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友网|单车论坛|骑行网|自行车之家

标题: 转 关于轮组的一点唠叨 [打印本页]

作者: 涅槃    时间: 2010-7-8 12:25
标题: 转 关于轮组的一点唠叨
自行车行进时阻力的分析:

    自行车行进时阻力主要有四个来源,自行车内部摩擦力、风阻、重力及轮子的磨擦力。

    1: 自行车内部摩擦力: 主要来自花鼓及BB转动时的摩擦力,链条传动时的摩擦力,轮子本身的传动效能。车速越慢,此部份所占比例越高。 一般而言,一条润滑顺畅的炼条,传动效率大于90%,可以达到94-95%,所以先看看自己的炼条,是不是已经看不到不锈钢的颜色呢?

    2: 风阻: 风阻最重要决定于相对风速及有效的阻风面积。想象台风中,风越强(风速),伞越大(阻风面积),越易开花,也越走不动。

    相对风速: 决定于自行车速与风速,逆风时相加,顺风相减。小考题: 以时速30公里在时速10公里风速下逆风前进,相对风速为多少? 答案不是四十的人,请向国小老师报到。

    有效的阻风面积: 自行车的阻风面有: 身体,车架,手把,车衣,水壶架,安全帽,大齿盘,前煞车。人体阻力约占70%,自行车30%。而我们如果改变一台自行车及穿著或得到多大的效果呢?

    以25英里( 42.25公里)的个人计时赛为例:

    改变的设定   节省的时间 (单位: 秒)

    传统钢丝的板轮   30
    低风阻车架   42
    计时赛手把   30-60
    连身长袖莱卡车衣   14-25
    低风阻水壶架及水壶   14
    低风阻安全帽   20-25
    卡式踏板、鞋套   9
    低风阻大齿盘   6
    前后碟轮轮组   70
    下把位   180

    我们可以看到轮组的助益效果约在0.5-1%.约占风阻中的5-7%。

    各位有没有注意到连水壶架都有帮忙,难怪计时赛时,车手常不带水的。TREK 的计时赛用车甚至曾把水带直接做在下管内,接ㄧ根吸管在龙头边喝。

    3: 重力: 上坡时的主要阻力。
    4: 地面摩擦力: 不管车速多快,磨擦力是恒定不变的。

    阻力的构成与车速:

    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些阻力到底有多重要,以下以平路为例:


    1: 蓝线中,地面磨擦力是不会变的,而车子内部阻力是会随车速上升而稍微变大。
    2: 风阻在低速时,比摩擦力小,17km/hr时约相当,此后车速越快,风阻几乎是以与车速平方上升。
    3: 高速与低速的阻力比例不一样,通常高速是指30-40㎞/hr以上。
    4: 爬坡时,当时速低于30㎞/hr,速度较低,重力影响已远超过风阻。

    如何降低阻力:
    降低阻力可分为下列方式
    一: 降低风阻:
    A: 跟车: 这是最有效的方法。骑在大集团中,跟车,在高速时(大于40㎞)可以降低25-40%耗能。花费=○。如下图:



    B: 较低的骑乘姿势: 第二有效的方法,花费=○。最好进风洞测一下,省钱一点的,就趁台风来的时候去测试看看。
    C: 空气动力套件: 包括车架,手把,轮组,水壶架、、、、、、、、、、、等。 花费=$$$$$(=£££)!
    D: 穿著: 莱卡连身长袖车衣,计时赛用安全帽,鞋套,花费=¥¥¥(日币)。噢!对了,还要刮腿毛,效果也不错,用拔的更加赞,毛浓密一点的,说不定顺便减重个十来克。。另外买合身一点的车衣也有帮忙,大部分的人都买大了一到两号。

    二: 减低阻力:

A: 选择较细的胎,胎压加高,以管状胎较易达到。越薄的胎,胎压越高阻力越小;乳胶内胎也有帮助。
    B: 越小的轮径风阻力越小,且相对旋转重量也低,净重也低;不过前进时地面阻力较高,路面越不平越明显。想象要压过一5公分高的阶梯,小轮子较大轮子难爬上去。
    C: 润滑BB,花鼓,调整好链条长度,最重要是炼条要干净,勤清洗上油。

    三: 降低车重,减一点肥油,出发前记得上厕所。减轻车重,花费=$$$$$
    以上只是给各位一个概念,让各位知道轮组在整体中的地位

轮组的特性与选择:

    轮子的几个重要的特性:
    买一组轮子,我们会考虑几个特性: 重量,强度,空气动力特性,顺畅度,煞车性能,耐用度,方便性。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特性。
    1: 重量:
    A:单纯的轮重只是一个静态指标参考,对于爬坡较具参考价值。一般较好的前花鼓重约80-110gm,后花鼓200-270gm,钢丝每根约9-12gm,轮圈变化较大,纯碳纤维约在210-300gm(窄框) 280-420gm(大板框),铝框350-500gm,钢丝头,铝的约重0.5g,铜的1gm。整组重介于1100-1800gm间较常见。
    B:相对旋转重量 (rolling weight):比较重要。想象链球就较清楚,一个一公斤链球,链条一公尺来旋转,要将它转起来所需力量,与重量及链条长成正比。轮子也是同样的道理,但是轮子的重量分布并不像链球般单纯,钢丝、轮圈分布从内到外都有,不过以轮圈与轮胎,所占比例最大,因其位最外缘,重量也最高。而花鼓的旋转重量几乎不用考虑。
    2: 强度:轮子的强度决定于几个因素,轮圈强度,钢丝数目,钢丝张力,花鼓强度。轮圈越宽,强度越强,需要钢丝数目越少。刚丝数越多、编的张力越大,强度越强。花鼓强度越够,强度也更好。强度越佳,传动效能越佳。
    3: 顺畅度:主要在于花鼓的培林数目、大小及品质。越顺畅则培林磨擦力越小,越省力。很多轻量化的花鼓除了用上钛的飞轮座,铝合金甚至碳纤的轴。有些为减轻重量,用较小的培林,或少用一两个培林,但赔上了耐用度与顺畅度,并不是很理想。目前顺畅度最好的培林是陶瓷的滚珠,因它可以做的更圆,号称再40km/hr时,减低0.8-1.0 watt功率损耗,不过代价也很高,如果有兴趣,Zipp与Campagnolo都有此消金的选择。
    4: 煞车性能: 铝框的煞车性能较碳纤佳,散热也较好,如再加以CNC或陶瓷边-处理,连雨天都不用怕。碳纤轮框散热较差,需用专用煞车片,煞车时较易有异音,吓到路人,长下坡时较令人担忧。 ( 想想看4-5万的轮子,发出快毁灭的声音,多令人心疼;若速度不够快,还可以看到路人惊惶闪躲) 有些碳纤轮框会在煞车面胶合上铝片,又重个100多克,而且胶合面在煞车的高温下易有问题,也会需要的技术层面就更高了。
    5: 耐用度:通常是煞车面磨平了,碳纤的则可以看到碳纤维裸露,不过这与每个人煞车习惯与路况有关。有些则是培林先挂了。
    6: 方便性: 碳纤需用专用煞车片,且以管胎为多,换胎较麻烦。
    7: 空气动力特性: 以板轮为佳,且越宽者越佳,碟轮当然使最好的了。钢丝数目越少,钢丝越扁,也越佳。不过空气动力特性越佳,也是要付出代价的,通常是逆风时,破风如箭;侧风时,挡风如墙。你就开始蛇行,看到警察当心酒测被扣车。另外每家各有设计独特之处,有些是理论派,有些是行销手段,消费者要多比较。

    轮组对于自行车行进的助益:

    大约有下列几种: 降低空气阻力,减低踩踏施力,增加惯性使踩踏平顺。

    1: 降低空气阻力: 减低风阻也就减低耗能,以板轮破风性较好。
    2: 减低踩踏施力: 通常是上坡时,经由减轻轮组整体重量帮助最大。
    3: 增加惯性使踩踏平顺: 相对旋转重量越高者,惯性越高。

    轮组的惯性:

    轮组的惯性取决于轮子的相对旋转重量,我们有提到这个数值是无法直接测得,不过最重要的是轮圈与轮胎重。可以用一5-10公斤的秤锤,以一条1公尺的线缠绕于花鼓上,利用秤锤下坠来驱动,此种方法下,相对旋转重量越大者,加速越慢,可达到的最高速度也较低。相对旋转重量越小者,加速越快,可达到的最高速度也较高。相对旋转重量,整体轮重也比较重。
    这惯性有什么用处呢?其实,这就相当于自行车上的蓄电池。
    当你踩到车速40㎞,开始滑行,整车的储存的动能有 (车重+体重)×速度平方+轮子的相对旋转重量×车轮转速的平方。一直都不踩的话,这些能量将会被阻力所抵消,车速也就变慢下来。储存的能量越高,可滑行越远,车速下降也就较慢。所以体重越高的车手,轮子的相对旋转重量越大者,越有利。
    体重高的选手,约75-85公斤,通常可以输出的功率较高,且轮子的重量占整体重量比例低,不过长时间高输出的耐力较差,他们的踩踏一般也比较间断性;如冲刺型选手,这些选手通常也比较可以利用惯性轮的优势,维持稳定的速度。他们一般会选用较重较宽的惯性轮,如Mavic Cosmic Carbon( 约2000gm),惯性高又破风。
    体重轻的选手,约65-70公斤,通常可以输出的功率较低,且轮子的重量占整体重量比例较高,且长时间高输出的耐力较佳,他们的踩踏一般也比较持续;如登山型选手。这些车手一不踩,速度下降较快,也因此加速减速机会较大,为了破风,选用太重的惯性轮,不仅负重比例增加,减速加速之间更耗能,容易疲乏,所以一般会用较轻的板轮,目标以破风为主,如Campagnolo Bora (约1350gm)。
    惯性越大的板轮,骑乘时会有一种车子被拖着跑的感觉,但车速其实是一样的。
    目前因碳纤技术的进步,大板轮可以轻松做到1400gm以下,不再像铝框,一定超过2000gm,车手的选择也较多。


    轮子的阻力决定于几个因素“

    A: 轮径越小,风阻力越小。不过地面滚动阻力较大。比如700C 与650C。
    B: 三叉、四叉的轮组比钢丝板轮组力小。
    C: 车胎越细,风阻阻力越小。如: 700-21C 比700-23C小。
    D: 扁平钢丝比圆钢丝阻力小,板轮比方框阻力小。
    3: 滚动阻力 (rolling resistance): 摩擦系数一但路面状况与轮胎没有改变,是一定的,约为0.3-0.5%. 这大约是时速17公里时的风阻。一般而言,轮径越大、胎压越高、光头胎及乳胶内胎,阻力较小。也有提到充氮气可减低阻力,且目前也有选手采用,像Ullrich。

    将轮子的特性配合上行进状况,我们可以拟出一些准则:

    1: 大集团平路高速骑乘:尽量躲在集团内,以较低的姿式骑乘,最好躲在体积较大较高的车手之后,效果越好。可选用惯性较高的板轮。当决定用板轮时,得看看当时风速,若风很大,板轮会严重影响操控,反而得不偿失,若很想用,可考虑后轮使用轮框较宽,前轮轮框较窄的,因前轮影响操控较明显。
    2: 长登山上坡赛段: 如埔里武岭,竹山杉林溪,时速大概很难超过30㎞,这时风阻重要性低,整体重量与地面行进阻力较重要,轮子、轮胎以越轻越好,胎压打到建议最高磅数,650C可能会有帮忙,不过要注意路面状况。如以轻量的碳纤轮组,须特别留意长下坡时煞车的问题。不要骑上去,滚下来。

3: 混合型路况,上坡平路均有:轻量的板轮,1500gm左右,平路有点惯性,上坡也够轻。

结论:

    轮组的选择需视情况而定,绝不是单一考量。上述有些不需花大钱的工作你做到了吗?这才是第一个你该做的事!
    市面上轮组千奇百怪,从NT 5000-NT 180000都有,有的号称轻量,有的夸耀强度,设技的花招讲的好象是轮子的相对论。但当选手需要的是一组耐用,耐操,强度够,稳定度佳,可以在欧洲石板路的赛道上,让他无畏的往前时,你猜哪一组轮子是首选呢? 202 ? 303 ? 404? Campy Bora? Hyperon? Mavic Ksyrium ? Shimao 7800? 真惨!以上皆非。雀屏中选的是:资深技师手工编的32或36孔手工轮组,用上Campy Record 或Shimano Dura-ace 花鼓,铝合金方框,DT、SAPIM 钢丝,还有铜质钢丝头。
    想到这里,我又想起牛顿的万有引力,也许这是科学家的共识,你不用担心明天睁开眼睛时,它已经被推翻。也许它每天就在你身边发生,也许它是让你犁田时头破血流,确定的是它让我对骑上武岭,又爱又恨!!!!!!
作者: jakenese    时间: 2010-7-8 18:19
这个 好像有发过了啊
作者: jakenese    时间: 2010-7-8 18:19
这个 好像有发过了啊
作者: gsm5155519    时间: 2010-7-8 21:13
够专业




欢迎光临 骑友网|单车论坛|骑行网|自行车之家 (https://51bik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