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扫码登录更安全

环法战术

来源: 浙D 2006-6-1 09:38:55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登录后获得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给你一段古典音乐,如果你不了解它的创作背景、作者当时的感情、作品的结构曲式,那么你很难深入地体验它所带来的美;同样,如果对环法的战术不了解,只看到一堆人在有时悠闲地集体骑行、有时疯狂地加速冲刺或摆脱,就会感到一头雾水,体会不到环法大赛做为竞赛项目的刺激所在。

所以,对环法的比赛战术做一番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看出滋味来,才能对我们自己的骑车技巧有所帮助。

下面,就让我们系统地了解一下。资料的来源很广泛,就不一一注明出处了。

大神点评16

浙D 2006-6-1 09:39:39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什么样的选手有资格赢得环法赛?一般人也许会回答:体力最好的人,但这个答案太笼统了。环法赛包含了许多种自行车竞赛型式:平地站、山地站、计时赛(还分长程、短程、登山和团队),每种型式都考验车手不一样的竞赛能力。很难有人能够全面到各种能力兼顾,而能够成就一代霸业的伟大车手,必定是占了先天上的优势,加上后天的勤练,并且配合策略的应用。暂且不谈策略,先就车手本身应具备的能力,来看环法赛给车手的考验。

运动强度与能量来源的关系
你应该学过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这两个名词,但你可能不清楚身体的运作机制。当你从事低强度运动的时候,是以脂肪为主要燃料,消耗氧气,乳酸的产生速度等于分解速度,这时候称为有氧运动。你可以在有氧状况下维持长时间的运动而不会感到疲倦。但是当你的运动强度增加,氧气来不及供应消耗所需,身体会用另一套机制来产生能量,补充有氧机制不足之处。这套机制是在无氧的情况下分解碳水化合物,副产品是大量的乳酸。当乳酸无法及时分解而开始堆积,会造成呼吸急促、肌肉疲劳等现象,运动强度就无法维持。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储存的型态是肝糖,在无氧的状态下,会同时消耗脂肪和肝糖。通常你不必太担心脂肪不够供给运动所需的能量,如果光是用来抵销运动消耗的能量,你身上的脂肪够你烧个三天三夜,但人体储存的肝糖只有1500-2000 大卡左右,激烈运动不用一小时就烧光了。当肝糖耗尽,就会发生的现象,你会忽然觉得无力,不得不减低运动强度。肝糖阈较高的车手,可以骑更快的速度维持更长的时间,训练的成效就能比较得出来了。

你一定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在平地站夺冠的车手,几乎都不是世界名将?这些强壮的名将,为什么不在一开赛就把大家远远抛在后面?Armstrong 的六连霸事业中,为什么从来没在平地站夺得过单站冠军?

首先你一定要知道一个事实,就是你那么辛苦地在骑脚踏车,有一半以上的力气,都是在对抗空气阻力。我即使练一辈子的车,也没办法跟上现在的Armstrong,但如果我骑一台斜躺车,跟他比 100 公里的平路赛,不必再多做训练,我就有可能赢过他。道理很简单,因为斜躺车的迎风面小,空气阻力小,骑起来自然又快又轻松。接下来你一定会问,既然斜躺车速度这么快,为什么车手们不用它来参赛?原因是 UCI 认为自行车竞赛比的是人力而非机械,如果太过强调机械性能,比起来就没意思了。有人练得要死,却输给一个靠器材取胜的人,并不公平。所以环法赛百年来,脚踏车的基本结构和骑乘方式,其实并没有太大幅度的变化。

