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获得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黛寳 于 2015-10-14 17:11 编辑
昨天小编在朋友圈看到了这么一则消息“央视报道:骑车一小时续命一小时,据说靠谱”
央视:骑车一小时续命一小时,据说靠谱
出于好奇,小编阅读了详情,文章的大概内容是说,根据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研究表明:每骑一小时自行车,寿命就会延长一小时“这项研究是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副教授卡莱恩.坎慕菲丝结合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开发的一种计算工具得出的,卡莱恩介绍说:“世界卫生组织基于此前的研究得出了一个数据:每骑车一百分钟,死亡概率减少10%。当我们把这个数据用于荷兰时发现,因为骑自行车,荷兰每年的死亡人数减少6500人。”卡莱恩称,这个结论可以这么说:每骑一小时自行车,寿命就会延长一小时。这引发了小编的思考{:soso_e132:}在中国骑车也可以有这样的效果么?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研究一下吧{:soso_e147:} 在荷兰的蓝天白云之下,骑着自行车穿越于五彩花海之中,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小编光想想就觉得开心,但在中国,这样的记忆或许已经年代久远,不论是关于蓝天白云,还是关于自行车,就如同中国那个“自行车王国”的称号那样久远。因为现在基本上荷兰才被公认为“自行车王国”。荷兰是怎么变成自行车王国的?荷兰人又为什么那么爱骑自行车呢?
①完善便捷的配套设施 自行车专用道:早在1890年,荷兰就开始建设世界上第一条自行车专用道,之后不断拓展完善。到目前为止,荷兰已经形成了总长3.5万多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路,占荷兰全国道路总长度的30.6%,人均自行车道路长度居世界第一位。这些道路标志明显,路面宽敞,单向车道路面至少宽1.75米,双向车道的宽度规定为至少2.75米,足够两人骑车并行或超车。专用道为红色并标有白色的自行车路标,配有交通信号灯并定期维护。 自行车指路系统:荷兰拥有完善的自行车指路系统,提供地点、距离、方向等信息,为骑自行车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自行车通行的地方尤其是交通枢纽,会看到为骑车者设立的指示牌。自行车指路标志上绘制有自行车标志,统一采用白底红字,包含有地点、距离、方向等信息。完善的自行车指路系统为自行车出行的人提供了便利。 自行车停车场:为了便于自行车的停放,荷兰在最近十几年来致力于建设自行车停车场。以阿姆斯特丹中心火车站交通枢纽为例,从1996年至2011年,15年间共建设了10个自行车停车场,新增了约1.8万个停车位。在公园、市中心、学校、广场、火车站等,到处都可以找到自行车停车场而且大部分免费,每辆自行车有固定车架,一车一架,方便上锁而且整齐美观。此外荷兰还有很多室内停车场,如果需要长期外出,自行车可停放到市中心的公共室内停车场,这里有专人看管。在存车时会收到带有号码的单据,同时会在车上固定标有同样号码的纸片。需要取车时,只要出具单据即可。
②从孩子开始普及自行车 荷兰的孩子在没有学会走路前就生活在自行车世界里。小宝宝和儿童外出时坐在“三轮车”的座椅上或运货自行车上,儿童座位常常配有斗篷可以保护儿童免遭日晒雨淋,有些父母在儿童车上花了不少钱。等孩子长大后他们就有了自己的自行车,隔离的自行车道宽度足够供孩子们或陪同的家长并排骑行。由于在荷兰年龄未满18岁不能开汽车,骑自行车为孩子提供了另外一种形式的自由。 政府在教育方面也发挥了作用,自行车骑行课程是荷兰学校里的必修课程。所有学校里都有停放自行车的场地,在有些学校里90%的学生骑车去上课。
③把自行车看成是人生探索道路上的伴侣 在荷兰骑车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当BBC驻海牙记者安娜.赫莉甘问当地人他们是不是骑手时曾被人抢白了:“我们不是骑手,我们只是荷兰人”,这是他们的回答。 对荷兰人来说自行车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特别装备或小众生活方式的象征。所以荷兰人不太在乎是否拥有最新型号的自行车或者高科技的骑行装备。 他们把自行车看成是人生探索道路上的伴侣,这是一种长久的关系,于是年代越久远的自行车就越好。你经常能看到身后来了一辆挡泥板碰车轮发出咯咯响的车子。总之,有一辆破旧的老爷车能让你显得更有身份,因为这是对持久爱情的一种考验。
