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扫码登录更安全

十大超怪异的海洋生物

来源: 线线 2009-9-5 09:54:5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登录后获得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它们生的好看还是难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那让你不禁叫绝的怪异模样。那怪异甚至让人觉得,如果不和大家分享一下,简直太自私了。所以,现在穿好行装和我们一起去潜水吧,一起去看看那些超酷的怪异海洋生物。


小猪章鱼.jpg
小猪章鱼的学名叫做“Helicocranchia pfefferi”,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眼睛下方有一个发光器官,能够产生橙色光线。

小猪章鱼的体长仅4英寸,其身体上有着不同寻常的色素沉积,因它圆圆的身体和卷曲的触角而得名。它的触角看上去非常像卷曲的毛发,覆盖在较大的眼睛上方,它的皮肤图案在眼睛下方形成一个咧嘴的笑容。

由于它生活在深海域,人们很少知道它的行为特征,但从它的体型可以判断,这是一种游动缓慢的章鱼。



懒鱼.jpg
懒鱼,让人不禁叫绝的十大超怪异海洋生物之一。这种鱼是我们迄今见过的最怪异的一种鱼(如果它真是鱼的话)。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它的懒惰,从它的名字和样子就可见一斑了。它已经懒到连吃东西也几乎不动一下,就吃那些刚好漂到嘴边的东西,不管是什么。


水滴鱼.jpg
水滴鱼,生活在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附近的深海海域。其生活的地方,压力比海平面要高出数十倍,为了保持浮力,水滴鱼浑身主要成凝胶状,密度比水稍轻,这使得这种鱼可以不需花费体力从水底浮起。缺乏肌肉对于水滴鱼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它主要靠吞食面前的可食用物质为生

大神点评12

线线 2009-9-5 09:58:09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开口鲨.jpg
开口鲨并不是我们印象中典型的鲨鱼的模样,它长得与鳝鱼极像,以致它经常被误认为是鳝鱼。唯一能够看出它是鲨鱼的典型标志就是那六条鳃裂——通常被认为是海洋生物中地狱天使的标志。更怪异的是这种海洋生物的起死回生。

它们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了,有它们的化石可以作为证据。然而2007年,有人在沙滩上亲眼见到一条被冲上岸的活生生的开口鲨。

琵琶鱼.jpg

琵琶鱼是底栖性的鱼类,一般生活在海平面以下2米~500米深处,喜欢砂砾的底质。琵琶鱼以各种小型鱼类或幼鱼为食。说到捕食,就不能不说说琵琶鱼独特的“捕食工具”。

在雌鱼头部的吻上通常有一个钓竿状的结构。“钓竿”的末端有一个肉质的突起,看上去很像蠕虫,琵琶鱼以此来诱捕其他贪食的鱼类。

由于琵琶鱼生活在缺乏光线的深海里,所以在“钓竿”的末端通常有发光器官,该器官能够发出冷光以帮助琵琶鱼诱捕其他鱼类。所以琵琶鱼又被称为“电光鱼”。

琵琶鱼具有性别上的二态现象,当它们孵化出来不久后就忙着找配偶,雌鱼发出一种特殊的香气吸引雄鱼,雄鱼一旦找到雌鱼就紧紧咬住不放,至于咬到什么地方它并不在乎。时间一久,雄鱼的口就和雌鱼的皮肤吻合在一起,消化系统全部退化,全靠雌鱼供养,所以身体越来越小。雌鱼可以长到6-8千克重,雄鱼只有几克重,到了生殖季节就用不着再到处寻找配偶了。

琵琶鱼的繁殖季节一般是在春夏两季。雌鱼所产的卵可群集形成长9米、宽3米的凝胶质的片状卵群,这样的卵群可在海面上漂浮直到孵化出幼体。刚孵化的琵琶鱼幼体由一层凝胶质的外膜包裹,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幼鱼不论雌雄都在海水表面生长发育,以浮游生物为食,所以幼鱼还没有“钓竿”结构。等到发育至一定程度,雄鱼就会选择一条合适的雌鱼,咬破雌鱼腹部的组织并贴附在上面。而雌鱼的组织生长迅速,很快就可包裹住雄鱼。最后,雌鱼带着寄生在自己体内的雄鱼一齐沉入海底,开始它们的“二鱼世界”的底栖生活。

