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获得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近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深圳市自行车交通发展规划研究(征求意见稿)》,透露深圳将通过实施五大策略,从网络重构、增加停放设施供给、保障骑行及停放安全、引导自行车种类及服务多元化、政策协同等多方面,引导自行车交通发展。至2025年,深圳自行车交通分担率将达到10%以上。除此前已经披露的龙华-福田、龙华-南山跨区自行车道外,还将研究规划葵涌-大鹏、蛇口-留仙洞、福田-罗湖等多条跨区或跨片区自行车道。 位于观湖街道的自行车电动车专用道路。 1.网络:公众可登录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网站,在“深圳市自行车交通发展规划研究公众咨询活动”页面下方提交; 3.邮寄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竹子林紫竹七道16号公路主枢纽管理控制中心1617室,请在信封上注明“征求意见“字样,邮编518040。 征求意见稿重点: 深圳自行车交通发展目标包括至2025年实现自行车交通分担率10%以上,设置自行车道的道路占比(除高快路外)30%以上,设置物理隔离的自行车道长度占自行车道总长度的比例提升至30%以上,轨道站点出入口及公交站50米范围内自行车停放点覆盖率不低于70%等。而到2035年,上述数字将分别进一步提升至15%、50%、50%、90%以上。
为保障停放入位,大幅增加自行车停放设施供给。主要措施包括,构建由“配建停车场+立体公共停车场+路侧停放点”组成的自行车停放设施供给体系,满足停车入位需求。推进新建枢纽、轨道站点配建自行车停车场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设计、建设。结合西丽枢纽、机场东枢纽、皇岗口岸枢纽、前海枢纽等综合交通枢纽,及清水河、蔡屋围、大运等轨道交通多线换乘站建设自行车停车场。
因地制宜,加快推进立体自行车公共停车场建设。重点针对停放需求较大的既有轨道站点、交通站场、城中村、主要办公、商业区等场所,挖潜天桥底、绿化带、建筑退线空间等边角用地,规划建设一批高品质立体自行车公共停车场。
立体自行车停车楼和地下自行车停车场 安全提升,保障自行车骑行及停放安全性。主要从加强执法处罚力度入手,结合自行车路权形式,完善自行车通行规则,保障自行车通行效率和安全,方便管理和执法。同时,加强自行车违停、失窃及恶意破坏执法管理。完善违规骑行处罚机制,根据违法违规程度轻重,对违法违规行为人实施口头教育、罚款、强制参与社会活动、要求接受专门教育、纳入征信管理等处罚,提高执法效果。 骑行促进,引导自行车种类及服务多元化。研究推广绿色出行积分奖惩机制等符合深圳实际的自行车通勤激励政策,调动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出行的积极性。 此外,打造深圳“365” 天天骑行绿色交通文化品牌 ,促进自行车发挥通勤、接驳公共交通、休 闲、旅游、健身、竞赛等功能,使自行车成为市民喜爱的交通工具。 政策协同,实施主动自行车交通发展政策。计划完善自行车分区发展的政策标准,统筹考虑人口和岗位密度分区、轨道交通发展、街道区划、屏障隔离等因素,将全市划分为重点骑行单元、一般骑行单元和休闲骑行单元,并提出不同类型自行车交通分区规划控制要求。 总体安排 第一阶段:重点突破阶段(2020-2025年)。明确我市自行车交通发展战略方向,打牢政策基础,试点先行、稳步推进自行车设施建设,至2025年轨道站周边1公里自行车设施基本完善。 第二阶段:全面推进阶段(2026-2030年)。大力推进自行车交通设施建设,打造一批高品质基础设施,成为城市绿色发展名片,至2030年重点骑行单元自行车设施体系全面建成,一般骑行单元能够满足基本需求,自行车骑行风气逐步形成。 第三阶段:巩固提升阶段(2030-2035年)。完善自行车交通设施,全面弘扬自行车交通文化,至2035年将深圳打造成为世界自行车友好城市,使自行车成为市民喜爱的交通工具。 近期重点实施计划 目前,2020-2025年计划实施21项项目,包括每年建设自行车道不少于300公里,至2025年70%的道路自行车具有通行路权;保障品质提升道路、新建及改扩建道路100%设置自行车道;推进龙华-福田、龙华-南山等跨区自行车道试点建设等。
全市将构建跨区或跨片区自行车通勤系统,加快推进龙华-福田、龙华-南山跨区自行车道试点建设外,还将开展葵涌-大鹏、蛇口-留仙洞、福田-罗湖等跨区或跨片区自行车道详细规划;结合广深高速公路改造契机,研究利用桥下空间打造高架自行车通道。至2035年,深圳将形成由6条自行车快速路(独立新建)和12条干线主廊道(道路两侧改造)组成的自行车“骨架网”,共计393千米。 此外,将打造“连山通海、穿城达园”的自行车休闲道,满足健身、旅游、赛事等多样化骑行需求。规划建设滨海旅游公路、环龙华绿道、光明绿环、宝安山水核心圈等一批特色自行车旅游休闲路径。
多个综合交通枢纽拟建自行车停车场
征求意见稿透露,深圳将明确自行车在交叉口的通行规则,推动自行车信号系统建设,先行在深南大道、南山大道、宝安大道等自行车流量较大且有条件的主干道开展试点。制定与小汽车、公共交通等交通方式同等完善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投资等相关政策,鼓励多方参与,为自行车交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