回到平地站的竞赛,如果有人决定冲出集团单飞,那么他得自己一个人承担所有风阻;但如果留在集团内,前面总是会有别人帮忙挡风,骑起来又快又轻松。所以单飞出去的人(我们戏称他做“兔子”,类似于猎人追逐兔子的游戏,猎人自然是大集团的队伍了),他必须要有过人的体力、耐力和决心,才能摆脱集团的追逐,不然的话,他的英勇只是昙花一现,更惨的状况是,单飞了绝大多数的路程,在最后两公里体力耗尽,被集团淹没。而这种情况在环法中并不少见,当领先骑的两个人马上就要被大部队淹没时,他们甚至会彼此握手,给人英雄无语的感觉……
浙D 2006-6-1 09:39:5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大半的平地站,都是集团一起挤进终点,而车手分高下的战场,就只在终点前的三百公尺。「功率」要高,能瞬间爆发出最大力量,「速度技巧」要好,用非常高的回转速踩踏,再加上「无氧耐力」让高速维持尽可能的久,是冲刺获胜的必要条件。意大利名将 Petacchi 在 2004 环义赛拿下九个单站冠军,凭的就是他能够以 53x11 的重齿比,用 110rpm 的回转速,踩出 67km/hr 的惊人时速,压倒性地击败其他冲刺好手。可惜环法赛可能过了他的高峰期,前几站并无表现,就草草退出比赛。这次环法赛的路线安排上,前十一站除了两站计时赛之外,都是平地站,原本众所期待的 Petacchi, Cipollini, McEwen, Zabel(T-Mobile)冲刺大对决,很遗憾的在一连串摔车事故和两名意大利好手退出比赛后,变成一场烦闷的肥皂剧。在没有人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本次环法赛并没有冲刺英雄的出现,澳洲的 McEwen(Lotto-Domo)拿下 12 站平地站中的两站冠军和代表冲刺王的绿衫。

在少数几个平地站,我们可以看到几位车手组成小集团,摆脱主集团的控制,最终成绩领先主集团多达十几分钟。要组织一个这样的攻击计划,首先车手必须在一个最佳的位置发动攻击,以冲刺的功率出奇不意地超过主集团的领骑车手,让主集团无法即时反应攻击。接下来以无氧耐力加速 2-3 分钟,扩大和主集团的差距,直到超出视线范围外。突围的车手只要把领先差距拉到一分钟,就足以消失在主集团的眼前。车手的心理就是这样,当眼睛看不到的时候,会认为难以追上,而放弃追赶。

这时候再用计时赛的强度,把差距进一步扩大到十分钟,几乎就可放心到终点前不怕被追上了。通常单独一个人很难成功的发动攻击并且保持领先到终点,但如果是一小群人组织攻击,彼此相互合作,轮流破风前进,成功机会就提高许多。第五站法国的年轻好手 Casar(FDjeux.com)成功的发动了一次攻击,与其他四位选手合作,拉开和主集团的差距有 12 分钟之多。这次成功的攻击让法国国家冠军 Voeckler(Brioches La Boulangere)穿上黄衫,并且总成绩领先的时间足足够他穿十天,才在第四个山地站让给 Armstrong。
浙D 2006-6-1 09:40:08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有志争夺黄衫的主力选手们,在平地站中几乎不可能把时间拉开。任何一人有提早脱队的动作,他的主要竞争对手必定倾全队之力把他追回。他们彼此牵制着,只会跟着主集团把路程骑完,平安抵达终点是他们最主要的目标。高手要分高下,山地站才是面对面、硬碰硬的实力之争。环法赛的山地赛事在庇里牛斯山区和阿尔卑斯山区进行,车手们一天之内骑两百公里爬五座以上的山是必要的工作。

如同在登山计时赛所讨论的,要在山地站有好的表现,力量以及身材是重要因素,而为了应付又长又陡的山路,耐力必须在水准之上。好的登山型车手,像是 Virenque, Heras, Mayo,都具备这样的特质。但熟悉赛事的车友们很少将 Armstrong、Ullrich 等名将归入登山型车手,虽然他们在山地站的最后成绩通常会比 Virenque 等人更好。一方面他们的身材并非瘦皮猴,甚至有点壮,看起来不像顶尖登山车手应有的特质,另一方面是比起登山型车手,他们拥有更强的力量和肌耐力,即使在前五个山头落后十分钟也没关系,在最后一个爬坡段或是在最陡的坡段,用他们超高的持续输出功率,把差距一次追回,甚至再大幅领先。

纯登山型选手的计时赛成绩,往往仅是中上而已,可见得瘦皮猴的体型并不容易练出过人的肌耐力,这让他们在山地站最后胜负的争夺上,经常逊于略有肌肉型的车手。2004 年环法赛最艰难的四站山地赛中,紧咬 Armstrong 不放的,并不是 Virenque 等人,而是后起之秀义大利车手 Basso(CSC)和德国国家冠军 Kloden(T-Mobile),其中 Basso 还从 Armstrong 手中抢下一站冠军。这两位的体型,也很难归类于纯登山型车手,他们在计时赛的表现也都还不错,难怪可以和 Armstrong 一直缠斗到终点线前。如果比谁率先通过最多的山头,登山王 Virenque 远胜其他车手,但如果比终点线前的缠斗,却是 Armstrong 等人的舞台。感觉上纯登山型的车手,好像少了那么点热血。

