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扫码登录更安全

丰子恺的漫画和散文,进来看看吧

来源: 汉唐 2005-6-7 19:03:5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登录后获得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丰子恺散文——http://www.white-collar.net/01-a ... ikai/feng_zikai.htm
丰子恺漫画——http://www.grassy.org/art_cn/fzkai/picture.htm


子恺的画(代序)

叶圣陶


推算起来大概是一九二五年的秋天,那时子恺在立达学园 教西洋绘画,住在江湾。那一天振铎和愈之拉我到他家里 去看他新画的画。

画都没有装裱,用图钉别在墙壁上,一幅挨一幅的,布满 了客堂的三面墙壁。这是个相当简陋而又非常丰富的个人 画展。

有许多幅,画题是一句诗或者一句词,象《卧看牵牛织女 星》,《翠拂行人首》,《无言独上西楼》等等。有两幅, 我至今还如在眼前。一幅是《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 梧桐影》。画面上有梧桐,有站在树下的人,耐人寻味的 是斜拖在地上的长长的影子。另一幅是《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画是的廊下栏杆旁的一张桌子,桌子上凌乱 地放着茶壶茶杯。帘子卷着,天上只有一弯残月。夜深了, 夜气凉了,乘凉聊天的人散了-画面表现的正是这些画不 出来的情景。

此外的许多幅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的,画孩子的特别多。 记得有一幅《阿宝赤膊》,两条胳膊交叉护在胸前,只这 么几笔,就把小女孩的不必要的娇羞表现出来了。还有一 幅《花生米不满足》,后来佩弦谈起过,说看了那孩子争 多嫌少的神气,使他想起了〖备赖的儿时〗。其实描写出 内心的"不满足"的,也只是眼睛眉毛寥寥的几笔。

此外还有些什么,我记不清了;当时看画的还有谁,也记 不清了。大家看着墙壁上的画说各自的看法,有时也发生 一些争辨。子恺谢世后我写过一首怀念他的诗,有一句 「漫画初探招共酌」,记的就是那一天的事。〖共酌〗是 共同斟酌研讨,并不是说在子恺家里喝了酒。总之,大家 都赞美子恺的画,并且怂恿他选出一部分来印一册画集, 那就是一九二五年底出版的《子恺漫画》。

那一天的欢愉是永远值得怀念的。子恺的画开辟了一个新 的境界,给了我一种不曾有过的乐趣。这种乐趣超越了形 似和神似的鉴赏,而达到相与会心的感受。就拿以诗句为 题材的画来说吧,以前读这首诗这阕词的的时候,心中也 曾泛起过一个朦胧的意境,正是子恺的画笔所抓住的。而 在他,不是什么朦胧的了,他已经用极其简练的笔墨,把 那个意境表现在他的画幅上了。

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的那些画,同样引起我的共鸣。有些事 物我也曾注意过,可是一会儿就丢开,不去揣摩了。子恺 却有非凡的能力把瞬间感受抓住,经过提炼深化,把它永 远保留在画幅上,使我看了不得不引起深思。

隔了一年多,子恺的第二本画集出版了,书名直截了当, 就叫《子恺画集》。记得这第二本全都从现实生活取材, 不再有诗句词句的题材了。当时我想过,这样也好,诗词 是古代人写的,画得再好,终究是古代人的思想感情。 〖旧瓶〗固然可以〖装新酒〗,那可不是容易的事,弄得 不好就会落入旧的窠臼。现实生活中可画的题材多得很, 尤其是子恺,他非常善于抓住瞬间的感受,正该从这方面 舒展他的才能。

佩弦的意见跟我差不多,他在《子恺画集》的跋文中说: “本集索性专载生活的速写,却觉得精彩更多。”他称赞 的《瞻瞻的车》和《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这几幅 都是我非常喜欢的。还有佩弦提到的《东洋和西洋》和 《教育》,我也认为非常有意思。

第二本画集里还有好些幅工整的钢笔画。其中的《挑荠 菜》、《断线鹞》、《卖花女》,曾经引起当时在北京的 佩弦一样怀念起江南、怀念起儿时来。扉页上还有一幅钢 笔画,画一个蜘蛛网,粘着许多花瓣儿,中央却坐着一个 人。扉页背面印上了两句古人的词:“檐外珠丝网落花, 也要留春住。”这样看来,蜘蛛网中央的人就是子恺自己 了。他大概要说明,他画这些画,无非为了留住一些刹那 间的感受。我连带想到,近来受了各方面的督促,常常要 写些回忆老朋友的诗文,这就有点象子恺画在蜘蛛网中央 的那个人了。

[ Last edited by 汉唐 on 2005-6-7 at 07:24 PM ]

