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获得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话说上次太仓参加Tern的中国产品首发会,骑过一大堆Tern的车子,令人攥腕的在于,每台车只骑了那么短短的几分钟,在一片开阔的木板地上骑来骑去,完全没有真实通勤环境的代入感。所有正规的测试,都应该在该产品预计使用的场合里被充分的使用后,才能对它有一番客观的品头论足。转眼接近一年过去,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对Tern的Verge系列的两款产品进行了一番详尽的测试。
我在一周的上下班通勤时间里,分别骑行了Verge P18和Verge X10各125km左右。线路是东单-建国门-国贸-大望路-四惠-京通辅路-通州线路。单程约26km,其间会经过非常拥堵的国贸-大望路一线,在京通辅路也会遭遇到非机动车道占用,不得不来回在人行便道和非机动车道来回切换的情况。因此作为通勤使用的这两部折叠车,会在畅行线路,拥堵线路,崎岖颠簸线路上充分展现它们的特性。
先来说说这两台车的总体印象,从车架做工来看,除了涂装方面的不同,X10和P18并没有太明显的区别,但在焊口的处理上,似乎X10更加精致一些。配件方面,P18使用Shimano Tiagra后拨,山地后飞轮,原生55/44T的FSA牙盘,搭配两段式前拨,使用Shimano R系列的平把城市车指拨套件;K标刹车搭配Avid FR5制手。搭配Schwalbe Kojak 1.35外胎让人觉得惊喜,根据透明的法嘴气帽判断使用的内胎也是Schwalbe。相对于Dahon的同档次折叠车而言,Tern的车在配置上要更高一级。坐垫使用的是Biologic的产品,外观看上去很时尚,座上去的感觉也很OK,搭配了做工精美的前后泥档,真的很好,恰恰骑P18遇到过雨天,不会把泥巴甩得一后背都是的感觉真是久违了。全车都是用Jagwire线管,终于是量产车了,车架下方多出来一根橡皮带子,使用它可以扣上立管的金属钮,当折叠后立管就被稳稳的固定住不会四处乱摆,影响整车的折叠性。车把包含一只三头内6角工具,收藏在Biologic的一体式把套里面,这个设计我认为是相当出彩的,三个常用的尺寸都包含在内了,收折也非常得体,可以少携带一套内6角组合工具,若是能再塞进两支撬胎棒估计好了。
P18骑起来的感觉就比较奇怪,它有一条高度相当变态的立管。究竟高到什么程度?和26寸轮径120mm前叉行程的山地越野车把几乎一般高!在回家路上骑P18感觉还是很OK的,车子本身骑起来有种轻快感,搭配合适的轮胎,在铺装沥青路面上表现良好。不过,这一切感觉都是在比较稀疏的郊区线路基础之上的。我期待着第二天一早的通勤骑行,因为上班的通勤骑行,对速度要求更加紧迫,且会遭遇到各种紧急情况,正好是考验P18的良好机会。为了更好的测试它,我决定更换掉原车搭配的那个可折叠式塑料踏板换上山地自锁。可就在我想拆掉这对原装脚踏时遭遇到麻烦,上得实在实在太紧了,根本拆不动,在动用延长杆之后还是纹丝不动,让我怀念起在Shimano车迷节见到的那个制冷喷剂,专用于螺丝拆不动的冷缩操作,零件被迅速冷冻后产生收缩,这样从缝隙中打入润滑油,从而拆掉紧固的螺丝。
没有这样的东西,只要望着脚踏干瞪眼,我不能冒着损坏工具和曲柄的危险,第二天一早,踩着这款松松垮垮的塑料折叠脚踏继续上班。大概因为它过于软塌塌的样子,踩上去总有那么点使不上劲的味道。不好的感觉刚刚开始,之前我说过P18那根高高的立管,让我这样骑惯了运动车的人很不舒服,端端正正的坐在车座上,几乎是平伸着两条手臂搭在把套上操控P18。在不太拥堵的线路上骑着感觉还是OK的。当车过双桥,需要在一大堆占用着非机动车道的汽车中闯过时,感觉就没有那么好了,过高的车把导致身体重心在车座上,对前轮的控制能力略有影响。这在空旷的郊区道路上不成其为问题,但当你扎入段混乱道路时,就会发现操控有所降低,你无法快速穿行在机动车之间,从一个缝溜进另一个缝,不敢狠狠的在那些机动车前后空隙中压弯。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稳稳的骑,不要那么冒进和勇敢,稳稳的….就好了。也许慢一点,不过总归是安全。四平八稳的P18,说是一台公路车,更不如说它是一台高级休闲车。真的,对于很多不常骑运动车的人士来讲,P18足足够了,能爬坡能休闲,偶尔也可以快速通行,属于满足大部分休闲运动需要的中等价位产品。