在山地站主力选手往往能够和主集团拉开五分钟十分钟甚至更多的差距,所以在平地站若有不干紧要的人单飞,主力选手通常就放给他们一条生路了,因为即使总成绩有十分钟的差距,经过一两个山地站,都能够轻易地追赶回来。
浙D 2006-6-1 09:40:2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称霸环法的选手类型

1、平地山地计时赛通吃
如果有人能够各种竞赛能力兼备,而且极端渴望获胜,在各种赛段都能取得胜利,这样不取巧的人,绝对是强者中的强者。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比利时人 Eddy Merckx,他在 1970 年前后取得过五次环法冠军,第一次夺冠时,还同时赢得登山王和冲刺王的头衔,他总共在环法拿下 35 座单站冠军(Armstrong 到目前为止拿下 21 座),是个不折不扣的「食人族」。仅次于 Merckx 的行径,是 1980 前后的法国人 Bernard Hinauld,同样是环法「五冠俱乐部」的一员,拿下 28 个单站,另外两次第二名,以及登山王和冲刺王头衔。

2、以计时赛和山地站分胜负
这是环法霸主最常见的型态了,计时赛能力代表具备高强度的体能,除了可在计时赛中争取时间,也能确保自己在任何赛段都立于不败之地,再利用山地站取得保障的领先幅度,并且避免在平地站和其他车手冲撞,是攻击和防守兼备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很可能会一直延续下去。

3、计时赛必争,山地站防守
想不到这样子也能称霸环法,这就是 1991-1995 五连冠西班牙人 Miguel Indurain 的胜利方程式。他在环法赛中「只」赢过计时赛,也许和他深藏不露的谦虚个性有关。但是以他的计时赛能力,往往能成功的发动攻击拉开和集团的距离,赢得足够的领先时间,即使在终点前被对手些微超越亦不妨。他的能力和「五冠俱乐部」其他成员应该差不多,只是他的求胜欲望并不如其他四位强烈,只求自己的最佳表现而已吧!这样的伟大人物前无古人,恐怕也是后无来者。

4、纯靠山地站取胜
如果登山能力远胜其他对手的话,即使在计时赛小输一些,平路站不出意外,仍有机会夺得冠军。已故的义大利车手 Pantani 在 1998 年同时拿下环义、环法两大赛事的冠军,凭的就是他无与伦比的登山实力。不过这招恐怕很难再吃香了,Armstrong 六连冠的历程,已经教导世人如何善用车队、策略、电子仪器和无线电,任何企图凭借个人力量取得胜利者,必定会遭到对手整个车队的反制,而且这种车手的领先幅度永远无法逃脱对手的计算范围之外。除非是压倒性的强力车手,否则想要单靠一种能力就取得总冠军,几乎是不可能发生了.
浙D 2006-6-1 09:41:5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骑车也是要讲政治滴……

集团政治学!!!

例如:在2004 年环法赛的第一阶段,差不多都在湿冷的天气中进行着。由于全部都是平地站,所有车手挤在一个大集团内一起前进,如果其中有一人稍微不小心,引发的连环车祸是完全无法避免的。据报导第一阶段结束后,有超过一百名车手遭遇到摔车事故,这样的纪录在环法历史上恐怕也是不多见的。

几位有望问鼎冠军的名将,他们都很清楚在这样危险的平地站中,只要平安渡过就是胜利,所以他们会用车队的力量,移动到集团的最前方,由队友保护着,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性。这么做还有另一个意义:当有车手发动攻击,脱离主集团,在最前方的车队握有主控权,决定要不要追赶。

问题是有 21 支车队参加环法赛,每支车队都想占据集团中最有利的位置,当有人攻击出去的时候,领骑车队老神在在不想响应,但不代表其它车队就不急。大多数的车队都有自知之明,黄衫、绿衫、红点衫这些指针性奖项大概都已有预定人选了,唯一可争取的,就是平地站的单站冠军,或者派出兔子选手在媒体面前曝光几个小时,收收广告效果也好。路况越单纯,天气越差,主力车手越保守,他们的机会反而越好。