大神点评24

汉唐 2005-6-7 19:14:1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悲凉的微笑——丰子恺社会漫画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至1975年9月15日)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人。1914年起师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一九二四年,丰子恺先生首次在由朱自清、俞平伯先生主办的刊物《我们的七月》上,发表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这幅笔法疏朗、意境深幽的小画得到了上海《文学周报》主编郑振铎先生的高度赞赏。翌年,丰子恺先生应邀给《文学周报》上供稿,郑振铎先生将这些画称冠以“子恺漫画”的题头,陆续在《文学周报》上发表。自此,在我国美术绘画史上,开始正式出现“漫画”一词,而“子恺漫画”也由此家喻户晓,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朱自清先生曾这样评价丰先生的画:“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的小诗。你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咂着那味儿。”

  俞平伯先生称,丰先生的漫画“其妙正在随意挥洒,譬如青天行白云,卷舒自如”,“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

  华君武先生谈丰先生的漫画时,认为值得重视的有三点:“一是子恺漫画的民族风格,二是子恺漫画的普及性,三是子恺漫画的深入浅出。”

  这些文学、艺术大师的评价,是对丰子恺先生漫画艺术成就的概括与总结。

  悲凉的微笑

  “漫画”,在中国大约是讽刺和挖苦的代名词。之所以如此,原因可能是这百年的漫画历史的真正的创造者是这百年的中国历史,也可以说,所谓的漫画,只不过是时间老人藉漫画家之手而生发出来的罢。

  “漫画”这个词在中国的出现,原是极早的事情,至少在宋人洪迈的文集《容斋随笔》里就有了,但当时这个词是指一种水鸟,而不是指一种绘画的门类。为了考证这一点,近年来,大陆和台湾分别有何韦和李阐先生撰文介绍此事。

  而现代意义上的“漫画”这个词的出现,从过去的印象来说,大家一般都认为这个词在近代中国的首先使用是源于丰子恺,子恺先生自己也这样认为,并数次在文章中表示:虽然自己是首先的使用者,但自己决不就是漫画的首创者。当然,现在的研究已经纠正了这一点的错误,还将“漫画”这个词在中国报刊上出现的时间提早到了本世纪初。但是,不可否认,是“子恺漫画”的传播使得“漫画”这个名字逐渐取代了“寓意画”、“谐趣画”、“讽喻画”等各式各样的说法。

  作为文人的丰子恺将漫画中的诗意挖掘到了一个极其深邃的境地,以至于让后来者几乎望而却步。在一篇谈漫画的文章中,他将漫画的品种分为三类:感想漫画、讽刺漫画与宣传漫画。并且认为“感想漫画”是三者之中最为艺术的一种形式,他用他毕生创作的大量的作品来为他的漫画的理论做了最充分的注解。

  兼具文人和佛教居士等数重身份的丰子恺之创作是20世纪的中国留给世界的最精彩篇章之一。漫画家的敏感、尖刻和佛教徒的宽容、慈悲在他的身上竟融成了如此的和谐。由于敏感,子恺先生看到了许多素来不为人们所留心的生活场景;由于宽容,子恺先生以他惯有的同情心取代了对尖锐的讽刺。一点一滴的小小景物都被他的点睛之笔记录在案,一任我们后人去慨叹和惊异,并且在心里油然增加了对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我们不仅要感叹:生活原来是这样的!生命原来是这样的!

  在子恺先生的笔下,社会化的题材之中,有一类是描写他所见的人世间的不平的,但这不平不是化做了火山喷涌而出,而是静静地浮现于那片片的小纸上,如细雨流进我那久已干渴的心灵。那飘飞的风筝,那拈花的士兵,那区区的小草,使得作为他的欣赏者的我在心会之时露出了淡淡的微笑,又在微笑之中感到了人生一丝丝的悲凉。
汉唐 2005-6-7 19:33:3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我最喜欢上面这一幅

hzf588 2005-6-7 21:26:0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每副作品都不错,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象~
城南旧事 2005-6-7 21:42:1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我喜欢最后那一幅,人散后,一勾新月天如水!
虽然画中画的是残月,可是,这一点也不损坏整幅画的意境!喜欢!!!!
hzf588 2005-6-7 21:52:1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楼上的好诗意啊~
文学系的吗??
城南旧事 2005-6-7 21:59:0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呵呵 ,半路出家的!谈不上什么文学系
hzf588 2005-6-7 22:01:1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哦~厉害厉害~
汉唐 2005-6-7 22:11:2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大家都很喜欢 我很高兴 今后多来一些这样的帖子吧

hzf588 2005-6-7 22:53:19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第3张不错,小朋友很可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注0

粉丝1

帖子5

发布主题
骑友网公众号
骑友网今日头条
骑友网服务号
骑友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