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资讯
行业资讯、新闻
赛事
赛事资讯、新闻
评测
行业产品权威评测
知识
商城
装备商城
论坛
交流论坛
学院
APP
手机APP发帖、看贴更方便
我的社团
用户名
UID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热搜
锁鞋
千岛湖
滇藏线
码表
软尾
本版
帖子
用户
本版
帖子
用户
基础知识
维修保养
骑行技术
运动健康
环中国
环浙
好友
帖子
道具
收藏
勋章
任务
设置
我的收藏
|
退出
骑友网|单车论坛|骑行网|自行车之家
›
单车生活
›
生活闲聊
›
装一回大尾巴狼——歌剧 (转载)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装一回大尾巴狼——歌剧 (转载)
[复制链接]
来源:
孔子与乐队
2006-1-9 13:57:09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登录后获得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x
歌剧:歌剧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其中包括诗歌、戏剧、声乐、器乐、舞蹈、美术、灯光等,近代西洋歌剧产生于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以后逐渐传遍世界各地。
歌剧分:
(1)以完全歌唱和器乐不断发展为基础的歌剧;
?
(2)以对白和音乐段落相交替为基础的歌剧。?
后者还有大歌剧、轻歌剧、小歌剧、娱乐剧等不同类型,歌剧的声乐部分由咏叹调、宣叙调,各种重唱、合唱等组成;器乐部分由乐队序曲、间奏曲、舞曲等组成.
[
本帖最后由 孔子与乐队 于 2006-1-9 02:0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大神点评
28
孔子与乐队
2006-1-9 13:57:39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怎样欣赏歌剧
常常有人说,外国歌剧实在是太难欣赏了:歌唱家们一个劲儿地卖力气地唱,听者却有如堕入五里雾中,不知所云。除了其中有几首常见的咏叹调还能听出“好听”来,其他的简直就忍受不下去。
的确,在不知道台上演员表现什么、为什么而歌唱的情况下,来听一整部歌剧,是会产生苦恼的。这很正常。试想一下,我们请一个从来没接触过中国戏曲的外国人去剧院听一晚上京剧,而又不作任何讲解,他也会大感困惑的。最多,他能感受到京剧的味道挺新鲜,演员扮相挺漂亮,动作挺有趣,再往后看,就坚持不了多一会儿了——这和我们听西欧歌剧时的情景是一样的。
除了“了解剧情”这个重要的方法以外,我们还应该在欣赏中注意到歌剧艺术所特有的表现手段。比如,高超的歌唱技巧的展示,咏叹调的戏剧性和抒情性,重唱的立体感、乐队伴奏的情感渲染、气氛烘托等等。如果你听得多了,会对不同作曲家的歌剧写作风格、对同一个作曲家不同作品的特色、不同流派的创作观以及不同歌唱家、指挥家对作品的处理方式有所领会,在比较之中,你对歌剧这门艺术的魅力便会有更深的感受了。
歌剧是综合了听觉和视觉的艺术,所以,假如有机会去歌剧院观赏歌剧,那是最理想不过的。在听到美妙音乐的同时,感受舞台上演员的形体表演,讲究的舞台设计,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服装,甚至是剧场里的气氛,这对于我们理解歌剧内容是会有极大帮助的。现代社会的视听媒介已经很发达、很方便了,我们还可以在家里观看世界一流演员表演的歌剧录象、激光视盘,从而全方位地来理解一部歌剧作品。
听音乐,需要文化。这文化,不是指学校里学的数理化,也不是语文课上对文章的分析,对语法现象的认识。而是对人生意义的领悟,对社会这本大书的观照。在不同人的眼睛里,人生的意义是不同的,对生活认识的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对一部歌剧作品(或者也包括交响曲、室内乐、甚至是一首短小的乐曲,再扩大一点,对一首诗、一部小说……)也各不相同。愿我们有这份文化来感受作曲家在歌剧这门艺术中说要告诉我们的一切,接受音乐中的真善美。