就这样在主集团前方的车队不想动,后方的车队急着想要冲出,前后能量不一致,队形一乱,再加上天雨路滑和强风来助阵,事故就发生了。虽然名将们的策略是明哲保身,但他们仍然难以从一连串的事故中幸免。Armstrong 算是运气非常好的,摔车时还有队友当肉垫,只小腿有浅浅的擦伤。Hamilton 摔伤背部,严重到无法完赛。时尚的前冲刺名将 Cipollini,还没看他有表现,就已经摔个七荤八素,早早退赛,他一定会有还没现够的遗憾吧!
浙D 2006-6-1 09:44:3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继续。
04年环法第四站 TTT (车队记时赛)结束后,Armstrong 在总成绩上领先他的对手 36 秒以上,穿上黄衫。以 USPS (当时的美国邮政车队)整队的实力,和不小的领先差距,要让 Armstrong 黄衫一路穿到巴黎,应该不是难事。但是在隔天,USPS 车队放任兔子车手攻击,而且丝毫没有追赶意愿,由于他们是保有黄衫的车队,又一直在主集团前方领骑,当他们不打算捍卫黄衫,其它的车队仔细盘算,也没有追击的意愿。最后是让 O'Grady 的五人小组领先主集团 12 分钟冲线,并且让法国国家冠军 Voeckler 以总成绩领先 Armstrong 九分多钟的差距穿上黄衫。

为什么 USPS 不捍卫黄衫?答案很简单,这么早穿上黄衫,对 Armstrong 而言只会有坏处不会有好处。TTT 之后还有五站平地站要跑,各车队在这五站仍有机会抢得胜利,要从 Armstrong 身上剥下黄衫,打打知名度,不是不可能的任务。如果 USPS 决定要捍卫黄衫,就像在野生动物园捧着肥肉一样危险,而他们也没忘记在平地站最重要的任务:保护 Armstrong 的安全,所以干脆就把肥肉丢出去让其它野兽去抢,而且离得越远越好。

其它车队怎么看待这样的想法?各车队都想保有争夺黄衫机会,如果 USPS 紧紧握住不放,就像要从狮子王口中抢下肥肉一样困难。所以当 USPS 这么早就松口让肥肉掉出来,大家都松了一口气。那为什么各车队不趁这个时候一窝蜂去追赶那五人小组?如果太多人这么做,主集团也会跟着反应,最后势必会把五人小组淹没,变成集团冲线的情势,黄衫仍被 USPS 保有,搞得大家都没好处。所以当 USPS 不打算追赶五人小组,所有车队都选择静观其变。虽然今天被领先十几分钟,但说不定明天同样的戏码又换另一批人上演,还有四场好戏,人人都有机会主演。

从这场尔虞我诈的竞赛中,获得最多好处的就是 法国车手Voeckler 了。对法国人来说,这件黄衫真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因为没有人会料想到,黄衫会落在一个不算强悍的年轻小子身上。

接下来的比赛就是黄衫捍卫战了,Brioches La Boulangere 车队必须把他们的黄衫车手保护好避免他摔跤,车队经理必须紧盯着兔子车手的领先差距,会不会影响到他们的黄衫。五站平地站过去,虽然他们没什么作为,但也成功守卫着。

Armstrong 在第五站放弃黄衫时,对他也是一件好事。Armstrong 参加环法赛以来一直不受法国媒体的喜爱,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不过是太有钱、太强壮、太机械、太策略、太科学,让比赛变得枯燥无味,而禁药的话题更是每年困扰着他。这次环法赛法国媒体焦点转移到他们的国家英雄身上,Armstrong 也乐得帮他讲几句好话,享受大半赛程的耳根清净,更能专心地去比赛。

看来,环法战术还是很重要的,比如这一计:烫手山芋扔别人。

我个人是蛮欣赏 Voeckler 坚忍的毅力,不过客观地从他的成绩来分析,虽然他号称是「全能型车手」,但在各种赛段的表现却是「全不能」,能穿上这么久的黄衫真是有点运气成分。他还很年轻,希望他能把赛场上的毅力,转移到训练上,再加强各项竞赛能力,未来穿上黄衫骑进巴黎,不会只是法国人的梦想。
浙D 2006-6-1 09:44:4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经过一连串山地赛段的厮杀,第十八站回到了平地站,是主力选手休养生息的时候。大家都为了最后的 ITT 做准备,集团的紧张度不高。六位总成绩在八十名以外的车手,在开赛没多久就发起攻击,拉开一段距离,意大利车手 Simeoni(Domina Vacanze)随即追了出去。令人诧异与不解的是,Armstrong 在没有队友的掩护下,独自跟上 Simeoni,两人不久之后追上前面六位领先车手。

