《中日新约》九条,换文十一件;另签有关解决山东问题的条约一件,换文两件。
书中说:(吾人如把日本提岀的“二十一条要求”原件和签订后的新约相比,可见二者有霄壤之别。)。虽然新约也是丧权辱国的,但是袁氏终究没有把中国变成日本的印度。
说袁氏之于签二十一条,应该讲是冤案。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8-31 17:18
签字时的中日双方代表合影。左起第一位是外交次长曹汝霖,四年后的五四动动就是从火烧他家开始的。
曹的旁边是外交总长陆徵祥。陆的旁边是秘书施履本。
日方:左起参赞小幡酉吉、驻华公使日置益、书记官参赞高尾亨。
[
本帖最后由 黄昏雨 于 2009-8-31 17:19 编辑
]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9-1 17:02
十六:拥戴
对付完日本人的二十一条,总算有时间忙自已的“帝”事了。
1915年8月23日,由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六人牵头成立了筹安会。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会员,展开帝制救国运动。
筹安会的运作,向世人摆明了袁世凯的意思。
从中央到地方,各色权贵,各种行业请愿团,纷纷响应筹安会,表态劝进。其中也许有认为民国共和不如大清帝制者,但更多成份是一场押宝运动。以袁氏的实力、暧昧的态度,判断其称帝已十拿九稳,那当然就把宝押到他身上了。等以后他当上皇帝,总得表示表示,大家都赢一把。
最后搞出一个国民代表大会,1915年12月初,1993名各地国大代表就地投票,全票通过“一致赞成(改变共和)为君主立宪团体”。根据国民大会的投票结果,书中说:(12月11日,参政院由副院长汪大燮领衔,山呼万岁,向袁世凯恭上推戴书,推戴袁氏为中华帝国皇帝。)。
从筹安会成立造势到万民拥戴,花了3个多月时间,袁氏的效率就是高。这还是袁谦虚了的结果,因为早在9月6日,参政院就已一致票决拥戴袁称帝。当时袁拒绝了。要等到搞了个国民大会的票决,再加上参改院,袁氏终于(12月13日)接受了拥戴。
袁大总统可终身任职,死后传妻传子,悉听尊便,原已是一个没有皇帝称号的皇帝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袁氏到最后还是要称帝。倒行逆施,自做孽不可活。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9-1 17:04
筹安会牵头人杨度
[
本帖最后由 黄昏雨 于 2009-9-1 17:06 编辑
]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9-2 15:18
十七:自作孽不可活
1915年12月中旬,袁世凯接受拥戴,宣布建立中华帝国,国体恢复帝制,改元洪宪。
12月25日,云南都督唐继尧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并发起护国战争,自任护国军总司令。任命蔡锷为第一军司令,李烈钧为第二军司令,分兵北伐。
如果只是云南一省的这点兵力,昰不足以推倒袁氏的。关键要看枪杆子最硬的北洋军。
袁的北洋军此时已实际掌握在段祺瑞、冯国璋手里了,段、冯两人皆反对袁称帝,所以面对叛乱北洋军态度消极。象是现世报应,当年袁的北洋军怎么对待清王朝,现在段冯的北洋军也怎么对待洪宪王朝。
书中说:(云南起义的爆发和它所引起的骨牌效应,在诺大中国,顾此失彼,袁世凯也是无法应付的。)。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但是问题没那么容易解决,袁氏已威信扫地,各省纷纷通电逼宫,连大总统都不要让他当了。最具指标意义的是4月26日冯国璋通电全国劝袁世凯下野,袁的权力基石北洋军公开窝里反了。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死,58岁。
1916年6月7日,黎元洪继任大总统。
完了,袁世凯就这样退出历史舞台。这本书我也读完了。
作者:
黄昏雨
时间:
2009-9-2 15:24
袁氏的洪宪皇帝照片。看袁的面相,真的不象是一个坏人,苍老的脸,寂寞的眼神,仿佛在向世人诉说一个当国者的艰辛与不辛……
[
本帖最后由 黄昏雨 于 2009-9-2 15:33 编辑
]
作者:
路边飞
时间:
2009-10-16 15:55
hehe 这本书我搞到了 过些日子看
台湾远流出版公司的 未删节版
作者:
吐鲁番
时间:
2011-4-27 10:18
拜读了,谢谢分享!
作者:
荒城之月
时间:
2011-4-29 12:44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不存在什么窃国大盗的称法,能者得之。瓷器活不是想揽就能揽上的。
欢迎光临 骑友网|单车论坛|骑行网|自行车之家 (https://51bik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