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获得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来自一现场采访的记者的自述,转发此文,纪念死者的头七!头七了,事故鉴定报告还没有出来!
最近网上关于烟台的热门新闻,早已经不是了所谓的套袋毒苹果了,微博上关于烟台公园的出现的投币座椅也已经销声匿迹,搜索烟台的相关微博,满满的全部是关于滨海中路上那一起惨不忍睹的车祸。
议程设置确实是很神奇的理论,用他来解释烟台新闻现象一点都不为过,只是理论也在随着时代发展,按照今天网络生活而言,其实网民也在不断设置着社会热点。
按照该理论而言,一个新闻热点的形成在经意和不经意之间,是媒体和政府双方互相炒作和运作的结果,其形成机制往往是媒体炒作热点,进而形成热点,然后市民讨论,或者是政府机构发布相关热点,媒体跟进,进而形成舆论热点,而且前一热点和后一热点之间距离很短,似乎是忽然之间,昨天大家还讨论的热乎的事件,如果今天再出来一个更吸引眼球的,那么昨日热点便成为了被大家遗忘的故事,它自己一个人只能躲在角落偷偷啜泣。这就像明星舞台,一直红下去的明星没有几个。
关于这一点,网上曾经有一个很红的段子可以说明这一切:2000年,盛光祖出任海关总署署长,砸了赖昌星饭碗,2011年盛光祖出任铁道部部长,7月23日赖昌星回国,当晚就砸了盛光祖饭碗。事实证明,“欠下的,迟早要还的”,赖昌星说“我走的时候电视里放的是还珠格格,回来的时候电视里放的还是还珠格格。。。。赖昌星走的时候股票2700点,回来的时候还是2700点。赖昌星说他感到唯一变化较大的就是油价,走的时候油价2,.8,回来的时候是8.2。不是我们善于遗忘,而是现代社会变化太快。
也许,将来会有人写道,2012年夏,对于烟台人民,是难以忘记的。
套袋毒苹果的阴云刚刚散去,滨海路车祸5人死亡这一事件便迫不及待地的走进了人民的视野,毒苹果事件,本人没有参与,不方便做过多讨论,本人有幸经历了滨海路车祸新闻方面的相关过程,此事对本人影响很大。总之,通过这两件事情,我对烟台市宣传部门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是一帮掩耳盗铃坐井观天的家伙。关于滨海路车祸,我最想骂的就是烟台政府有关部门掩耳盗铃的新闻环境管制,不懂宣传规律,自以为堵住了烟台,别人就不知道,在网络时代,这是很傻很天真的作法。
下面就将本人经历的关乎新闻报道的滨海路车祸向大家做一简单介绍,只是本人个人吐槽,不代表媒体观点,请勿对号入座。
6月22日,那天下午的情景到现在我还清楚记得。下午3点半左右回到报社办公室,在一地方群里发现一个线索,简单介绍的是滨海路发生了严重车祸,5人死亡,有肇事车图片。【5人死亡?什么概念!!!当时第一想法是这是不是假的,当时群里线索也言之凿凿】于是马上和部门主任报道,并立刻打车前往事故地点,在找了十分钟左右后,找到了事故地点,只是当时整条道路已经戒严,需徒步前行至事故第一现场,当时遇到了另一家媒体的记者【和我们是竞争关系】,他已经从现场出来,大致问问情况,他就离开了,据个人观察,这位记者并没有很深入的了解相关情况,也许已经被人给公关了,我猜测到。其实在来的路上,我自己也犯嘀咕:长时间的历练让我对新闻事件有了更深入的判断,死亡5人,这么严重的事故,会不会不让报,最后的结果证实了原有的猜测。
但是另一方面,自己仍然心存侥幸,希望有那一丁点的突破,可以报出新闻事件。而且已经来到了现场,就必须了解情况,否则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让报,自己来了而没有采访,岂非可惜。
于是在步行300米之后,我终于来到了新闻事故第一现场,只是伤亡人员和肇事汽车已经被清理出现场,只是散落着多辆已经严重变形的自行车,从此可以推测出当时汽车冲向自行车队时的巨大冲击力。
在路旁我见到了一位目睹整个事故过程的市民,她向我详细讲述了事故发生时的情况,已经其了解的伤亡情况,“当场死了4个,后来抢救中又死了两个”【后经证实,最后死亡人数是5人】,然后向交警求证,交警什么也不说,只是说肇事者已经被抓,其他关于事故原因和伤亡情况不方便透露更多等等,并告诉记者,最好不要发稿,等政府部门通知。
随后,记者就准备远离现场。但这时候,一个陌生人找到了记者,据记者观察,此人并非公安民警,至于其身份,不好推测,他并告知记者要谨慎处理,因为死亡5人已属于重大人员伤亡,而且地区有死亡指标,该事件可能会影响到一些人的仕途【等等,反正就是这一意思】。
当时我就想这是突发事件,和有关领导有个屁关系啊,反正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战战兢兢,不希望这事情被报道。
后来和部门主任汇合,向其汇报了采访情况,随后就去了据现场最近的医院了解伤亡情况,后经记者在医院核实,死亡5人,而且全无抢救的可能性,可见车祸之严重。当时见到了一位当事者家属,他的妻子被撞伤亡,而他茫然地坐在医院门口,那一刻,我能体会到他悲伤的心情•••
采访之间,一直有人给我发短信,请求稿子不发。但当时情况,已非我能左右,一切都听领导安排。
在相关信息了解完毕后,回到报社,我开始着手稿件写作,后听闻烟台市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媒体公关,烟台当地媒体已经接到通知,确定不会发稿,其他媒体还不清楚。稿子(大约1500字)写完后,还有记者拍摄的现场照片,被传至系统,等待编辑最后的定夺。
晚上11点,记者在相关信息中看到,这一稿件已经被和谐。第二天,烟台本地的媒体集体沉默。至于什么原因,我也可以想象到。毕竟本人对烟台的媒体环境多少还是了解的,只是觉得一切都十分可笑,在网络化生活的今天,自以为堵住了本地媒体,就没有人知道,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不出所料,我第二天上网搜索,新华社和《济南时报》已经做了相关报道,而这无疑狠狠的抽了烟台相关部门一个响亮的耳光。
新华社报道中最后一段写道“记者就此向烟台市委宣传部求证,烟台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相关负责人称不知情,建议记者向交警求证。但烟台市公安局办公室以及交警事故科电话均无人接听。”
而这一刻,我却感到一种无以复加的无力感••• •••
文章最后,愿逝者安息,天堂没有车来车往,一路走好•• ••
该贴已经同步到 aaron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