琵琶鱼阴险狡诈,常常摇头摆尾、搔首弄姿来诱惑猎物。大多数动物都是先隐藏后突击敌人,而琵琶鱼却会堂而皇之地把猎物诱骗到自己的餐桌上,一举拿下,然后慢慢享用。

琵琶鱼利用自己背上蠕虫一般肥肥的鱼鳍来诱惑小鱼。此外,琵琶鱼还会乔装打扮一番,使它看上去与自己的身体相分离,像是珊瑚丛中长出的一束水草,以便突击猎物。
线线 2009-9-5 10:00:5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达纳章鱼.jpg
达纳章鱼十大超怪异海洋生物之一,这种怪异的章鱼通过向猎物发出一束束耀眼的光使其眼睛变瞎,迷失方向。然后它就可以轻松的降其捕获


叶海龙.jpg
叶海龙:生物、鱼类,海龙又名藻龙,和海马(seahorses)属于同一家族,无论形态、生活习性和食物习性都很相似。不同的是海龙的身体比海马大一些,海龙的头部和身体有叶状附肢,尾巴也不像海马的可以盘卷起来。

叶海龙伪装性极强,它全身由叶子似的附肢覆盖,就像一片漂浮在水中的藻类,并呈现绿、橙、金等体色。只有在摆动它的小鳍或是转动两只能够独立运动的眼珠时,才会暴露行踪。叶海龙没有牙齿和胃,它们靠吃磷虾为生,生活在10~12C的低温浪少水域。

外观像海藻叶又像龙的叶海龙(leafyseadragons),无疑是海洋鱼类中最让人惊叹的生物之一。除了叶海龙之外,还有一种草海龙(weedyseadragons),这两种海龙都只产于澳洲南部近海一带。目前这两种海龙都已被列为保育动物,特别是外表细致华丽的叶海龙,更是相当稀少珍贵。

叶海龙-体态特征   

叶海龙
叶海龙可长到45公分,它的身体由骨质板组成,且延伸出一株株像海藻叶瓣状的附肢,可以让叶海龙伪装成海藻,安全地隐藏在海藻丛生、水流极慢、且未受污染的近海水域中栖息与觅食。海龙没有牙齿,它们的嘴像吸管一样,能把浮游生物与像小虾的海虱吸近肚子里。草海龙的大小与叶海龙差不多,不同的是草海龙有红色、紫色、与黄色,有的胸上有宝蓝色条纹,身上和尾部的附肢也比叶海龙细少许多,外表比较接近海马。

叶海龙:生物、鱼类,海龙又名藻龙,和海马(seahorses)属于同一家族,无论形态、生活习性和食物习性都很相似。不同的是海龙的身体比海马大一些,海龙的头部和身体有叶状附肢,尾巴也不像海马的可以盘卷起来。

叶海龙伪装性极强,它全身由叶子似的附肢覆盖,就像一片漂浮在水中的藻类,并呈现绿、橙、金等体色。只有在摆动它的小鳍或是转动两只能够独立运动的眼珠时,才会暴露行踪。叶海龙没有牙齿和胃,它们靠吃磷虾为生,生活在10~12C的低温浪少水域。

叶海龙-习性   

叶海龙
叶海龙属于海龙科,与海马和管状鱼属同一家。叶海龙主要栖息在隐蔽性较好的礁石和海藻丛生密集的浅海水域。栖息水域的一般深度为4-30米,但在50米深的水域也可以发现叶海龙的踪影。幼体的叶海龙一般生活在较浅的水域,而成体叶海龙则喜欢生活在10米以深的海域。

叶海龙是海洋生物中杰出的伪装大师,它伪装的道具是精细的叶状附肢。叶海龙的身体由骨质板组成,并向四周延伸出一株株海藻叶一样的瓣状附肢。此外叶海龙还利用其独特的前后摇摆的运动方式伪装成海藻的样子以躲避敌害。成体叶海龙的体色可因个体差异以及栖息海域的深浅而从绿色到黄褐色各不相同。

