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获得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大可马 于 2014-2-6 21:44 编辑
[size=5]宽阔的民族胸怀——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参观纪实
2013年5月25日,我区高境自行车骑游队第29次骑行活动参观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骑游队一行19人骑车到达长阳路62号,在讲解员引领下,穿好防尘鞋套进入摩西会堂依次端坐在当年在沪犹太难民聚会、做宗教仪式的长条椅子上,听讲解员介绍;二战期间纳粹掀起了排犹太人运动,犹太人身陷苦难深渊。在法国埃维昂国际会议上,32个与会国一致拒绝收容犹太难民。我国也遭受战争磨难时,(1933年到1941年)上海这座城市却敞开胸怀先后接纳了约三万名来自德国及德占领国的犹太难民。在虹口提篮桥地区这些逃离家园难民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共渡难关。至1945年战争结束,大多数犹太难民得以幸存。摩西会堂旧址是上海仅存的两座犹太会堂旧址之一,是在沪犹太难民们经常聚会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摩西会堂设有犹太难民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是由以色列驻沪总领馆发起的,为铭记犹太人侨居上海的历史,并纪念二战中上海居民对犹太难民的接纳而建立起来的。数据库详细列出了上海犹太难民们的姓名、性别、地址、国籍、来沪路线、抵/离沪时间、职业、最后定居国、照片及健在者的联系方式等信息,以方便他们后裔寻根及公众查询。
走出摩西会堂在讲解员引领下我们进入2、3号展馆,骑游队员们看到犹太难民的出生证、居住证、结婚证、祈祷经书、煤气灶……,这里有展示图片140余幅。展览分为“上海宝贝”、“童年时光”、“成人礼”、“青春岁月”和“为人父母”5个部分,分别展示了犹太难民在上海生活的不同阶段。队员们看到1939年出生在上海的犹太人索妮亚通过视频资料,再现其童年与上海小伙伴们捉迷藏的情景,她还在视频中唱起了儿时歌谣《上海方舟》。她曾表示,如果不是逃亡到上海,今天根本不可能活在世上,并有机会讲述这段往事。
在展馆我们见到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在1994年参观时留言感谢“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上海人民卓越无比的人道主义壮举”。
现代化的多幕多媒体播放系统,生动再现了犹太难民在上海的那段历史,展柜里展出难民护照和上海犹太早报等实物复制品、刻有拉宾题词的大型石片,情景雕塑、圆雕和油画等艺术品。历史学家和艺术家的携手努力,令队员在展厅流连忘返。
在大西洋咖啡馆门牌存放处,我们意外地遇到了历史的见证人当年在沪避难的犹太难民 Gary Matzdorff(中文名马自达),马自达1921年7月10日生,1939年4月至1948年4月随父母和外婆在上海避难。“上海,对我的一生而言是很重要的!我逃难来的时候是17岁。感谢上海这座城市为我和欧洲犹太难民打开了大门。”一开口的Gary就十分激动,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上海救了我的命,改变了我的人生。我也因此有机会生活在亚洲的一个国家,了解亚洲文化,尤其是了解上海的文化。”说到此处,Gary情绪很高,“吾会得讲上海闲话!人家讲吾老巨!”92岁高龄的Gary在阔别上海65年后依然能讲出十分道地的上海话,令队员们们惊喜不已,纷纷鼓起掌来。
Gary与上海的情缘颇深,“我学上海话,不是偶然的。因为当我和家人到达上海后,我们是准备在这里定居下来的。了解当地文化、学习当地语言是必须的。我在做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就主动开始学习上海话。公司是主营煤炭业务的。有一个本地门童,在门口迎送客户,帮客户开门、关门。我工作是经常进出门口的,与他接触的机会比较多。我就请他教我说上海话。有心想学、慢慢地我就学会讲一点上海话了。到美国定居后我忘怀不了在上海经历,只要遇到中国人,我都会问他是不是上海人。如果是我就会跟他拉家常讲讲上海闲话。我这是第六次回家啦。
从时间上来推算,来沪寻访的犹太难民多为出生在上海或童年时期在上海居住,对历史的记忆和描述不免笼统;而当初生活在这里的成年人,如今大部分已不在人世。马自达在上海生活的年龄为段为青年时期,他对当年在沪避难生活记忆清晰、完整的。对纪念馆而言马自达当年在沪避难经历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
2013年5月25日上午,高境骑游队员与Gary相遇适逢纪念馆安排Gary与媒体记者采访拍摄间歇时,于是有了我们与老人的亲密交流。陪同参观的销售总监吴红明愉快地接受了我们骑游队担当纪念馆志愿宣传队的意愿。
走出这座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建筑物,骑游队员们被沉重的历史记录所震撼 ,为能现场亲历犹太老人的倾述、交流而激动。我们为中华民族自己在遭受战争磨难仍然敞开国门帮助犹太难民的宽阔胸怀而自豪。这是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与人友善的例证。骑游健身我们骑游队也能为实现中国梦想共建和谐世界摇旗呐喊,我们与世界热爱和平的民族同心同梦。在回家骑行途中,队员们感觉今天的自行车轮比往常骑得更轻快了。
高境自行车骑游队指导员 傅建强 6.29
电话15618027818.邮编2004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