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注明下,我这里山马指的是山地马路,包括了,山地硬尾,旅行车,部分通过能力较强的小折,具有一定的越野和负重能力。
对公路的看法,我详细解释下。我并非反对公路,只是我觉得公路对于大多数以锻炼为目标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而竞技也不适合低碳环保骑行的主题。
公路追求极限的轻量化,山地一个车头包很平常,公路一个车头包大家看着都觉得怪异,而一个车头包恰好就能解决午餐问题。携带量的减少,对后勤的依赖就增大,尤其是吃了几次后勤不足的亏后,慢慢的,没后勤的活动就不想参加了,后来发现后勤车辆一辆不够,因为一辆车顾不了这么多人,然后对后勤车的需求越来越大,骑行活动慢慢的变成了坐车腐败游。驮着午饭上山,在山顶啃包子的感受我想公路党很难体会,但我带过的人都表示,很爽。我觉得,如果我用的是公路的话,我很难完成四明山3000多KM全部路线,毕竟有太多不可测的路段,即使在这个被百强县包围的山区,也依然有着几十KM上坡没有补给的情况,更何况山区的温差,到了秋季,不仅仅午餐,还需要带衣服上山。也许你会说背包,骑过的都知道,驮包和背包的差距真的很大。骑公路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带,骑山马的时候,多10斤东西也没什么感觉,公路网和村镇密度很高的四明山区尚且如此,何况其他。
然后再说后勤车,平时活动中后勤车的存在导致了很多人更容易放弃,其实很多时候,坚持一会也就过了,这样的事情一多,导致对后勤的依赖更大,而公路有个缺点,就是齿比较大,导致了新手一开始爬坡困难,除非换爬坡飞。山地齿比小,大部分的坡都能磨上去,比较容易坚持,这样会导致很多人更喜欢平坦的大马路,您说很多人不在乎雾霾,其实谁不喜欢山青水秀的地方,可以想到那十几公里的长陡坡,我估计公路新手50%都会放弃。山地我可以说,小齿比,我陪你慢慢骑,公路我只能说,别怕,我陪你慢慢推。于是,越老越多的公路在马路上当吸尘器,山地们则在山区洗肺。公路们慢慢的习惯了雾霾,而习惯山青水秀的山地们则对空气,环保更加敏感。每年夏天,我都会在无法忍受城市的闷热而带上帐篷睡袋等东西骑上几十KM,爬20来KM的坡去山顶露营,看到那满天繁星和璀璨的银河,我想每个人都会想对环保尽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城里已经看不到繁星了,我不想再过几年,我给自己的孩子介绍星星的时候,只能拿出照片。但是如果我骑的是公路,我觉得我真的没那个心思背着帐篷睡袋一堆东西骑上山顶,我可能会选择开车上山。于是乎习惯了大马路的公路们越来越不在乎雾霾的天气,反正已经习惯,雾霾不会让他们在大马路上变慢,而山地们却越来越无法忍受雾霾的日子,当人一旦习惯了一样好东西,就很难忍受它失去。当我们这群天天喊着低碳环保的人,后面跟着一群小车不停排放废气的时候,又有什么资格指责别人不重视环保呢。
选择公路后,大部分人会更关心我的速度如何,为了速度,他们更喜欢在一条熟悉的道路上刷出更高的速度,而选择山马,因为在速度上的先天缺陷和通过性上的优势,更光心什么地方更好玩。于是,和公路党在一起,更多交谈的是,XXX路线你用了几分钟,什么时候一起去拉练,和山马党在一起,更多问的是,这周计划去哪里玩。同样是来回180KM的四明山主峰金钟,公路党更多的会选择闷着头骑,他们在意用多少时间征服了金钟,180KM用了多少时间。山马则只要能赶回家睡觉就成,他们更在乎能不能拍到蓝天白云,能不到在金钟山顶看到远处的群山,能不能享受一路的清新空气,于是公路们选择和汽车一起挤大马路,而山地则选择那些车尽量少的路线,虽然可能会把蛋都癫碎。您说这两种人群,谁会更重视环保?我很赞成您的一个观点,环保,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民众的觉醒更重要。自己不做好垃圾分类,真的很难指责政府建垃圾焚烧站,因为他除了建垃圾焚烧站,还能怎么办?要不建到你家,要么建到我家,要么建到我们极少数能看到璀璨银河的地方。
很多事情,我觉得不是喊几个口号就行,而是通过各种行为慢慢的潜移默化,至少,当我带着我那些朋友上了山顶被星空和银河所震撼,被蓝天白云所沉醉的时候,他们对环保都从漠视变成了支持,以前在山里都是乱扔瓶子的,现在都会自觉把瓶子扔进垃圾桶。但是能带上山顶公路党很少,没后勤不敢去,坡太陡爬不动,坡太长要抽筋,东西太多背不动,你们骑的太慢没意思等等等等。不乏有那些独立能力很强,背负能力很强的公路党,但是比例真的要少的多。
|