X10则是一款精简的速度机器,整车的配置更为高档,轻量化的轮组,Schwalbe 1.1尺寸的外胎搭配超细内胎,SRAM X9变速系统,居然使用了Koolstop的闸皮,以及更轻和更高级的坐垫、车把、把套…脚踏也直接升级为MKS的快拆脚踏。尽管X10是单一前牙盘的车,但Verge为全系车架都配备了前拨挂耳。整车的重量9.7kg,这里不得不说Tern官网公布的整车重量还是靠谱的,P18公布的重量是11.6kg,我用自己的电子秤对两辆车都进行称重获得数据表明Tern没有在重量上弄虚作假。X10的立管采用了Syntace的那种可调的双把立设计,这使得它可以把整个把横的高度下降约10cm左右,身体前倾下探,使得骑行姿态和普通运动车更加接近,我更喜欢X10这样的设置。但问题依然存在立管高度问题,即使下降约10cm却依然不够低,但比起P18来的确是好了很多。在车流中穿行感觉敏捷了不少。1.1宽度的窄外胎抓地力尚可,只有几根辐条的车轮并没有感觉到刚性不足,但终究没敢骑着X10蹦下马路牙子,在铺满砖块的人行便道上感觉还是可以接受的,但加速起来就不行了,震的手腕发麻。X10还是老老实实的沿着铺装沥青路面骑吧。
两台车都有非常不错的做工,车架本身的刚性是无须质疑的,但过长的头管在发力加速时产生比短头管车子明显得多的杠杆效应,会轻微的撬动车架结合点的形变,这一点在P18上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希望Tern能提供一个可选的头管高度,比如高低两个类型,供用户选择,订购时可以选择高头管或低头管,目前的高头管,感觉就像是为190身高的人士设计的。另外车把的宽度达到了580mm,我认为对于一台折叠车,这个宽度的把横对钻行在车流中不是特别有利,实际上520-540的把横宽度就够用了。相较于Dahon的折叠车,Tern最大的改变还是在它的折叠机构上,做了一个小而重要的改进,但要做到折叠速度和视频演示的一样快,还需要花一些时间来练习,尤其对于原Dahon用户,更需要多一点时间去习惯它。一开始可不要想折得太快,我为此付出了夹伤手指的惨痛代价。
Tern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头管都有一个特殊设计的固定装置,这使得任何一款Tern的车子可以由这个固定装置安放车篮之类的附件,tern的设计理念并不只要造出一系列高端运动折叠车,而是一系列的高端全能折叠车,不仅仅可以胜任运动,搭配合适的配件后,可以做高级休闲旅行车、讲究品位的买菜车,或者是高级的上下班代步工具。
折叠完毕后的tern,放入小型汽车的后备箱有一些障碍,对我一那台小汽车,折叠后的tern无法躺倒放在后备箱里,竖直放置,后备箱的盖板就必须拿下来。这一点,20寸车子和16寸车子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我另外的一台16寸折叠车,怎么摆放都很容易。
对于tern这样一个雄心勃勃的折叠新兵,我们可以看到厂家的诚意,相对同级车型更高的配置,多种款式的零件搭配,细算起来,tern的性价比还算是OK的,只要选择了合适的款式,实际买下的车子已经几乎不需要再做什么升级。每台车的零件搭配都比较均衡合理,如果售后和后备零件供应真的如Tern承诺的那么好,那么的确是一款值得拥有的产品。
这个是量产后增加的胶条,固定立管
折叠后,我那小车是无法躺着放在后备箱了,立着放需要把盖板拿掉
这张图很好的说明了P18立管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