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获得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rockrider 于 2011-5-7 07:18 编辑
近日,一组关于“少先队武汉市总队长”的图片在网上突然走红,照片主人公戴着超大红领巾和“五道杠”队牌,神情泰然,引起网友关注。
关于这位“五道杠”,有很多神奇传说,比如,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对这些,其父母说这是孩子的“天性”,也有网友感慨,“明明是青春纯真的童年时代,却被培养成这样,不知道是该怪社会还是怪家长老师。”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还有“五道杠”队牌。全国少工委官员5月3日称,少先队的小干部并没有五道杠,武汉的做法,可能只是地方一种探索。其实,具体几道杠并非重点,关键在于,这种体系,昭示了成人世界对未成年人的评价标准,带有强烈的等级意识与官僚意识,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导向功利化。
不要说“五道杠”,就是成为“三道杠”、“二道杠”,往往也少不了由父母出面,为孩子“指点迷津”。在学校队会上,孩子们的发言,与一些地方的干部大会无异;十二三岁少先队员出席少代会,个个比大人不遑多让。成人世界的规则,被生硬地移植于孩子的世界。
孩子的天性,犹如杞柳,是弯是直,是舒展还是扭曲,就要看他生活于其中的规则如何。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不再是有个性、活生生的个体,而成为了追求更多杠杠与荣誉的工具。很多情况下,只有用泛政治的语言说话,按泛政治的模式做事,才能更快地从“一道杠”做到“二道杠”,直至“五道杠”。这就好比学生在作文中撒谎编故事得高分,只是为了迎合成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真实与诚信则无关紧要。
这种等级式的评价体系背后,不仅关乎孩子获得荣誉的高低,更关乎他享用教育资源的多少——在学校中,可能得到老师的更多关照,小升初,以及升重点高中,这可能成为重要的加分砝码。
义务教育强调均衡,重在发掘孩子各方面的兴趣与潜能,培养学生平等的公民意识。而此种队牌体系,貌似可起到促进学生争取上游的激励作用,却在无形中,让学生形成等级和特权意识。与教育资源挂钩后,更是出现各种畸形竞争,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养成,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现实中,常有部分官员和老板家长关照学校老师,安排一个 “二道杠”、”三道杠”给孩子当当,小小中小学,也俨然成了一个个“小官场”。——救救孩子,今日仍非无的放矢。
的确,鼓励孩子积极向上、关心社会,以及形成一定的领导能力,这没错。但鼓励不是“塑造”,而是让孩子按照其天性自由成长。同样,让孩子成为“社会精英”,也是家庭合理的期望,但是,社会精英从来就不是高高在上的特权阶层,而应该是有杰出能力,同时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平民情怀的人。少年老成的官腔,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很多国家从幼儿园起就开始鼓励孩子发展“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可其具体做法,不是让学生看该国的《新闻联播》、读该国的《人民日报》,也不是年纪小小就发表心怀天下的演讲,而是鼓励一个个孩子从小事做起,从兴趣与爱好起步,成立自己的“俱乐部”。比如玩昆虫俱乐部、收集玩具俱乐部,把“俱乐部”的“主张”告诉其他孩子,以吸引其加入。如果加入者觉得没有吸引力,可以自由选择离开,加入其他俱乐部,或自己也搞一个俱乐部。一个学期下来,哪个俱乐部人多,就评定其在吸引人方面最成功。
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样的过程,才是真正基于个体天性的规则设定,在游戏中,孩子们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都得到自然发展,他们的优劣,不是由上级领导、老师评价,而是来自同学的评价。“孩子王”的威信自然建立。这样的价值观,对他们的影响将十分深远。
与这种方式对照,我国学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更多是用与现实官场规则对应的模式强势塑造,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人格,也会使校园学生组织“官场化”。由小学、中学以至大学,此种弊端愈益严重。大学学生会异化,沦为准官场的报道屡见报端,其成因就是这种培养模式。要改变这一点,不妨从娃娃抓起,从取消这几道杠杠开始。
该贴已经同步到 rockrider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