歌剧世界是非常迷人的,一旦走进去了,你肯定会流连忘返。愿这本小书能对你进入这个迷人的世界有所帮助。不过,最终你还是得从音乐这座桥上走过去,要想弄明白音乐作品,听,永远是第一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孔子与乐队
2006-1-9 13:58:5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历史上著名的歌剧作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罗西尼(Gioacchino Rossini, 1792-1868)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生于意大利贝萨洛。十岁从蒂塞学和声,后在波伦亚音乐学院从马太学对位。受作为歌剧演员的母亲影响,十四岁起习作歌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罗西尼把意大利喜歌剧和正歌剧的体裁推向了高峰,在他的代表作品《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和《威廉·退尔》中,他从现实生活出发,采用现实主义的笔触,借助民族音乐的因素,赋予作品以生气,歌剧的音乐形象鲜明,乐曲中洋溢着生活的欢乐,丰富的智慧,辛辣的讽刺,流露出真实和欢快的情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孔子与乐队
2006-1-9 13:59:5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经典歌剧全剧下载之一费加罗的婚礼(四幕喜歌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费加罗的婚礼(四幕喜歌剧)莫扎特曲。写于1785年12月到1786年4月间。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博马舍的喜剧《费加罗的故事》三部曲第一与第二部改编而成。1786年由莫扎特亲自指挥初演于维也纳。剧情:费加罗要结婚了,新娘就是伯爵夫人罗西娜的女侍苏珊娜。生性浪漫的伯爵对妻子罗西娜不忠而在追求苏珊娜,故对费加罗的婚事多方阻挠。罗西娜的前监护人、医生巴尔托罗及其女管家马契丽娜也各自抱有个人目的加以阻挠。苏珊娜既要躲避伯爵的追求,又不便公开冒犯他。后来,在费加罗和罗西娜的帮助下,她运用智慧和胆略,做出许多男子所不能为和不敢为的巧妙的事情,迫使伯爵不得不跪在罗西娜面前为自己种种不名誉的行为陪罪。苏珊娜自己通过斗争终于与费加罗结成良缘。
莫扎特的这部歌剧在广泛运用各种重唱形式来表达复杂的戏剧内容,运用新鲜活泼的音调来刻划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运用管弦乐队来完成最多样的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是前无古人的。剧中费加罗的咏叹调是一首流传极广的男中音独唱曲,带有三段体分节歌性质。前段于铿锵有力的音调中,具有动听的歌唱性;中段加强了宣叙色彩,固定音型的反复出现,与乐队对话似的短乐句的运用,使雄壮中露出俏皮幽默的特性。第三幕苏珊娜和伯爵夫人的二重唱,先后出现两个声部交叉以及歌唱与乐队的补充性对比,最后声部交织形成三度叠置,使这一旋律优美、交叉巧妙的二重唱成为置公爵就范的不露端倪的重要唱段。第二幕公爵的男侍凯鲁比诺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什么叫爱情》,以诙谐的手法把他幻想爱情但又得不到爱情的复杂而奇妙的心情刻划得十分生动,至今仍传唱不衰。烘托喜剧的欢乐气氛的序曲,常被单独演奏,这是一个省略了展开部的奏鸣曲式,音乐材料虽然不是来自歌剧中,但是不难从中看到费加罗机警、幽默的形象,和苏珊娜聪慧美丽的倩影。
「费加罗婚礼」至今仍是各大剧院上演次数最为频繁的歌剧之一,有如有籁的歌声和错综复杂的男女关系:宛如角力般,层出不穷的小计谋和角色错乱的对白,至今仍是让许多观众念念不忘的经典。让人眼花缭乱的进行速度,带出男女之间你来我往的情境、加上种种约定承诺造成的混乱情形、还有对唱情歌、谁看谁却不是谁的有趣故事。随着近代舞台技术进步,加上佛莱姆稳重的导演手法,每一次观赏此剧时都有全新的感受。