叶海龙没有牙齿,它的嘴巴很特别,长长的像吸管一样,这一结构特点使得叶海龙适应于吮吸的摄食方式,可把浮游生物、糠虾及海虱等其他小型的海洋生物吸进肚子里。

与同一家族的海马一样,叶海龙在孵育后代的过程中也往往存在“角色颠倒”的现象。每年的8月和隔年的3月是叶海龙的繁殖季节。在交配期间,雌性的叶海龙会将一定数量(一般是150-250个)的叶海龙卵排放在雄叶海龙尾部的由两片皮褶成的育婴囊中,而雄叶海龙则要担负起孵化卵的重任。叶海龙卵一般需要在雄性个体的育婴囊中待上大约2个月的时间,才可以孵化成为幼体叶海龙。

近年来,由于澳大利亚南部浅海水域遭到严重的污染和叶海龙不易游动的身体使它经常保持静止不动的习性,以及极高的观赏价值,使得这一珍稀动物遭到一些不法人士的大肆捕捉。另外叶海龙从产卵、受精、孵化到存活其概率都很低,仅有5%,因此澳大利亚有关部门已将叶海龙列为重点保护珍稀动物

叶海龙-交配繁殖   

叶海龙
与海马相同,海龙最特别的也是由雄性负责怀孕生产。在交配期间,雌海龙将150到250个卵排在雄海龙尾部的育婴囊中,雄海龙就孕育着这些小海龙蛋长达六到八个星期,直到它们变成迷你海龙宝宝,再把他们生出来。每年八月到隔年三月是海龙的繁殖季节,在这段期间,通常一只雄海龙可以孵两窝蛋,可惜的是,在自然环境里,大约只有百分之五的小海龙宝宝有存活长大的机会。

叶海龙-种群状况   
叶海龙的名字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它与海马类似,在雌海龙将这些卵产出后,这些受精卵将在雄海龙尾巴下面的蜂巢状区域(抱卵点)内度过约8周时间,雄性海龙能够携带150到200枚卵。在澳大利亚,它们被称为澳洲海马。从1982年起,南澳大利亚政府将叶海龙列为了保护动物。

虽然不像其它神秘海洋动物那样难觅踪影,但亲眼见到这种特殊海龙的人却变得越来越少了。由于环境污染和工业废物流入海洋,叶海龙已濒于灭绝。近年来,海龙的生存受到很大的威胁,不但澳洲南部浅海水域污染的问题愈来愈严重,海龙美丽可爱的模样、不易迅速游动的身躯、与常保静止不动的习性,也使它们经常遭到一些不道德的人的捕捉。目前这两种海龙都已被列为保育动物,特别是外表细致华丽的叶海龙,更是相当稀少珍贵。

叶海龙的名字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它与海马类似,在雌海龙将这些卵产出后,这些受精卵将在雄海龙尾巴下面的蜂巢状区域(抱卵点)内度过约8周时间,雄性海龙能够携带150到200枚卵。在澳大利亚,它们被称为澳洲海马。从1982年起,南澳大利亚政府将叶海龙列为了保护动物。

叶海龙-相关资料   

叶海龙
座落于上海浦东小陆家嘴黄金地段的上海海洋水族馆是亚洲最大的海洋水族馆之一,是一座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现代化大型海洋水族馆,拥有155米的海底观光隧道,堪称世界之最。水族馆共分5层,总建筑面积22,600平方米,拥有9大展示区域,32个主题展缸,展示了来自五大洲四大洋的350多个品种,15000余条水生物及珍稀鱼种。馆内最有特色的展示是叶海龙、草海龙、锯鳐、水母、沙虎鲨、企鹅、斑海豹、魟等珍稀海水、淡水品种,其中沙虎鲨数量为中国水族馆之最。

上海海洋水族馆从国外引进了5尾叶海龙和5尾草海龙,目前上海海洋水族馆拥有的叶海龙、草海龙数量居亚洲之最。草海龙和叶海龙,都栖息在澳大利亚南部海域,是澳洲重点保护动物。海龙可长到45厘米,身体上有海草样的附肢,可以伪装成海藻,便于隐蔽。

雌叶海龙欲“弃婴”、“小龙鱼”急“寻父”
2003年12月16日,上海海洋水族馆上演了一幕“未婚妈妈”无奈弃婴的悲剧。由于找不到愿意育儿的成熟雄叶海龙,一条雌叶海龙在悄悄产下近50枚卵子后便不知去向。据介绍,外形酷似“神龙”的叶海龙极为珍稀,目前我国仅上海独有。叶海龙从产卵、受精、孵化到存活的几率都很低,在交配时,雌性海龙会产卵于雄性的育儿袋中。

