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获得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我一直对浪漫主义的书,不怎么感冒。这里仅指狭义浪漫主义,即18世纪末19世纪初雨果、歌德他们那拨人写的书。雨果的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故事结构早已是了然于胸了,但书看起来,总是找不到感觉。我怀疑是翻译得不好,浪漫主义像诗歌,而正如某位文学批评家所说的那样:诗歌就是在翻译中失去的东西。倒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看起来挺有感觉的。正如上次说的那样,没有阅读的生活是残缺的,重新开始自己的阅读计划。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按文学史的分类他是浪漫主义序列的消极浪漫主义(感伤主义)。有时候我觉得为什么看这本书是很值得探究的话题,或者说阅读是随意性的,但我不觉得会是纯粹的随意性,不可能是真正信手拈来。之前一定有某种暗示或者引导使他潜意识地挑上一本书。吸引我看此书的是里面的一句话,经常在别的书上提及:过去曾经存在的已不复存在,将来总要到来的尚未到来。
启蒙运动摧毁了人们的精神依托,把上帝扯下了神台;大革命结束了人们对于国王的膜拜。人们得到了自由,却不知道何所适从。故事发生在拿破仑失败之后,光荣的梦想一下子消失了,整个时代都陷入一片阴沉。小说开篇时对于整个大时代的描述,确实精彩。沃达夫,在那个没有了理想的时代,昏昏度日,被情妇欺骗之后的痛不欲生。在朋友的劝道下,终日沉迷宴会,自我沉沦。后来父亲死后在乡间遇到美丽的寡妇比埃松太太,于是又一次陷入爱情。小说的前三部到此结束,挺像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缪赛原先就计划让小说在此结束的,前三部可以独立成书。我也就没有再看下去了。比埃松太太在书中绝对是完美女人的化身,18,19世纪时候的完美女人,就像《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绿蒂。那个时候的小说总是描绘些这样天使般的女人。现实中绝没有的人,呵呵。有些书每每会刺中一个人的内心,这本也不例外。主角的某些想法会和你惊人的相似。缪赛对于爱情的描写不错,能将那种不可名状的东西跃然纸上,不愧是大师级别的。戴尚奈在开导失恋中的沃达夫时候,用了n多段的话,来说明人生就是官能的享乐。为了一个背叛女人而潦倒如此,绝对是傻的。整本书大部分都是弥漫着抑郁,沃达夫时不时来上大段独白,能把人逼得透不过气来。看书绝对能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弄得我也抑郁的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