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一个全世界山地车手崇尚的地界,也正是在这个国家,诞生了Norco这个纯正血统的自行车品牌。Sight属于Norco的All Mountain车型,按车架材料分为Sight Carbon(碳纤维版本)和Sight Alloy(铝合金版本),Sight Carbon根据配置细分为C7.1、C7.2、C7.3和C7.4四款。Sight Alloy则分为A7.1和A7.2两款,提供给消费者的选择还是比较多的。那么Sight作为Norco的主流车款之一,究竟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呢? 我们此次拿到的为C7.2配置款,可以理解为次顶级配置。车架为140mm行程,后避震使用Cane Creek DB inline,前叉配备了150mm行程版本的Rockshox Pike RC。轮组方面使用了DT Swiss 350花鼓搭配DT Swiss E512车圈。轮胎使用了Schwalbe Magic Mary前胎和Nobby Nic后胎组合,规格为27.5X2.35。传动系统选择了混搭,使用了Sram家的X1指拨、后拨,XG10-42飞轮和PCX1链条,搭配了RaceFace Turbine牙盘组。35mm管径的RaceFace Turbine把横、把立更为其笼罩了一层浓郁的加拿大风格。Sram Guide RS碟刹和Rockshox Reverb升降坐管这些配置也流露出Sight C7.2那即将躁起来的本性。
车架涂装使用了高饱和度的哑光朱红色,隐约可见那颜色稍深一些品牌和型号的Logo被分别印在前三角和后上叉上。车架材料选用ArmorLite碳纤维,它能提供超强的粘合力以增加车架的强度。从工艺上来说,碳纤维车架的内部构造与外部同样重要,Sight使用光滑内壁处理技术,Norco称这项工艺为Smooth Core,这项工艺保证车架内表面的精确控制,特别是在头管和五通这些高强度区域,Smooth Core技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它消除了在碳布在粘合过程中起皱的可能性,能保证整个车架有着非常光滑的内表面。相对于传统的碳布粘合工艺来说,光滑内壁处理很大程度地提升了车架强度。
A.R.T避震系统是Norco全避震车架的专利结构,精确定位转点的位置,从而精密调试避震结构建模,以确保每辆不同功能的全避震山地自行车都能更好地在骑行环境中发挥极致性能。A.R.T结构提供给车架三大主要优势:保证一定的踩踏效率、提高刹车的控制性以及积极的避震性能,尤其在颠簸路段上更为体现其避震性能。
另外值得强调的一点是Norco全避震车架的重心配置技术,被称为GT GravityTune。这是是根据几何结构,通过车架尺寸确定前三角/后三角比例,从而使产品线中每个尺寸的车架都是最佳的几何结构。即车手无论选择多大或是多小的车架尺寸,车辆重心都能合理地分布。 细节: 后下叉与摇臂使用铝合金材料,不仅仅因为配重设计,也更加注重强度。尤其是摇臂,使用两块3D锻造工艺压铸成型的铝合金焊接而成。在车架的前三角底部,设计了一块塑胶挡板,一直延伸至五通处,这一块区域在碎石路面高速行进中是最易被前轮带起的石子打到之处,为了保护碳纤维车架,这一块挡板在评测的期间替车架挨了不少飞沙走石。内走线设计在许多品牌的车架上都有,不算稀奇了,但你仔细观察便可发现Norco的体贴之处了,后拨的变速线管是从后叉主转点和ISCG座的螺丝孔之间穿过再进入后下叉的内走线孔中,那么在车架避震作动时,势必会摩擦线管,时间一久,对车架和线管都会产生磨损。Norco的设计师巧妙地在ISCG座顶部设计了一块光滑的金属片,为线管和车架碳纤维表面提供的一层有效防护。细节之处可不只是这样,在碳纤维后上叉最接近链条的部分,也被设计安装了一层金属片,后上叉这个位置在车辆承受大冲击时极易被颠起的链条打到,所以这一块金属片也起到了很有效果的保护性。唯一让我感觉到一丝不悦的是内走线的线管的出入孔之处设置了塑料的固定座,这可一点都不固定,塑料套管时不时就会顺着摆动的线管跑出内走线孔的口子,这个问题确实该解决一下,一度想用模型胶将其粘住,一想到日后更换线管还需取出,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塞回去作罢。
在配件上,RaceFace Turbine左侧曲柄中轴处有一个用于拉紧曲柄和中轴间距的锁环使用的是塑料件,边缘由一颗小螺丝紧固,这个塑料锁环在Sight拿到手不久之后就开裂了,导致曲柄一直存在左右框量。在材质选择上这一点使我非常不理解,或许RaceFace应召回Turbine用户手里的曲柄,替换成Next SL和Six C的相同的金属锁环才够意思。 使用感受: Sight C7.2的上坡表现惊人地出色,当然,1X11传动系统、升降坐管、Schwalbe外胎的配置组合为其爬坡性能增色不少。重心配置技术在这里也得到体现,你可以很容易在各种路况中找到需要的重心和平衡,在任何突然变化的路况出现时,几乎都能从容不迫地立刻调整到合适的重心位置。
我尤其享受用Sight甩弯道,对的没错,是甩!在适应车感之后,对于同样的弯道,你只会越来越快,一次又一次地放开一点刹车制动,后轮逐渐开始逃出它本应走的轨迹,但这一些都是可控的,这一瞬间能够清楚地感受到离真正的失控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直到外胎撞到弯墙被弹回只往前滚动的正常状态,这一股弹回的冲击力又将你顺利地送出弯道,这个过程十分美妙,不过这和Schwalbe Magic Mary、Nobby Nic这对前后胎组合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得益于它们极强的抓地性能,让Sight C7.2在弯道上如虎添翼。 在测试的过程中,算是接触到了Sight的极限,有一次飞出抛台后,由于速度过快,导致来不及调整重心导致前轮扎了下去,在落地前的一瞬间,我已经做好摔车的准备,令我想不到的是,我在感受到前叉“砰”一声打底之后,并没有将我继续往前弹,而是把我救了回来,那一刻,感觉到我的肾上腺素很久没有那么高了。这一次的失控也造就了骑Sight期间5米多的飞跃记录,整个过程有幸被保存在我的手机里。可以说,这台140mm行程的AM车配了150mm前叉,那多出来的10mm算是让我避免了一次摔车受伤。不过Sight毕竟是一台140mm行程的车,不建议干重活。在摸索的过程中,Sight带给我许多的乐趣,那种专属于AM车乐趣。在难度稍大的赛道中,由于行程的关系,你无法像DH那样直接碾压,必须选择合适的走线才能更快,这就是属于“140mm俱乐部”的乐趣。
在评测即将结束之际,我为它进行最后一次清洗,竟有一些不舍之情。Sight就像是一名全能战士,我可以锁死前后避震骑着它去刷街,也可以连续上下坡练习耐力,甚至偶尔干个重活也是不在话下。虽然有些小缺点,例如线管内走线孔的塑料件易滑出、后轴杆必须要用内六角工具拆卸等,但我对其的总体性能可谓相当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