④良好的骑行环境与氛围让骑车变成一种享受 荷兰地形的平坦是出了名的,加上密集的居住人口,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出行的路程不会太远而且也很方便。有了自行车专用道他们可以穿着夏装悠闲地骑行,不像在高峰时段不顾死活拼命赶路的上班族。部分由于这个原因人们骑车到公司后不用冲凉就可以上班,这是一种不出汗的交通体验。 荷兰人骑车也不愿意戴头盔,因为他们得到以骑车人为中心的道路法规的保护,而且有以此理念设计建造出来的基础设施。假如你在荷兰看到有人戴着头盔骑车,很有可能他是一位游客或专业骑手。 由于人人都骑车或认识骑车的人,这就使得驾驶员在需要与骑车者分享道路时会变得更加富有同情心。 反过来骑车者也需要遵守交通法规,如果骑车鲁莽,骑错车道或闯红灯就会被罚。假如你在夜间骑行没有车灯,警察(有很多也是骑车的)会开出60欧元的罚单。荷兰法律规定自行车上有许多地方要贴反光贴,如果反光贴缺失处罚会更重。
荷兰人骑车上路时会感到强大而受到保护,这就使骑车有了更加愉悦的体验。
“荷兰与中国一样,同样是一个自行车王国。尽管大多数荷兰人家都拥有自己的汽车,他们还是喜欢骑自行车去学校、办公室和超市。他们还喜欢把骑自行车作为一种休闲运动,这也正是荷兰自行车节日蓬勃发展的原因。荷兰本身便是一个骑自行车的天堂:世界上没有哪里会拥有如此多的自行车道。这里甚至还专门为骑自行车的人设置了等视线高度的特殊交通灯。在这里骑行因此变得非常安全。”这是荷兰驻华大使馆中文官网上的《可持续发展》一文的结语,不难看出荷兰人对骑行的热爱。
反观中国,中国曾被誉为“自行车王国”:上下班时分,清脆的铃声与银铃般的笑声洒落在大街小巷,成为城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几十年后的北京依然有自行车,只是这些自行车大多被锁在灰尘里,被风驰电掣的四轮车抢走风头后,逃不过锈迹斑斑最终被冷落的命运。在上世纪80年代,自行车曾经在中国风靡一时;直至今日,中国自行车的绝对数量和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根据相关文献记载,虽然北京非机动车拥有量超过1300万辆,年销售新车超过100万辆,但是市民非机动车出行的比例却大幅下降,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62.7%锐减到不足20%。也有研究显示,北京市小区居民自行车闲置多、使用率低,骑车出行意愿低。究竟是什么阻挡了人们外出骑车的意愿呢?
“道路危险不安全”“自行车道被其他车辆占用严重”机动交通吞噬自行车狭窄的空间,且城市并未修建新的基础设施来帮助骑自行车的人适用这些改变,在发展中,公共交通中骑自行车的比例已经减少。
不过,和糟糕的空气相比,这些都不算什么。因为灰霾,越来越多的外企想搬离北京,落户其他城市,比如上海,仅仅因为上海最近的空气质量指数比北京好20%。在那种天气里,任何活动,无论是走路、骑车还是什么都不合适。空气污染很早就成了骑行者的困扰。
我国多数城市谈绿色、环保、低碳,相当于秀才遇见兵,因为多数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根本承担不起绿色环保的公共期待。所以,想要在中国骑车也能达到“骑车一小时续命一小时”的效果,那么在绿色出行的问题上,政府部门不能止于倡议,更要切实为市民创造条件,让绿色出行成为市民身心愉悦的一种享受。
首先,要提高公共交通路况的快捷性和舒适度。
其次,要还路权于自行车和行人。在交通参与者中,行人、自行车处于弱势地位,路权分配都是机动车优于行人、自行车。有关部门应规范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宽度,用护栏或隔离带保障安全,依法严惩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行为。让我们可以轻松惬意地街头漫步,自由自在地骑车上路,当然这也只是一个开始,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下面是网友们对此事件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