本剧收录的是苏黎士歌剧院的现场,由尼凯拉斯·哈农库特指挥。在苏黎士歌剧院上演的作品向来都有第一级卡司的实力,费剧由多名实力派演员担纳演出:费加洛、苏珊娜、阿玛维瓦伯爵、伯爵夫人、凯鲁碧诺等老中青三代演员共襄盛举。
佛莱姆执导的版本还包括第四幕的两段咏叹调,但在现今的版本中大多被删除。
下载地址:
http://www.ebubu.cn:8010/resourc ... J/FJLDHLSMXGJ01.mp3
**************中间自己加****************
http://www.ebubu.cn:8010/resourc ... J/FJLDHLSMXGJ64.mp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孔子与乐队
2006-1-9 14:00:3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音乐家莫扎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27-1791.12.5.)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出生在萨尔茨堡市中心。一七六二年,年仅六岁的“神童”就被带进维也纳的美泉宫,为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演奏钢琴。莫扎特小小的年纪,就随父亲跑遍了欧洲。後来莫扎特就在萨尔茨堡主教的手下担任乐师,期间他多次造访意大利。意大利之行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七八一年,莫扎特和主教决裂,只身来到维也纳,开始了自由艺术家的生活。莫扎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留下了数百部作品,其中有四十一部交响曲、《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脍炙人口的歌剧和众多的小夜曲、室内乐曲、教堂乐曲、钢琴和小提琴协奏曲。莫扎特在维也纳的生活充满了矛盾,一面是辉煌的成就,另一面是失望和潦倒。一七九一年,莫扎特猝然病死,生前还留下了一部为一位不知其名的人定作的安魂曲。他的尸体被掩埋在圣马克斯墓地的一个不知名的墓穴之中。充满神密的传奇,使这位天才艺术家的故事更加吸引人。除了幼年莫扎特居住的萨尔茨堡粮食胡同如今被完好保存之外,维也纳人还把他创作《费加罗婚礼》的故居称之为费加罗楼房,为前来造访的崇拜者展现一幕幕一代乐圣莫扎特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孔子与乐队
2006-1-9 14:01:2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经典歌剧全剧下载之二奥菲欧与优丽狄茜(四幕歌剧)
奥菲欧与优丽狄茜(四幕歌剧)格鲁克曲。拉尼埃罗·德·卡扎比基根据希腊传奇神话改编。1762年初演于维也纳。剧情:歌唱象奥菲欧的爱妻优丽狄茜不幸死了,他用动情的歌声向爱神祈祷,希望爱妻起死回生。爱神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允其到地狱凭借动人的歌声将优丽狄茜救出,但告诫他在回来的路上渡过冥界阴河之前,绝对不要回头看优丽狄茜,否则她又会死去。奥菲欧来到阴间,善良的幽灵为其歌声所吸引,同意将优丽狄茜还给他。返向人间时,他牢记爱神的忠告,一眼也不看优丽狄茜,这使他的爱妻十分不解。她苦苦哀求他回过头来,奥菲欧忘记了爱神的忠告,刚回过头优丽狄茜又倒地而死。奥菲欧痛悔莫及,以充满真情的歌声再次感动爱神,赶来救活了他的妻子。两人紧紧拥抱,一起到爱神庙感谢诸神的帮助。
格鲁克的歌剧音乐不追求炫技性的表面华丽效果,而十分强调音乐本身的表情作用,使音乐为戏剧内容服务。此剧已经初步显露出他的歌剧改革的某些特点。它运用宣叙调、咏叹调与合唱反复交替的手法,形成贯穿发展的戏剧场面,并着重刻划人物的内在感情;剧中白话宣叙调不再使用羽管钢琴伴奏,而是用弦乐队作主调风格的伴奏,伴奏时取消了以往键盘乐器以阿拉伯数字在低声部标明音程度数的简略记写法,而是将所有声部都写出来,加强了乐队的戏剧性表现力。剧中第二幕被称之为“旋律”的芭蕾音乐和第三幕奥菲欧所唱的咏叹调《我失去了优丽狄茜》最为著名。