从开赛以来(甚至可以说从 1999 年以来),Armstrong 从来不曾做这种独断的举动,而且堂堂一位即将创造历史的伟大车手,为什么要在这种没有挑战性的赛段,跟卑微的小车手争先?更令领先集团感到不舒服的是,Armstrong 竟然还带领他们加速,拉开和主集团的差距有两分钟之多。主集团不知道 Armstrong 为什么要这么做,只知道黄衫车手单飞了,一定要把他追回来,免得落后差距越来越大,于是 T-Mobile 车队冲到最前面去,带着主集团加速追赶。

领先集团的车手当然不希望他们的攻击白费了,希望请 Armstrong 回去。Armstrong 也告诉他们,如果 Simeoni 不退回主集团,他将会派他的车队来追赶。面临到如此沉重的压力,Simeoni 不得不屈服,退出领先集团,和 Armstrong 一起回到主集团。领先集团也顺利拉开和主集团的距离,并且由 Mercado(Quick Step)夺下单站冠军。

看起来好象是美国人一惯的作风,强势欺压弱小对手,其实背后有一段与 Simeoni 之间的纠纷。原来 2002 年 Simeoni 被抓到服用 EPO(一种增长红血球的药)和其它几种禁药,并且指出开处方给他的医生是自行车界相当有名的专家 Dr. Ferrari,他也曾经指导过 Armstrong。隔年 Armstrong 在媒体上公开指称 Simeoni 是骗子,Simeoni 就在意大利法院控告 Armstrong 诽谤。Armstrong 声称把 Simeoni 拉回来的是为了「不要让这种人破坏自行车运动」,这样的举动也得到主集团内许多人的掌声。

在这边就牵扯出禁药的问题。其实禁药一直是自行车选手的必要之痛,要知道这项运动难练又难以得到成就,在瓶颈无法突破的情况下,很难拒绝禁药的诱惑。2004 年环法赛前最令人遗憾的消息,就是前世界计时赛冠军 David Millar,坦承服用禁药,他很谶悔地说他一时欲令智昏,用作弊的手段取得胜利,完全没有成为冠军的光荣。

就算自行车选手不服用禁药,仍得靠其它药品来抗氧化、修补细胞、增长肌肉、补充血红素、保水、增加耐力,不吃药的话不只体力不易恢复,还有可能会因为运动过量而影响健康。所以 Armstrong 声称他通过每一次的药检,并不代表他从来不吃药,他只是吃 UCI 没有明令禁止的药而已,而且每位运动员都一样。既然大家都在吃药,那么吃药的技巧也就成为竞赛的能力之一了,吃禁药之外的大补丸,或者偷吃禁药不被验到,也算是车手的本事。

Simeoni 的闹剧还没结束,在第二十站集团像游行般慢慢晃入巴黎市区的这段路,他竟然发动三次攻击,当然每次攻击都被 USPS 车队追回来。他并不是想赢得单站冠军,只是想骚扰一下 USPS 车队的庆祝活动。俗辣真的是无处不存在。
浙D 2006-6-1 09:45:0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很多人一定会觉得奇怪,环法赛三千多公里的里程,为什么最后总成绩只差几分钟而已?照我们周末的骑法,一段一百公里的路,高手和菜鸟随随便便就差好几十分钟,像 Armstrong 那么强的人,怎么会骑了三千多公里,只赢第二名六分多钟?还有为什么大家要挤在一起骑,Armstrong 怎么不一开赛就冲出去,一路领先到终点?伟大如 Armstrong,为什么在一些单站中,不拼个好名次,仅仅落在四五十名甚至一百多名,他到底有没有运动精神呀?这些也都曾经是我的疑惑。当我对自行车运动了解更多,疑惑渐渐解开,看环法赛也看得更深入。

其实一切的疑问不外乎两个答案:一、自行车公路竞赛,只要总成绩第一就好,多1分钟和多5分钟没有什么区别。二、其实,环法上的成绩在平日训练基本是达不到的,那么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只有在竞赛时才能把潜力发挥出来,在极限状态下人的能力差别其实就是那么一点点。

其实,一切战术不外乎基于这么一个事实:没有一个人是超人,他的爆发力和耐力不会超出其它同样是训练有素的选手非常多,他的体力不是无限的,战术就是学会怎么把体力用到刀刃上!所以,才有了精彩纷呈的战术,环法才有了看头。
浙D 2006-6-1 09:45:1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那么,我们公路车竞赛中可以采用什么战术呢?

