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四、 古都洛阳
8月4日。今天仍然采取昨天的方法,把自行车放在旅馆,一大早乘车到达古都洛阳,由于洛阳景点众多,所以准备在洛阳停留两天,后天再回郑州。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雒邑。洛阳最早建成于夏朝,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定都,有105位帝王在洛阳指点江山。因此有“十三朝古都”之称,与西安、南京、北京并列为中国四大古都,它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中国的国名便源自古洛阳。洛阳有着数千年文明史、建城史和建都史,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洛阳。洛阳是我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神州大地之首都)的城市。是我国建都时间最早,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洛阳代表最早的中国,也是最本色的中国。到洛阳的第一天,就是去游览我国三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洛阳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参观龙门石窟一直是我的梦想,所以之前专门在郑州买了一个胶卷带到洛阳,想把自己感兴趣的石窟造像都拍下来。在龙门石窟待了大半天时间,看了大部分经典的造像,胶卷全部拍完,便在附近找了个路边小店将胶卷冲洗出来,想看看效果怎么样,不知道是那老板配置冲洗液时故意偷工减料还是真的技术不好,冲洗出来的底片看上去非常的薄(好像是显影不够),令我大失所望,跟老板理论了半天也没有个什么结果,16张底片几乎一张都选不出来。龙门石窟是让我大饱了眼福,遗憾的是没有留下几张像样的照片,但不管怎么说是来了一趟龙门石窟,所以回贵阳后还是勉强选了一张放大了作为纪念。看完龙门石窟,回到洛阳市区找到家军队的招待所住下,洛阳的第一天游览就算结束了。
这是在洛阳第一天的住宿发票(看来洛阳不仅纸贵,住宿也不便宜啊)
2元,这是最贵的一夜。
这是唯一一张还看得过去的照片,拍摄于龙门石窟的奉先寺
这是去年再游龙门石窟时在同一位置拍摄的照片,就算弥补一下30年前的那个遗憾吧
之四、关林
小时候就常听父亲讲三国的故事,关公的勇猛、讲义气、忠贞不二的形象早已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长大后看三国、听三国、看京剧,桃园结义、斩颜良、千里走单骑、捉放曹、单刀赴会、走麦城等等故事,早已耳熟能详,今天有机会来到洛阳,关林成了必到的景点。
关林相传为埋葬关羽首级的地方,前为祠庙,后为墓冢,明万历年间始建庙、种植松树。清乾隆时又加以扩建,形成现今天的规模。关林总面积约百亩左右,古柏苍郁,殿宇堂皇,是洛阳市著名的古建筑及游览胜地。关林的主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上,依次为舞楼、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后为关冢。始于汉末,迄今1870余年。
这是当时拍摄的石坊照片。
当时天气不好,加上冲洗等方面的原因,照片的效果很不理想,2012年重游洛阳时想去关林再拍些照片,结果在从龙门石窟到市区的公交车上看见关林景区,前面已经开辟了一条宽阔的大道,高大、崭新的牌坊立在街口,两旁商铺、小店林立,顿感商业化太重,立即放弃了拍照的想法,没有下车,回到了市区,所以这是我留下的唯一一张关林的照片。
之五、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据历史记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达洛阳,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六十八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座北面南,总面积二百余亩,其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五层殿堂及中国第一释迦舍利塔。白马寺是一处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
这是当时拍摄的白马寺山门。
这是2012年重游洛阳时拍摄的白马寺
齐云塔
齐云塔原称释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马寺塔。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建的第一座佛塔,齐云塔在洛阳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也是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金代建筑遗存之一。塔的造型具有唐、宋时期密檐楼阁式塔的特点,并采用了仿木结构做法。齐云塔创建于东汉永平己巳年(公元69年),距今近两千年。齐于金大定十五年重修。重修后的齐云塔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塔高三十五米,共十三层。塔院座北面南,占地面积四十余亩。齐云塔旧与清凉台、腾兰墓、断文碑、夜半钟、焚经台合称“白马寺六景”。
这是齐云塔的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