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获得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清代海防炮台由弹药库和海岸炮台两部分组成,1880年清朝直隶总督李鸿章亲自奠基并题写库名,德国人汉纳根设计,袁世凯叔父袁保龄督建,为旅顺沿岸炮台及驻旅顺北洋水师军舰提供弹药保障。是至今唯一保留完整具有民族特点的清代军事建筑。 弹药库因地处旅顺军港(黄金山炮台)南部而得名“南子弹库”。当时有一哨清兵(150人)驻守,占地13000平方米,库内存放各种弹药1200吨。四周筑有城墙:高2.5米——4米,南北长122米,东西宽66米。建成后用沙土掩埋,使之从海上看像荒山一样;正面看门窗俱全,酷似居民居民住得四合院,隐蔽性较强。故历经多次战争洗礼,南子弹库仍完好无损。 该库建有主库和东西对称两个分库;主库存放炮弹,弹头14种,东西分库因放置炸药、引信和拉火等,故又称东西“子药库”。库内环绕通道、支道、暗道,设计十分巧妙。东库外侧建有通向崂咀炮台为输送弹药而修建的东北第一条铁轨。观海平台有清朝道光年间古炮、炮台、沙俄、日本占领旅顺时修建的测距堡,观察哨及防御工事等。 海岸炮台与弹药库同时修建,甲午年间主要用来防御。后经日本、沙俄、苏联红军多次修建、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炮台阵地“180”火炮曾参加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后随苏联红军进驻旅顺,作为岸防火炮使用,是世界上唯一留存的最大口径火炮。 ——新疆老于 写于:2014年8月6日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