海洋馆技术人员曹丹告诉记者,叶海龙的突然产卵令所有人感到措手不及。昨天上午,她在巡视时发现,装有6条叶海龙的饲养池底部团着一堆互相粘连的卵子,而叶海龙们却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显然没有雄叶海龙愿意出面接受这些“孩子”。为避免“小龙鱼”胎死卵中,海洋馆希望能尽快从其产地澳大利亚引进一名“临时爸爸”。而目前,该馆只能采取紧急措施,把卵子放入一个特制的隔离缸,以保持其活力。据悉,海洋馆正与国外水族馆联系,希望能在7周内租借一条成熟雄叶海龙孵化小海龙。外型像一片海藻的叶海龙家乡在澳洲,是圣淘沙“群龙出海闹新春”庆祝龙年的重点展览。
线线 2009-9-5 10:02:2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长脚牛鱼.jpg
长脚牛鱼长脚牛鱼,十大超怪异海洋生物之一,和刺豚、箱豚一样属于硬骨鱼类。长牛角鱼游动的时候像是气垫船。它的皮肤会分泌出一种有毒的粘液,但这种粘液让它看起来出奇的精美。有趣的是当它被抓到的时候,就会发出呼噜声。

蝰鱼.jpg 蝰鱼-基本资料    蝰鱼英文名:Viperfish或者Sloan's Viperfish
拉丁文学名:Chauliodus sloani
大小:12-24英寸
栖息范围:全世界
栖息深度:250-5,000英尺

蝰鱼-基本简介    蝰鱼蝰鱼(学名:Chauliodus sloani)为蝰鱼科蝰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温热带海域、地中海、台湾岛以及南海、东海等海域,垂直分布约4700-3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直布罗陀。

鲑形目(Salmoniformes)蝰鱼科(Chauliodontidae)蝰鱼属(Chauliodus)海生鱼类的统称。共6种,见于各主要大洋的热带海区。均为深海种类,沿体侧有发光器,有的在鳍末端和口腔内也有发光器,所发之光有时用于诱集摄食其他鱼类。鱼因牙大且突出两腭之外似蝰蛇而得名。体型均小,最大的是太平洋的梅孔蝰鱼(C. macouni),长达30公分(1呎)。

蝰鱼属于辐鳍鱼纲、巨口鱼目、巨口鱼科、蝰鱼属,是海洋深处的凶猛捕食者之一。和前面介绍的黑巨口鱼一样,它们有着大嘴和长长的尖牙,它们的牙如此之长,以至于无法安放在嘴里,下牙向后一直弯曲都快碰到了眼睛,科学家认为它们的捕猎方式是快速游向猎物,然后把猎物钉在自己的牙齿上。

蝰鱼-形态特征    蝰鱼它们头部后面的第一块脊椎实际上起着减震器的作用,这个样子恐怖的动物有一个延长的背骨,顶端有一个发光器,然后用它们近亲黑巨口鱼那种方式逗引猎物。有人曾见到它们一动不动地停在水中,在头顶不断晃动这个诱饵来吸引他们的美餐。它们身体侧面也有发光器,这些发光器则不是起诱饵作用,主要是用于交配时发信号。以吸引其他的蝰鱼。

蝰鱼有一个合叶状的头骨,下颌可以转得很开从而吞下大猎物,胃就像橡皮极具弹性,因此能吞下和本身同大的猎物,而且它们的胃还能起储存的作用,如果食品多了,就多吞食一些,放到胃里储存起来。

蝰鱼是昼夜垂直洄游鱼类,白天的时候它们呆在5000英尺(1524米)深处,晚上则来到不到2000英尺(609.6米)深的水域,这里的食物更加丰富。

蝰鱼-生活习性    蝰鱼蝰鱼无毒,分布于中国东海、南海,国外见于日本及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热带至温带海域。蝰鱼在深海中之所以把自己装扮得如此“美丽”,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地引诱猎物,进而凶残地捕食之。

