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扫码登录更安全

修车生意是过去三分之一 共享单车冲得修车摊萌生退意

来源: Samson小忙 2017-3-17 08:27:2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登录后获得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最近半年,在广安门内大街西砖胡同北口旁摆摊修车的许合森挺不开心。他的修车小摊已经在这里摆了25年,在汽车日益普及、地铁日益发达的城市发展中,尽管修车生意渐少,但他始终坚持着这个小生意。

  随着共享单车的普及,许合森的生意越来越差,时常半天时间无一人来修车,这已让他萌生退意。两广路多家修车摊的摊主都有类似的感受。

  整个下午没什么生意

  许合森被附近街坊们称作老许,生于1960年。从1992年起,他利用业余时间在路边摆摊修车,逐渐变成了专业的修车个体户,还曾开过几年自行车铺。他的修车摊位于广安门内大街路南的一个过街天桥下,路边摆放着两个铁皮柜子,里面分别装着修车工具和配钥匙的机器,临近街边的栅栏上,挂着几台投币式充电机,给来往的电动自行车充电用。下午时分他就坐在铁柜旁,拿起玻璃大缸子喝着水,不时与身边街坊们聊聊天,或是站起身来走到辅路上看看过往的自行车。整个下午的时间北京晚报记者与他聊起修车的经历,只遇到了两个人前来修车,其中一人推着略有异响的电动自行车,经检查车并无大碍,只是减震器发出声音;另一个小伙子前来更换闸线,老许几分钟做完了这几块钱的生意。此外还有一个在附近经营饭馆的中年男子,找老许借角磨机改造炒勺,“有钱你就给两块,没钱就算啦。”

  倒是路边栅栏上挂着的投币式充电器,时常有人来使用。骑电动车的人向老许更换1块钱钢镚,三个小时之内有七八个人来充电。“它现在是我的主要生意,每天充电的不下20人次。”老许还从几米外的家里拉出来一根电线,方便自带充电器的车主使用。

  “忙?已经很久没有忙起来啦。”老许说。

从人家等我到我等人家

  “修车的生意,一直到2009年我觉得都不错,起早贪黑每个月能挣几千块钱,但之后就差了。”老许说。十年前乃至更早的时候,他每天早早起床出摊,都会有修车人等候在路边。“现在掉过儿了,我坐等生意。”

  “我们上学怕迟到,所以骑共享单车挺好的。”一名骑车学生回复称,不少同学每天必骑共享单车,若遇到故障,无需修理,只要放在路边即可。学生们一般对上学路线比较了解,总能找到下一辆替代车。

  在老许看来,“自行车王国”逐渐发生了改变,地铁线修通人们改变出行方式、汽车普及之后开车人增多、北京疏散人口附近老平房区拆迁,这些原因综合起来,让修车的生意逐渐下滑。

  直到半年前共享单车尚未普及,“修车的生意好歹能支撑我的生活,每个月修车还能有一两千块钱的收入。”如今共享单车眼看着多起来,“有时候整个下午到晚上都没人来修车,修车的收入已经很难计算,也就是过去的三分之一。”

  他也闻听有传言说,一些共享单车公司将修车业务承包给路边修车小摊,但这样的好事并没落在他头上。而且,“没有顾客推着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来修理,只有极个别的时候,有人来打个气或是调整下座椅。”如此小业务每次不过是几毛钱的收入。

  下午4点,北京晚报记者在老许摊位前、广安门内大街南侧辅路观察了十多分钟。从他摊位前经过的各种自行车一共200辆,其中电动自行车95辆,共享单车59辆,普通自行车46辆。一些背着书包放学的孩子,也三五成群地骑着共享单车经过。

  老摊主改配钥匙和修鞋

  下午3点,老许准时骑上了自己的电动小三轮,他承接了附近一家居民接孩子的业务,每天两趟从不远处的一个小区将孩子接送至牛街附近一家小学。这段时间里,他会叫妻子出来为他看摊,“反正也没什么生意。”

  摊位上配钥匙的工具,是老许2000年添置的,因为不时有路人询问这项业务。此外他摊位的铁柜上,还多了一台修鞋的机器,“几天前才买来的,加上一些用具配件,一共投资了2000块钱。”老许坦言,修鞋的手艺还在慢慢摸索中,“给我一年时间,我就能把这摊儿撑起来。”

  修车需要花钱囤配件,他自己也年近60岁,身体不好,因此他已在考虑未来停止修车的生意。“说实话,如果不是守家带地,我现在就不修车啦。”配钥匙、修鞋的生意对体力要求不那么高,是他未来的“发展方向”。

  北京晚报记者在广安门内大街至广安门外大街路边询问了多个修车摊,摊主们无一例外地感受到了共享单车对修车行业的冲击,其中最“乐观”的说法是生意下降了一半。有摊主说,他普通自行车零配件的销售量下降了整整一半。无论是北京摊主还是外地摊主,都谈道,随时可能“撤了”。

  另一位摊主许克才称,确实有同行曾经与共享单车或下属公司接洽过,对方打算聘用为公司的修车工,“但听说,工资并不算高,也就是两千块钱。对于我们外地人来说,这些钱不够在北京生活。”

  “不修车也算社会的进步”

  许合森生在河北沧州,自从上世纪80年代来到北京打工,娶了北京的妻子之后,就一直居住在广安门内大街附近。他的摊位距离家里不过是几米远。1999年,他所在的建筑公司改革,他很庆幸在提前几年就已经悄悄做起了修车的小生意。

  后来临街的小房还曾经用来开过一阵自行车铺,并且2003年非典时期,“街上公交车都空了,人们担心传染,所以都来买自行车骑。那一年所有自行车铺都挣钱啦,我也挣了点儿钱。”这家铺子在后来整治中,砌在一堵围墙之外,与大街隔开,因此他又变回了修车人。

  由于妻子、孩子都有残疾,自己也有胃病常年吃药,他回忆起这些年的生活,只有开店那些年手头宽余一些。如今他会算计,摊位上的充电业务够每个月的水电费,零七八碎的修理业务用来贴补药费,家里人的低保金收入则用在日常吃喝上。“不得不这么细的算计啊。”

老许认为自己也好学上进。当年不仅从一个气筒子、几件破工具支撑起了修车摊,电动车兴起的时候,他也认真琢磨了相关的维修业务,“一开始给人家修坏了电路板,还赔过人家钱。之后我买了光盘,在家看片学修电动车。但现在的顾客更喜欢到专卖店修车,所以我们挣不到什么钱。”

  自己的生活不宽裕,收入在减少,不得不谋求“转型”却又不知道是否能成功,但老许看来,这一切却都是“好事儿”,因为开上小汽车让人们远离风吹日晒之苦,骑共享单车也避免修车的麻烦,“社会在发展嘛,别把眼光总放在自己身上,如果修车这个行当消失了,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转载至——北京晚报


大神点评1

右手_挽著伱 2017-3-17 15:10:1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接下去这些手工活就要失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注4

粉丝8

帖子159

发布主题
骑友网公众号
骑友网今日头条
骑友网服务号
骑友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