下载地址
http://www.ebubu.cn:8010/resourc ... /AFOYYLDXSMGJ01.MP3
**************中间自己加****************
http://www.ebubu.cn:8010/resourc ... /AFOYYLDXSMGJ45.MP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孔子与乐队
2006-1-9 14:01:4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克里斯托弗·威利巴尔德·格鲁克
克里斯托弗·威利巴尔德·格鲁克
(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1714-1787)
德国作曲家,年轻时从捷克作曲家、管风琴家车尔诺霍尔斯基钻研音乐。1736年后去过维也纳,寓居过意大利,到过伦敦;随萨马尔梯尼学过作曲,结识亨德尔,并从亨德尔的清唱剧风格中得到启发。1750年重返维也纳后任维也纳宫廷乐长及歌剧指挥。着手歌剧改革与意大利诗人卡扎比基合作歌剧《奥菲欧与优丽狄茜》、《阿尔西斯特》等。
1773年去巴黎,以进一步完成其歌剧改革事业。他的核心主张是:歌剧必须有深刻的内容,音乐必须从属于戏剧。格鲁克的歌剧代表作尚有:《伊菲姬尼在奥利德》、《阿尔米德》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孔子与乐队
2006-1-9 14:02:2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经典歌剧全剧下载之三阿伊达(四幕歌剧)
经典歌剧全剧下载之三阿伊达(四幕歌剧)
阿伊达(四幕歌剧)埃及总督帕哈为庆祝1869年峻工的苏伊士运河工程约请威尔第创作。原著贝伊,由基斯兰佐尼据罗科尔的法文本译成意大利韵文。剧情:在埃及法老时期,埃及军统帅、青年勇士拉达米斯奉命率军迎击埃塞俄比亚军入侵。他的恋人阿伊达原是埃塞俄比亚国王阿莫纳斯罗的女儿,因战败被俘,隐瞒身份,在埃及公主安涅利斯身边当一名女奴。拉达米斯的出征,使她处于极度矛盾中。公主也爱着拉达米斯,看到他和阿伊达之间的爱情,妒火中烧,千方百计折磨阿伊达。拉达米斯凯旋归来,并将阿伊达之父俘获。为嘉奖他的战功,埃及王把公主许配给他。但拉达米斯只爱阿伊达,阿莫纳斯罗利用这一点,用计从他口中探得重要军事情报后逃走了。拉达米斯被判为叛国罪而等待处死,阿伊达在地下石窟中等着他。最后,这对情人之死完成了歌剧的悲剧使命。
该剧一开始的拉达米斯浪漫曲,前段是宣叙调,雄壮果敢,间以铜管辉煌嘹亮的伴奏,显示这位青年统帅的英武挺拔;后段是咏叹调,旋律热情奔放,抒发他对阿伊达炽热的爱情。第一幕终曲祭司们的诵经合唱,运用增二度音程的特殊进行,充满奇异而迷人的东方色彩。第二幕中公主与阿伊达的二重唱,把公主的妒忌、傲慢和机灵诡谲,以及阿伊达纯洁、真挚和忍辱负重的性格特征刻划得栩栩如生。第三幕阿伊达的浪漫曲,乐队先后奏出阿伊达的主题和带有异国情调的乐句,勾起她对故国的怀念。第四幕公主与拉达米斯的二重唱,把公主对拉达米斯由恨而爱,转而祈求、悔恨的内心转变过程极为成功地描绘出来,是所有歌剧中由次女高音演唱的最有名的唱段
下载地址
http://www.ebubu.cn:8010/resource/music/YGYYZP/GJ/Aydsmgj01.mp3
**************中间自己加****************
http://www.ebubu.cn:8010/resource/music/YGYYZP/GJ/AYDSMGJ30.MP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孔子与乐队
2006-1-9 14:02:5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这是唯一一部我看完整的歌剧,因为普遍歌剧都很长,作为学生,我没有太多时间去观看:)我很喜欢这部歌剧,尽管他是一部悲剧,但是,留给人们的却不仅仅是悲伤.亲情-爱情,阴谋-贪婪,充分展示了人性两面.
