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获得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有一天,一位女老板告诉我,世界上的人分好几等,而第一等就是生意人。我没有反驳她,因为她明明可以称自己为企业家,可惜她没有这种底气,或者说还没有这种意识。我们对人的认识经历了从“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到“文化人”的转变,我想每一种人都是基于人的某种特质,我们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但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是你究竟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需要在既得利益与价值导向之间做出选择,选择任何一方,都意味着你将失去或减少另一方面,所以选择是艰难而必需的,无法逃避。现在我们都习惯了做两面人或多面人,习惯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但是又有谁能够从“镜中我”中摆脱出来呢?社会会给你做好一个刻板,舆论就像无形的手将你往刻板上推,直到你烙上印,你也就成了别人认为的那个你,再也不是你应该成为的那个你。
曾经做过一个“罗夏墨迹”的试验,将墨水倒在一张干净的纸上,等它干了后给每一个人看,然后每个人都要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如果我们将信道封闭,那么每个人说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如果我们信道开放,那么第一个人说看到了一只蝴蝶,后面的答案大部分都是蝴蝶。这说明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每个人对事情的看法都是基于自己的主见,而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会随着不同信息的输入而产生变化,这是危险的。但是我们偏偏都在这样开放的环境中,不可能不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扰,所以“蝴蝶效应”在社会中处处存在,从而影响了我们对一个人、一件事的客观评价。我们是不是应该设计一个“安全阀”,让我们的评价做到相对客观。
也许我们应该给自己一点空间,将“乔哈利之窗”关闭一两扇,在利益驱动和价值驱动之间选择好顺序,将自己的生活设计得更充实些。毕竟大家都是文化人。 (转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