1、节省体力——公路赛的战术重点

公路赛(或公路骑行)中最重要的是选择最节省体力的骑行条件,在竞赛全程中正确地利用这些条件,在骑在前面的运动员摔倒时能正确地保护自己。为此,运动员应避免以下情况:用力过猛和时间过久的领先;落在先头组的后面,然后再追赶;毫无目的地猛冲和加速骑行;独自在全组的侧面骑行;在组中处于动作受妨碍的位置骑行。

为了有效地运用体力,必须跟随员前面的一组巧妙地利用尾随对手的办法以争取休息。若能这样,就能随时详细地观察主要对手的行动,及时而不用多大力气就使对手想摆脱或加大速度等企图失败。组中人数越多,就应离前面的运动员越近。
但这并不意味着运动员永远消极地尾随在对手后面。事实上应该积极地、有目的的保持教高速度的骑行,不仅能经得起对手的猛冲,而且还有能力奋力以猛冲来回击对手。但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体力不足,就不要进行摆脱。由于体力不足而摆脱出一段距离后,仍然会被对手追上,超越过去,有时甚至连尾随对手都未必能再做到。

尾随时,必须使自己便于从左面或右面骑到侧前方,这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这样有利于躲开前面可能摔倒的队员,其次,能随时有准备对付企图摆脱全组的人展开猛冲。反之,如果处在全组中间,战术上就会一筹莫展,无法采取任何紧急措施。


2、摆脱

摆脱是自行车团体项目中经常采用的重要战术,是快速杀出重围的有效方法。在公路自行车同时出发的竞赛中,摆脱技术是投递员争取胜利最常用的一个手段。有效的摆脱技术是:高速骑行、突然加速、利用复杂地形和利用娴熟的技术。

如果摆脱者通过一个艰难的上坡后,紧跟着在下坡是加快速度,则摆脱的距离就会更为加大,因为下坡时仅仅依靠惯性来进行休息。在获得更大的领先时间后,摆脱者可以稍微放松一些骑。

在一个人数不多的摆脱组中(领先集团),不同的运动员要采取不同的战术,有的运动员劲猛而力不长,有的则相反。显然,后一种运动员的任务是:极力在组内尾随在别人后面积蓄力量,准备在终点段做决定性的竞争。因此,他们一般尽量少领先。有时,后一种运动员多次摆脱失败后,很可能使对手的对抗程度达到极点,以至在离终点10-15公里处,无法追上而改变局面,最后不得不大大降低速度,当然也就会被后面的追上。


3、团队战术方法:

这也是在环法比赛中经常出现的场面,要知道,一个车队9名车手是一个战斗的集体,他们的骑行速度和骑行位置都是有自己的目的的。

一是以个别队员的高速抢先来打乱对手车队的队型,破坏对方的战术。高速抢先时,对手车队的队型就会被拉开,他们的战术意识不可能是一样的,就利用这短短的时刻,使对手车队的队型分散,打乱他们的安排。同时,创造条件使对手们难以尾随在自己队的后面。比如,风是侧吹时,就集体在公路下风方一侧骑行,这样对手就无法利用尾流。

二是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猛冲。一个队员猛冲的时候,其它队员应当为他保护住位置,阻挡对手们的追随猛冲,同时提高速度来响应他。或者,干脆尾随在对手后面,等自己的一个车手(他往往是佯猛冲)迫使对手们猛冲,从而拖垮对手大多数队员时,真正准备猛冲的队员们再集体摆脱和超越。

或者全队进行佯猛冲,带起对手之后,以均匀的高速度逐渐消除佯猛冲而领先的距离来节省体力。掌握速度的主动权,是这一战术的重点。

阴吧?这就是战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注0

粉丝0

帖子1

发布主题
骑友网公众号
骑友网今日头条
骑友网服务号
骑友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