经典的两场是:1.开始男主人公拉达米斯独唱<甜美的阿伊达>,歌声优美动听,表达着爱情的纯洁;2.拉达米斯征战胜利归来,也许大加已经听到了背景音乐,的确,这首<军队进行曲>就是选自<阿伊达>的这一幕.
<阿伊达>和<茶花女>是威尔第经典歌剧中的佼佼者,很值得大家观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孔子与乐队
2006-1-9 14:03:5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经典歌剧全剧下载之四茶花女(四幕歌剧)
茶花女(四幕歌剧)作于1853年,威尔第曲。剧本由意大利作家皮阿威根据小仲马的同名悲剧小说改编而成。同年3月初次演出于维也纳。剧情:薇奥莱塔原是周旋于巴黎上流社会的名媛,为青年阿尔弗莱德真挚的爱情所感,毅然抛弃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到巴黎近郊与阿尔弗莱德共同酿造爱情的蜜。但是,阿尔弗莱德的父亲乔治欧激烈反对,强要她承诺与他的儿子断绝来往。为了顾全阿尔弗莱德的家庭和幸福,她决心牺牲自己的爱情,忍受着内心的极大痛苦,重返风月场。阿尔弗莱德误以为她变了心,盛怒之下,在公开场合羞辱了她。薇奥莱塔信守对乔治欧的诺言,未向自己的情人道破真情,但患有肺病的身体承受不了这一致命打击,就此卧床不起。不久,乔治欧良心发现,把全部真情对儿子言明。但当阿尔弗莱德回到薇奥莱塔身边,她已经奄奄一息了,疾病和不公正的社会夺去了她的爱情和生命。
音乐以细微的心理描写、诚挚优美的歌调和感人肺腑的悲剧力量,集中体现了中期威尔第歌剧创作的基本特点。序曲采用第二幕中的爱情主题和下行的悲怆动机,对全剧作了提纲挈领的概括。第一幕的《饮酒歌》,是以单二部曲式为基础的分节歌,轻快的舞曲节奏,明朗的大调色彩,以及贯穿全曲的大六度跳进的动机,表现阿尔弗莱德借酒抒发他对真诚爱情的渴望和赞美,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薇奥莱塔的咏叹调,则表现女主人公复杂微妙的心理矛盾。前半部分表现她初次感受到爱情时内心的波动,音调诚挚、直率;后半部分表现她对爱情的大胆追述和渴望,大跳的音调反映了她内心抑制不住的喜悦。终场的二重唱,是一个感人的音乐场面,第一段中近乎口语式的急切语调,是这一对久经磨难的情人终又重逢时狂喜而激动心情的描写;第二段的分节歌洋溢着浪漫曲的抒情气质,抒发他们对爱情和幸福的向往。但后来,与阿尔弗莱德热情奔放的旋律交织一起的微奥莱塔声部中,出现了半音滑行的痛苦呻吟的音调,并逐渐发展扩大,最后占据了主导地位。威尔第应用这种对比手法,刻划了垂死的薇奥莱塔对爱情至死不渝的追求,揭示了歌剧深刻的悲剧主题,具有震撼人心的戏剧力量。
http://www.ebubu.cn:8010/resource/music/YGYYZP/GJ/Chnsmgj01.mp3
**************中间自己加****************
http://www.ebubu.cn:8010/resource/music/YGYYZP/GJ/Chnsmgj23.mp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表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孔子与乐队
荣誉会员
关注
0
粉丝
0
帖子
0
发布主题
骑友网公众号
骑友网今日头条
骑友网服务号
骑友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