由于蝰鱼可把自己的嘴张至正常大小的两倍,加之其胃极具弹性,所以可吞下与自己同等大的猎物。

蝰鱼是分布在全球的热带至温带海域的代表性深海鱼。它的牙像毒蛇的牙齿,长而伸出。体上有很多发光器,利用这些发光器引诱猎而捕食。口开的很大,胃就像橡皮极具弹性,因此能吞下和本身同大的猎物。追逐浮游生物,晚上到海面附近,白天则向深海内移动。
线线 2009-9-5 10:03:1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吸血鬼乌贼.jpg 吸血鬼乌贼-名称由来   
100多年前,一艘德国科考船首次从4000米的水下,打捞上了这种奇异的生物,它的表皮是黑色的,而眼睛却是红色的。这使人们感到,它看起来更像是传说中吸血鬼的形象。吸血鬼乌贼也便由此得名。

吸血鬼乌贼-生物特点   
吸血鬼乌贼生活在海底近千米以下极度缺氧的地方。其蓝宝石般的大眼睛其大无比,在所有生物眼睛与身体的比例是最大的。吸血鬼乌贼身长约30厘米,颜色为深红或紫红色,有8只“腕”,两只“鳍”状物,既不同于乌贼又异于章鱼,是乌贼和章鱼的祖先,亿年前因躲避蛇颈龙的猎食,从浅海向深海移居,亿年来其形态不曾改变,但进化出适应缺氧生活的“秘密武器”——身上有一条伸长后约有1米的白色丝,且体内的氧气储存是其他生物的5倍。捕食时会张开伞一般形状的“腕”,似一盛开的大花。

吸血鬼乌贼-演化    吸血鬼乌贼科学家们相信,古代的吸血鬼乌贼生活在浅海。当时蛇颈龙具有10米的身长,行动迅捷并且异常凶猛,它在浅海中游戈寻找猎物,没有硬壳保护的乌贼很容易成为蛇颈龙的食物。如此看来由于近海捕食者蛇颈龙的出现,远古时代的吸血鬼乌贼不得不向更深的海域迁徙。令人惊奇的是,它们适应深海的环境,并生存了几千万年,虽然外表没有任何的改变,但是它的生理构造却在缺氧的情况下发生了巨大变化。一种特殊的色素让它的血液中可以贮藏比其他乌贼多五倍的氧气,并且它还有一个高超的本领使它能在深海中生存,那就是它的身体可以发出生物光。发光组织不仅仅是吸血鬼乌贼的专利,这在深海生物中非常普遍,在这里90%的动物可以自身发光。这似乎是深海动物在生存斗争中的无价之宝,当这些生物感觉到有危险存在的时候,就会突然发光,迷惑猎食者。有些生物全身都长满了发光体,这种生物的触角可以产生发光的黏液来吓退潜在的捕食者。

吸血鬼乌贼-生存   
吸血鬼乌贼静止在水中,并伸出它的触手,这样的情况下它可以使用很少的氧气,这是非常节约氧气的捕猎方式,当小动物碰到触手时,它迅速移动,然后用触手将猎物包住吃掉。然而就在这种极端缺氧的情况下,依然有捕食者存在。当吸血鬼乌贼感知到来自鲨鱼的危险后,它打开了发光器官,同时张开身上的薄膜和触手,并将自己包裹起来。同时它还把发光器官逐渐缩小,它创造了一种已经逃远的假象,当鲨鱼靠近时,它放出发光的小点进一步迷惑鲨鱼,并让自身成功的逃了,这些出色的适应能力使吸血鬼乌贼在其他同期物种灭绝的情况下,一直生存到了现在。
小诗 2009-9-6 23:08:5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增长见识!
单车静默 2009-9-6 23:17:4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博茨瓦纳
吸血鬼乌贼的皮肤后来被证明是暗红色而不是黑色的。长波段光线也就是红色光线及红外线不能穿透海水到达吸血鬼乌贼所生存的深度,所以在那个深度暗红色的皮肤是一种很好的生物伪装色。
BBC和NGC的深海类节目都放过这个海底生物。
葛力姆乔 2009-9-7 02:47:2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线线...你好爱大自然啊
浙D 2009-9-7 09:49:3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那么请问哪里才可以抓到呢?
小怪 2009-9-7 11:37:2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同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注0

粉丝2

帖子22

发布主题
骑友网公众号
骑友网今日头条
骑友网服务号
骑友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